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红的那个才气美女 嫦娥公主写真/生活照
大致内容:因在网络上写大量的忧郁温婉文字图片日记--《嫦.娥》而声名鹊起,字里行间透露出显赫的家世背景和非凡的品位。同时还有非常好的嗓音。翻唱了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blog才短短一个月访问量就突破2000000
废话不说 先上图..
[阳光.运动]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23.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24.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25.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27.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28.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29.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30.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31.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32.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34.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38.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39.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41.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42.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45.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46.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48.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49.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51.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52.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54.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IMG_1556.JPG
忧郁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1.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2.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3.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4.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5.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6.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7.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8.jpg
优雅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09.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0.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1.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2.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3.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4.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5.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6.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7.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8.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19.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0.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1.jpg
俏皮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2.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3.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4.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5.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6.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7.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8.jpg
http://img.mop.com//photo/pic/2006813/029.jpg
mm翻唱的歌:
http://music.mop.com/listen_614706.shtml
旋木 望菲
http://music.mop.com/listen_604233.shtml
遇见 孙燕姿
http://music.mop.com/listen_598041.shtml
雪人
一些日记
2006.08.06----
听了一场云南少数民族纳西族的原生态音乐会,很好听。音乐厅的座位并不多,却稀稀落落地没有坐满,那又怎么样,表演者并没有因为看客的满盈度而影响演出质量,华丽的纳西族服装和老老小小嘹亮的歌声,足以把人带到遥远的雪山。
这是一家子的组合,最年长的老婆婆已经78岁高龄,却可以连续吟唱12小时不停歇,即使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人们也可以很投入地听进去。婆婆的儿子一直致力于纳西族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儿媳在当地被人们誉为云南的才旦卓玛。孙子和孙女都是民族学院声乐系的高才生,这样的一家五口,生活中该是充满了音符和韵律吧。
而今,许多所谓原生态歌手都离开原生态的家乡,来到城市闯荡了,有的淘金,有的追梦,在走穴转场的匆忙中,他们已经丧失了原生态,仅仅靠白羊肚手巾或用奢华材料制成的简朴服装来告诉人们他们曾经眷恋的可爱家乡。
这一家人的组合中,我只在老婆婆的身上看到了那种最初的原始。老婆婆在台上吟唱的时候,没有音乐伴奏,她投入而忘我地唱,期间主持人几次打断都“未遂”,后来还是孙女用家乡话告诉她,该歇歇了。观众一阵善意的笑声。婆婆没有丝毫窘态,朴实地笑着。当孙子和孙女这两个念了大学的年轻人携手唱起老曲新编的歌谣时,我知道我们已经离原生态太远太远。
谢幕前的最后一首歌,许多人站在台下准备给这家人献花,老婆婆看到有人在台下举着花伸向自己,连忙上前几步弯身接花,可旁边的儿子却用手势示意老妈妈不要乱动,因为节目还没有结束,要等谢幕时再接花。我哑然失笑,这位整理民歌的大叔,难道也要整理整理老[系统屏蔽]率性吗?
总算到了谢幕,一束又一束的花窜到了舞台中央,老婆婆手中的花是最多的,她不肯撒手那些花,一直紧紧抱着,临近下台时,又走到台前将那个摆在地上的大花篮也抱上了。儿子和孙子似乎觉得婆婆这样有点丢人,尴尬地笑着。观众也忍俊不禁了。可是老婆婆,没有丝毫的忌惮,又冲大家挥了挥手,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散场时,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在五色土前大声地没有腔调地唱歌,她的妈妈赶紧制止:别唱了,别人都笑你呢!小姑娘住口了,我觉得好难过。天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泯灭的吧。
2006.08.06----
旱地里拔葱....
下午收到好友筐子的一条短信,“我们在常去的那家咖啡厅等你,有贵客。”看了看表,已经1点20了,而我,还没有洗漱。
好不容易停好车,刚一出来便打了个喷嚏。也许是车里冷气太足而外面温度太高所以才打喷嚏?但我宁愿给自己另外一个解释……也许是有人在想你呢。都说一想二骂三念叨,打一声喷嚏又是在中午12点以后,应该是个男的?
这么想着的时候,已经穿过咖啡厅的玻璃窗看到了他。筐子这小子,不明说是谁来了,居然还卖弄一番说什么贵客,BS一下!我还以为谁呢?哼..
一群死party开始狂聊神侃的……小兔把自己“月上有兔”的BLOG地址留给大家,并约人们去捧场。大家问我有没有博客,我想了想,终于说,没有。筐子这小子笑着说,如果你有的话可以叫“月上嫦娥”,我不置可否。那么你呢,你有写博客吗?他说有啊,叫“雪地上撒野”。我说好吧,等我开了博,就叫“旱地里拔葱”。大家哄笑。嘿嘿,我还没把我在猫扑写日记的事情告诉他们呢!
为自己今天这个小聪明沾沾自喜中…
2006.08.09——
余地
同学聚会,大家都没有认出她来,是她吗,那个枯干瘦小、面如腊色的角落女孩?
她轻言慢吐举止淡雅,脸上的妆容如此恰当,以致于许多男生都惊呼:她应该是班花啊,怎地到今天才发现?!
女孩子们也围着她,问她用什么方法保持了青春不老,用什么手法化得如此好看的胭妆。
她只是笑,问多了,便轻轻抛来一句:只因为那时候我不化妆,现在化了倒显得好看了。
我们呆住,是了,她给自己留了余地,而我们,早在那时候就提前用尽了这空间。
想起前段时间送一个朋友去机场,临行前嘱咐她带几盅蓝蔻眼霜回来。她半真半假地说,你怎么用蓝蔻?你怎么现在就用蓝蔻?
我不知如何作答,那我该用什么?
好友说,如果你二十多岁用蓝蔻,那么你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用什么?要去注射吗?
我倏然明白,她,其实也是要我留下余地。
原来当我们走投无路时,那种常常后悔的感觉,不是后悔没有路,而是在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留下余路。
2006.08.11------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
感冒总算基本痊愈,本想活动一下筋骨,顺便收拾一下有些杂乱的卧室和书房,甚至想直接开车去郊外爬爬山,但这些想法也只是瞬间而过——想想还是算了,等挑个好日子再说,今天先休息吧。
MSN上遇见了他,不由得一动,很久没他消息了,知道他去加拿大好几年了,忍不住聊了几句。
“我已经结婚了”——屏幕上敲出这样一句话。
我并不奇怪,正待要回复他的时候,屏幕上却又打出“但是,我现在单身。”
我不禁有些诧然,接着屏幕上打出“上个月太太出车祸去世了,在多伦多。”我明白了。
紧接着是一片沉寂。我想试着安慰他,却发现言语在此时显得很苍白。
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话题的沉重,主动岔开话题聊了些别的,聊了很多,甚至聊到我前两天的感冒,聊到我刚才的打算,突然,他说:“我跟你讲个我太太的故事吧”。
“我们两个去年在纽约游玩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一顶非常美丽的帽子,波西米亚的风格,绝对很适合她,我当时就要让她戴上,可是她说要等一个特别的日子,好好戴上让我看,结果一直到去世后我给她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顶帽子,这才想起她从来也没戴过。”
“我想跟你说的是,人活着的每天都是特别的,想做什么事情就要去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特殊的好日子——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吧。”他最后这样总结。
关上电脑,我若有所思,是啊,只要活着,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想做什么事情现在就去做,只有这样,活着的每一天才有价值,不是吗?
我现在已经在快乐的整理卧室了,而且我明天就去爬山。朋友,你有没有今天想做而没做的事情,那么现在就快去做吧。
2006.08.14-----
我要发飙了……
和几个朋友约在某日式料理吃饭,餐厅的名字很陌生,但它附近有家购物商城倒是名声显赫,所以我胸有成竹地拒绝了朋友们来接我的好意,并保证决不会迟到。
不但没迟到,还早了半个多小时,于是进商城闲逛。突然天降大雨——苍天啊,大地啊,怎么总是这样!!大家说好今天要喝一点清酒,所以就没敢开车子出来,可现在门口无论如何也打不到一辆空车,而朋友那边电话已打来催促了……天呐……
其实那餐厅离这商城顶多200米,好吧,就拿出中学时练跨栏的冲刺精神,豁出去了!
冲到餐厅门口时,衣服倒不怎么湿,但头发完全贴在脸上,大概像个“贞子”。
接待生用很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连那句最常听到的假洋鬼子的吆喝都不见了。我也看着他,who怕who啊,你没见过被雨淋的人么?我大步向里面走。
假洋鬼子突然拦住我:小姐,你不能进去!
不能进?为什么?
因为……您的鞋……
我的凉鞋在淌水,我赤着的脚趾……我晕,昨天才新绘的“福娃”(不好意思哦,美甲店新近推出的福娃图案好可爱,我实在忍不住就将咱们的奥运吉祥物涂在脚趾上了),郁闷,刚刚在雨中一跑,眼下变成了“泥娃”了。
假洋鬼子说,鞋太脏,不能进去,怕毁了他们的高级地板。居然有这种事!我差点恶心的吐掉。
突然想起一个搞美术的朋友某次进一高档酒店时也遭遇了这种事,他当时穿件廉价T恤,被门卫以“衣冠不整”为由阻挡在外。后来,那朋友干脆脱掉了T恤,光着上身问门卫:现在是不是整了?
对哦,我也这么干!
我扒掉鞋子,直接扔进了旁边的[系统屏蔽]桶,假洋鬼子看着我,目瞪口呆。
我说,这位“桑”,我现在可以进了么?
那家伙慌忙伸出手引路,这边请。
朋友们听说了这个故事都笑得前仰后合,有这么好笑么,我很纳闷。
其实我很郁闷,不是因为丢掉一双好喜欢的鞋,而是因为我发现,到处都有狗,而狗的眼睛永远也长不高:(
2006.08.15------
风在哪个方向吹
看到有朋友回帖,说想去西藏了,突然的,脑海中无厘头地闪起一句志摩大叔的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被刹那间揪到一起,之后自己也咯咯咯地笑起来。
其实自己脑袋里闪出的是另一句篡改的话:我不知道又吹了什么风~~~
西藏铁路通了,人人都说去西藏。不,其实还在它犹抱琵琶半遮面时,就已经有许许多多人呼朋唤友、拉帮结队、吆喝着,要去拜喇嘛参圣湖了。
我没去过西藏,至今来说,去的念头也没有那么强烈。不知道为什么。
我见过一场风,高高矮矮的人都在甩溜溜球。
我见过一场风,胖胖瘦瘦的人都在扭呼啦圈。
我见过一场风,男男女女的人都在啃鸭脖子。
我见过一场风,老老少少的人都在咬掉渣饼。
后来兴起一句话,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那时星巴克在城市遍地开花。
后来又兴起一句话,说,别拦着我,我要去西藏。那时义乌小商品在八角街遍地开花。
再后来我说了一句话,说:西藏您多保重,阿弥陀佛、阿萨拉姆、艾赖以昆、哈里路亚……
2006.08.16-----------
是谁编着人生这场戏
朋友驱车,一行四人前往郊区览胜避暑。途经一个门面颇大的东北菜馆,遂进店打尖。(据说广东话“打尖”意思是加塞不排队,偶们可都是良民,偶们只是进去吃个便饭)
席间有人进来唱歌,据说是这家饭店的特色项目,表演东北二人转和民间歌舞。给我们表演的是店里的台柱子级人物,人称老五。
老五能唱能演神气活现,引得阵阵掌声。他的唱词都可以现编现唱,见什么唱什么,而且句句令人捧腹,俗而不粗,荤而不色,实乃高人。
他唱了三四段二人转和惯口歌,每一次出场都博来阵阵欢笑,真是个喜剧天才。最后一个节目,他又出来了,我们还等待着他唱个滑稽搞笑的歌,他却突然开口唱起了《拯救》。
说良心话,他的嗓音很有天赋,《拯救》唱得也情感饱满、味道味十足,可是他一开口,不知为什么,大家还是哄笑起来,不是嘲笑,而是一看到他就想笑。
他已经把喜剧角色深入人心了,现在他唱这么深情的歌(绝对不是在搞笑),竟然让人无法被感染那深情,大家只是笑,大家仍旧当个搞笑的歌在听。
人人都在笑,我也在笑,可是老五没有笑,他认真地唱,庄严地唱,仿佛这里就是最华丽的舞台。可是他越庄严,大家越笑。我忽然很为他难过,我猜,他本意不是要拿这首歌来博笑的。
这是件悲哀的事。
他也许是个真正的歌者,也许这最后一首歌才是他真正想要唱的歌,可是为了唱想唱的歌,就必须唱那些逗大家笑的耍宝歌,为了生存,为了赚钱。当他开始唱他想唱的歌的时候,他已经钻进了那个套子,出不来了。
看得出,老五唱完《拯救》后的表情并不轻松,因为大家都在笑,都没有像他盼望的那样去听那首歌,他淡淡地谢幕,离开了。
如果说人生是出戏,那么,又是谁久久徘徊在戏中不肯出来?又是谁总在大家屏息看戏的时候,突然跳戏?
2006.08.24---------
有多少秩序可以重来
ktv涨价了,幅度还不小,官方理由是中国版权部门开始对营业性使用歌曲收取版税了。收版税,应该的,可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确实叫人有点难以理解。不过国情如此,难以理解的事多了,也便可以理解。
早上去看画展,有幅乱七八糟的作品,旁边有行家窃窃私语:达达主义的作品。云云。
我不懂画,看画展纯粹附庸风雅,确切地说,纯粹属于推不掉朋友的盛情邀约——那朋友的作品也在其中。但“达达主义”倒真背过概念,考试还考过的,好像是说打破一切规则秩序的意思。
达达是理想,能不能达则要观望,目前来看,欲速则不达倒是实情,
刚刚在咖啡馆,大家都点了酒精饮料,我破天荒地叫了君度。君度真是好东西,酒会上,无论来一杯美态、边车、玛格利特甚至特基拉日出,都能闻到它辅配的淡淡芳香。但纯尝君度这还是头一遭。
香气袭人而口感过甜,幸好手边有杯柠檬水,我毫不犹豫地将水倒进了古典杯。旁边的人目瞪口呆,我猜,我又违反规则了。似乎是件挺丢人的事,你要了一盎司的酒,却自己兑了两盎司的水进去。苍天啊,大地啊,服务员嘲笑的眼光啊,朋友们差点不认识我的表情啊……
可是万没想到,兑了水的君度这般好喝!
起初没人相信,之后有人也兑了尝试,再后来人人都兑、最终都记下了这款喝法。想起以前很喜欢“自由古巴”这款鸡尾酒,后来听说也是别人无意中偶然将朗姆兑进了可乐,于是开始风靡。我突然觉得打破秩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许最初的时候你要忍受一些别样的眼光,但当一切豁然开朗时,这些别样的眼光只能彰显少数人的鼠目。
对了,新出台的交通法规,副驾驶席乘客必须戴好安全带。条文是合情合理的,我却觉得它必然短命,因为打破这样的规则太容易了。交警能约束司机,那是驾驶员交通卡上的分数扣了就没;可交警怎么能约束乘客呢,尤其是碰到无赖乘客时,人家没有罚款你又能怎样?
我是顺民,绝对不会故意跟法规作对,不过我很想知道那些被打破秩序的人,最终如何收场。包括KTV,嘻嘻~
2006.08.30---------
《东京审判》,是否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我不是一个极端的爱国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狂热的抵制日货分子,但听说《东京审判》首映,还是欣然驱车前往。
正如之前许多媒体所描述的,看完之后的感觉的确是非常的震撼,倪征燠对坂垣征四郎步步紧逼的诘问,梅汝璈在法官团中力挽狂澜,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一部片子,中国人看完后,在沉重之余,定会感到欣慰,但是日本人看了,会有什么反应?
前不久我去过一趟日本,虽然不是第一次去,但每次去,对日本人的那种骨子里的傲慢都颇有感触。在我看来,日本人属于典型的“欺软怕硬”的民族,你越压制他,越强过他,他越尊重你,相反,你越弱他则越欺凌你。君不见,吃了美国人的几颗原子弹,但对美国人仍是唯马首是瞻,我曾经试探性问过一些日本人对6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看法,说实话,他们对那场战争的认知程度和漠视感令我们中国人心寒。
话说回来,《东京审判》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日本人根本不可能买帐,更别提指望许多日本的右翼人士看后会幡然醒悟,痛哭流涕,这不现实。在我看来,日本人不是一个愿意和你追忆昨天的民族,我们只有自身强大,才会让其侧目相待。
演员方面,刘松仁扮演的倪征燠和英达所饰演的梅汝璈,都是相当的不错,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曾志伟那场下跪戏演得很出色,至于两个后辈小生——朱孝天和林熙蕾,倒是沦为真正的配角了。
总的来说,《东京审判》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影片,值得一看,节省出看一场超女或好男儿的时间就能去看看了,虽然看后心情虽然有些郁郁,这不,我看完后晚饭都没吃,当作减肥好了。:)
2006.09.02--------------------
总有些岁月,撇下我们而去
在家收拾房间,无意中发现一个厚厚的本子,打开来看,竟然是高中时的课堂笔记本。“只有第一个进入法老墓的人,才知道艾米丽当时的心情”。想起那部最爱看的法国电影《艾米丽》,想起她发现那个装着四十年前回忆的铁皮盒子时的惊讶。那一刻没人和我分享,我猜自己当时的表情,大概也是那样惊讶吧。
几片小纸条夹在本子里,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超小的函数公式,呵呵,是考试前预备作弊的工具吧,肯定得逞了,所以随手夹在本子里,如果没有得逞,一定已经跑到老师手里去了:)唉,我那糟糕的数学成绩啊!
一页乱七八糟的涂鸦,上面还有另一个女孩的字迹。
“我想吃冰冰。”这是她。
“Me too!下课去买!”这是我。
“可是……我倒倒了……”还是她。
“吃一根没事。”还是我。
“不行,下课要赶紧回宿舍换小翅膀。”是她。
呵呵,上课时的笔头对话,还能看懂吗?
真夸张,居然还有一张男生笔迹的纸,而且……不是情书!
“一辆马车四马拉呀,车上坐着姐妹仨啊,她们是那个,翠兰、翠芝和翠花啊!”
“四面荷花三面柳呀,天下四方皆朋友啊,有朝一日我出手啊,你不喝酒我喝酒呀……”
哈哈,想起来了,这是有一次请教一个男生如何在酒桌上划拳,他不但教了我几招,而且还把口诀写了下来:)
细细看了一遍,正经的课堂东西居然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全是些旁的无关的内容,真怀疑自己上课时到底在干什么。哦,终于看到一句正经话了:
“中国人发明火药了,欧洲人拿去打仗,中国人呢,拿去放钻天猴儿了;中国人发明指南针了,欧洲人拿去航海,中国人呢,拿去看风水了。”
看到这里就想笑,这是老师无意中说的吧,不,是老师无意中引用别人的话说的,被我记下了,偷笑了半天。可是真正的课堂笔记呢,还是没有……
想吃冰棍的女孩早已去了北欧,而教我划拳的男生,还在军校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们早已忘了吧。原来,总有些岁月会撇开我们而去,也许有一天,我会在某个时刻想起今天在这里的每一个字,怀念每一个路过或停留的朋友,想起他们的每一个微笑,或忧伤。
2006.09.03--------------
总有些歌曲,叫人泪流满面
傍晚时分秋风阵阵,随便翻出一张英文歌老碟来听。至今不习惯用mp3听歌,无论开车时、在家时或者飞机上,哪怕包里要负担着重重的碟包,哪怕要一张又一张频繁地换碟,也甘愿。也许,是害怕失去那种触摸碟片的质感吧。
在许多诸如《Jambalaya》的欢快歌曲中,突然流淌出一条缓慢的调子,一首我几乎已经忘掉的歌——《Donna Donna》。
“Why don`t you have wings to fly with like the swallow so proud and free? How the winds are laughing. They laugh with all their might. ”
听着听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许多年以前我就会了这歌,却一直不喜欢那种过分的忧伤,今天再听,却倏地懂了歌者的吟唱。
还有一首后来被中文翻唱并传滥的时髦歌,《Big big world》。第一次听到它是在千禧夜的校园晚会,后来专门买了专辑来听,并且知道了唱这歌的女孩才21岁,年轻,美丽,拥有荣耀和财富,多让人羡慕。
可是仅仅两年后,一个偶然间,我在报上看到了这女孩死于飞机失事的消息,那一刻空气是令人窒息的,眼角慢慢渗出了一些湿润的不舒服的东西。后来,就再也不敢听这首歌。
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能打动人,但总有一些歌,让你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泪流满面;或者像我,语无伦次。
2006.09.04--------
总有些理想,渐行渐远
逛旧书市场总能有些意外的收获,像淘宝一样的感觉。今天淘到了两本好书,1985年电影出版社出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的一本,《演员自我修养》。哈哈,别误会啊,我可不是要学习苏联戏剧流派当演员,而是……看到它的时候,一下就想起了星爷的一部电影。
我坚持认为那是一部有点感伤的理想主义影片,那是当星爷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的时候,那是当主人公认真地阅读《演员自我修养》的时候,尤其是他轰轰烈烈排演《雷雨》的时候。
理想是个多么高贵的字眼,轻易地说出来时,甚至会被人嗤笑、鄙夷。这就说到今天淘到的另一本书,《我的第三个愿望》。
唐老鸭一直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个人,对,是崇敬。而我童年时的梦想、理想,就是做一名战地记者。海湾战争时我还小,什么也不懂,稍微大了一些,迷上了海明威,再后来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偶像叫唐师曾。
可是这本出版于2004年的自传小说,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海湾战争之外的唐。封面上他年幼的儿子趴在他的大肚皮上,像只瞌睡的小青蛙。我看到的不是一个穿越飞毛腿和各种关口哨卡的战地勇士,而是一个普通的居家男人,爱儿子胜过自己,每每和别人谈及儿子时便两眼放光的骄傲父亲。我相信唐仍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但他的确已是一个最庸常的男人。
于是想起自己曾经的理想,它们已经离我而去,远得几乎看不到踪影。如果不是这个下午旧书市的闲逛,我可能再也猜不到它们剥离褪变的颜色。
2006.09.12-------
优雅,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前些日子的一个深夜,Simone曾经打电话给我,说要来中国参加一个文化交流的活动,顺便取道来看我;记得当时接到他电话时颇有些激动,因为这个时尚优雅,温和谦逊的法国男士,是去年我在巴黎时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我一直很崇信梁实秋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也要去接你--今天如约去机场接他。
红色的上衣,配一条绿色的条绒裤,再加上一双鹅黄色的皮鞋,身后一个深黑色巨大的Givenchy旅行箱。他的出现总是让人感到那么意外而又合乎情理。中国有句俏皮的甚至有些不雅的俗语是:红配绿,赛狗屁--讲的是一种配色的禁忌。而我眼前这位三十多岁的法国男人,仿佛掌握了色彩搭配的密钥,在色彩的透明度和饱和度上,在红绿黄三种对比色之间,把握了最恰当的分寸,让原本应该出现戏剧效果的搭配,转变成了完全可以接受的,大胆又养眼的绝配。
红是浊度很高的红,绿也是浊度很高的绿,仿佛都含有灰,显得不那么突兀。相比之下,鹅黄色的皮鞋倒是显得鲜亮了,成了全身的点缀,又跟红绿绝不冲突。对色彩和搭配的理解和掌握,若不到一定的火候,是不可能有那样的想法,也是不可能有那样的搭配的,更不可能有那样的勇气尝试。
印象里的法国男士,大多优雅得如行云流水。一个鞠躬,一束玫瑰,还有得体的谈吐,让你觉得表面看似淡然,内里却充满了张力和热情。
想优雅就必须形而上,否则脱不了俗,法国人就是有了这种心境,变得那么的不一样,优雅,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我知道他们喝咖啡要去专门的咖啡店的,于是我们驱车去了CBD。
停车,进入小店,找一个临窗的座位,一杯咖啡,一小块巧克力,看着窗外的街景,小坐了两个小时。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在沉默,脸都冲向马路,表情散淡地观望着,在看别人,又在想心事。
等到要回酒店时,Simone才很热情地拥抱了我。这多多少少让我觉得有些不适应了。他笑着用羞涩的中文说:“见到你很高兴!”
我报以粲然一笑,挥手和Simone再见,一如挥一挥衣袖,作别天边的云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