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动车组,不要冷落了绿皮车
当有人为动车组的快捷便利大声叫好时,动车组的票价也成为热议的话题,有媒体追问D字头列车的性价比:双倍钱买十分钟到底值不值?“南京到常州,平时的特快,如果镇江不停,也就1小时10分钟,现在动车组列车缩短了10分钟,票价贵了一倍。我觉得这10分钟省得不值。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班次多一点才是最关键的,至于坐特快还是动车组,对于短途旅客,不见得有多大实惠。”某网友在论坛上的直抒胸臆道出了很多工薪族的心声,即便是长途旅客,一倍的票价和几小时的时间,不少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我们并不否认动车组给百姓出行带来的舒适与便捷,我们也赞成铁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列车的升级换代肯定是好事,不考虑价格因素,谁都想坐动车组。但目前,由于客观原因,铁路不可能都换成动车组,所以,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矛盾无可厚非。不过问题在于,在动车组为商务旅客提供节省时间成本的好选择时,是否也为工薪百姓保留廉价优质的出行选择。
笔者认为,动车组的票价之所以会被大做文章,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铁路的“选择题”没有做到位。有媒体反映:以沪宁线为例,动组车的加入使得一些特快和普通列车“少见其影”,加上某些车次的取消,便宜的车票显得愈发紧张。此外,为照顾动车组准点率,其他车不得不让路,导致晚点。据报道,为了“礼让”D字头车,一辆T字特快车在无锡停留1小时才发车。虽然是极个别现象,但给老百姓造成的“错觉”就是,动车组的增加挤压了绿皮车的生存空间,他们的选择越来越有限。
这显然不是铁路部门的初衷,好的出发点却没有让所有旅客叫好,让人深思。铁路部门在靠拢市场道路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市场经济需要多元化选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出行成本永远是他们的首要考虑。比如,在公共交通中,不坐出租车,可以换乘价格便宜的地铁或公交,重要的是,出租车的便捷选择不是以牺牲公交为代价的。
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供求不平衡局面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强调铁路服务的公共属性,通过资源调配,让乘客出行有更多的选择。老百姓需要动车组的同时,更需要廉价准点的绿皮车。 好累啊 太累。。。。。。。 绿皮实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