文建刚到回龙巴铃调研
10月18日至19日,县长文建刚到回龙镇和巴铃镇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作、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进行调研。18日,文建刚轻车简从到回龙镇山岔、三昧孔、者腊、纳壁、鸡骨、下坝6个村调研。
在三昧孔村小学,文建刚详细了解了学校教师、班级、学生数量和教师住宿、调整后的代课教师待遇等情况。在该校办公室,文建刚对在那里等候的山岔村、三昧孔村村常务干部说:“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很快,但村级还存在诸多困难。我来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各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听说三昧孔小学没有围墙、地面没有硬化和山岔村邱家湾组人畜饮水还没有解决、村计生服务室缺少办公桌椅时,文建刚当即表示将由县政府划拨资金硬化三昧孔小学的地面和解决山岔村的人畜饮水,并对两村的学校、计生服务室基础设施建设和通村公路建设等进行补贴。
鸡骨村有11个组、415户、1863人,已实现组组通路、通电。该村干部和村民共20余人聚集在村民王登祥家迎接文建刚县长,村民黄朝刚兴奋地说:“昨天我们就听说文县长要来看望我们,我们很高兴,我要代表村民们告诉文县长,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以前传统种植玉米亩产400斤左右,现在科学种植肥球玉米亩产增加了1倍。多数人家有了电话、电饭煲、电磁炉,自来水也通了……”2003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谢厚坤的爷爷更是激动不已。他对文县长资助他孙子上大学表示了诚挚的谢意。文建刚还查看了该村小学,现场办公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此后,文建刚又到纳壁、下坝司村进行了调研,解决了两村的公路建设、村活动室建设的缺口经费。
10月19日,县长文建刚在县委常委王琴、县编委办主任樊兴平、县交通局副局长王良成和巴铃镇党委书记邱国权、镇长王梅的陪同下到巴铃镇花坝村调研。
花坝村是巴铃镇较为偏远的村,到那里要驱车穿行一条经过5个村长15公里多的坑坑洼洼、很窄的泥土路,但是就是这样的泥土路也在一条河边中断了。据巴铃镇的领导介绍.这条河叫花坝河,河的南岸有花坝村岩脚、团田、沟头3个组,河的北岸有花坝村一组、二组等4个村民组。由于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去年花坝村“两委”得到副县长肖祥斌协调的资金2万元、水泥20吨后,.又发动该村在外工作的人共捐款2万元并争取县发改局出资2万元、教育局出资l万元,利用农闲时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连接花坝河两岸共7个村民组、总长7公里的通村路。但在砂石路基本修通后,由于缺乏资金而无力修建跨河桥,至今河两岸的村民仍然只能涉水过河,涨水季节则根本不能过河。由于没有桥,住在河南岸的适龄儿童无法就近到河北岸的花坝小学上学,只能步行10余里到公德学校读书。
在路的中断处,文建刚踩着湿滑的河边小道下到河床,查看了河流水量、地质构成情况,又踏着河中间突起的石块越过花坝河,沿着向山上村寨延伸的砂石路步行近l公里考察了花坝村一、二组的道路、学校、土地分布、农作物种植等情况。
在村支书樊兴忠家,文建刚听取了该村情况的汇报。花坝村共有8个组1700多人,其中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0%。该村自然条件很好,山上绿树成荫,据不完全统计,村里已有数百年生长历史的珍稀树种金丝榔就有100多棵,虽是山区,但土地中一半以上是从山脚向山顶一级级延伸的保水良田,出产优质稻米,并适宜
种植早熟蔬菜、经果林,桃、梨、柑桔等果品的产量都很高,但是由于不通路,因此农产品运输十分困难。樊兴忠说:“今年村里的桃子大丰收,但是村民出10元钱1背箩请人运到河对岸都没人愿意干,很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桃子烂掉,全村一季就烂掉桃子l万多斤。”为了解决花坝村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花坝村“两委”已请桥梁设计人员设计了横跨花坝河的岩脚桥的图纸并经县交通局审定。该桥为混凝土平桥.跨度为12米、高13米,设计承载能力为50吨。
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后,文建刚当即表示,由县政府划拨20万元修建岩脚桥,工程由镇政府组织实施、由县交通局提供技术支持,于近期尽快动工。争取明年初建成通车。此外,由县政府补贴部分火工材料费,由村里组织实施桥两边数百米通村路面镶边、堡坎砌筑工程,改善通行条件。
文建刚除要求有关部门和镇、村要搞好工程地勘和抓好施工、技术指导保证工程质量外。还要求在桥、路修好后,镇、村两级要依托当地气候、土质等有利因素,与市场对接抓好花坝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村民们听说要修建岩脚桥,都聚在一起兴奋地谈论。记者在路上碰到了相邀到巴铃赶场的村民陈红秀和曾德秀,说起修桥:她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们说:“桥修起来就好喽,以后出门方便了,有点东西也可以运出去卖了。”
(兴仁报记者罗国林王作英摄影/报道)
10月18日至19日,县长文建刚到回龙镇和巴铃镇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作、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进行调研。
18日,文建刚轻车简从到回龙镇山岔、三昧孔、者腊、纳壁、鸡骨、下坝6个村调研。
在三昧孔村小学,文建刚详细了解了学校教师、班级、学生数量和教师住宿、调整后的代课教师待遇等情况。在该校办公室,文建刚对在那里等候的山岔村、三昧孔村村常务干部说:“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很快,但村级还存在诸多困难。我来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各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听说三昧孔小学没有围墙、地面没有硬化和山岔村邱家湾组人畜饮水还没有解决、村计生服务室缺少办公桌椅时,文建刚当即表示将由县政府划拨资金硬化三昧孔小学的地面和解决山岔村的人畜饮水,并对两村的学校、计生服务室基础设施建设和通村公路建设等进行补贴。
鸡骨村有11个组、415户、1863人,已实现组组通路、通电。该村干部和村民共20余人聚集在村民王登祥家迎接文建刚县长,村民黄朝刚兴奋地说:“昨天我们就听说文县长要来看望我们,我们很高兴,我要代表村民们告诉文县长,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以前传统种植玉米亩产400斤左右,现在科学种植肥球玉米亩产增加了1倍。多数人家有了电话、电饭煲、电磁炉,自来水也通了……”2003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谢厚坤的爷爷更是激动不已。他对文县长资助他孙子上大学表示了诚挚的谢意。文建刚还查看了该村小学,现场办公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此后,文建刚又到纳壁、下坝司村进行了调研,解决了两村的公路建设、村活动室建设的缺口经费。
10月19日,县长文建刚在县委常委王琴、县编委办主任樊兴平、县交通局副局长王良成和巴铃镇党委书记邱国权、镇长王梅的陪同下到巴铃镇花坝村调研。
花坝村是巴铃镇较为偏远的村,到那里要驱车穿行一条经过5个村长15公里多的坑坑洼洼、很窄的泥土路,但是就是这样的泥土路也在一条河边中断了。据巴铃镇的领导介绍.这条河叫花坝河,河的南岸有花坝村岩脚、团田、沟头3个组,河的北岸有花坝村一组、二组等4个村民组。由于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去年花坝村“两委”得到副县长肖祥斌协调的资金2万元、水泥20吨后,.又发动该村在外工作的人共捐款2万元并争取县发改局出资2万元、教育局出资l万元,利用农闲时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连接花坝河两岸共7个村民组、总长7公里的通村路。但在砂石路基本修通后,由于缺乏资金而无力修建跨河桥,至今河两岸的村民仍然只能涉水过河,涨水季节则根本不能过河。由于没有桥,住在河南岸的适龄儿童无法就近到河北岸的花坝小学上学,只能步行10余里到公德学校读书。
在路的中断处,文建刚踩着湿滑的河边小道下到河床,查看了河流水量、地质构成情况,又踏着河中间突起的石块越过花坝河,沿着向山上村寨延伸的砂石路步行近l公里考察了花坝村一、二组的道路、学校、土地分布、农作物种植等情况。
在村支书樊兴忠家,文建刚听取了该村情况的汇报。花坝村共有8个组1700多人,其中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0%。该村自然条件很好,山上绿树成荫,据不完全统计,村里已有数百年生长历史的珍稀树种金丝榔就有100多棵,虽是山区,但土地中一半以上是从山脚向山顶一级级延伸的保水良田,出产优质稻米,并适宜
种植早熟蔬菜、经果林,桃、梨、柑桔等果品的产量都很高,但是由于不通路,因此农产品运输十分困难。樊兴忠说:“今年村里的桃子大丰收,但是村民出10元钱1背箩请人运到河对岸都没人愿意干,很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桃子烂掉,全村一季就烂掉桃子l万多斤。”为了解决花坝村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花坝村“两委”已请桥梁设计人员设计了横跨花坝河的岩脚桥的图纸并经县交通局审定。该桥为混凝土平桥.跨度为12米、高13米,设计承载能力为50吨。
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后,文建刚当即表示,由县政府划拨20万元修建岩脚桥,工程由镇政府组织实施、由县交通局提供技术支持,于近期尽快动工。争取明年初建成通车。此外,由县政府补贴部分火工材料费,由村里组织实施桥两边数百米通村路面镶边、堡坎砌筑工程,改善通行条件。
文建刚除要求有关部门和镇、村要搞好工程地勘和抓好施工、技术指导保证工程质量外。还要求在桥、路修好后,镇、村两级要依托当地气候、土质等有利因素,与市场对接抓好花坝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村民们听说要修建岩脚桥,都聚在一起兴奋地谈论。记者在路上碰到了相邀到巴铃赶场的村民陈红秀和曾德秀,说起修桥:她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们说:“桥修起来就好喽,以后出门方便了,有点东西也可以运出去卖了。”
(兴仁报记者罗国林王作英摄影/报道) 他是谁啊.我怎么没听过呢..............姓? 一个为民的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