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成為任何組織都願意重用的人才
德才兼備-成為任何組織都願意重用的人才http://business.isoshu.com//L/20070928130715.jpg
作者: 李勇
ISBN: 9787801795878
出版年: 2007-08-01
簡介:
一本公司職員和國家公務員的必讀書。
“德才兼備”是全世界無數組織千百年來都遵循的價值觀、人才觀、其本質是要求員工的一切行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兩者兼備,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後。事實上,一個人的才能越高,德與才的關係就越密切,越重要。德不僅由才所體現,而且為才所深化、昇華;才不僅由德所率領,而且為德所強化、所啟動。因此,要想成為組織重用的人才,就必須做到德才兼備。
不管你在企業或者單位中扮演任何角色,擔當任何職位,德才兼備都是你努力的方向。本書不僅指出了德才兼備的重要性,勝敗乃兵家常事告訴讀者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和職業能力,成為一個真正德才兼備的人。對領導者來說,本書不僅是自我修煉的讀本,也是送給下屬的好教材,對基層員工來說,本書則是提升自我素質的成功指南。一直以來,中國傳統的用人哲學都認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棟樑,有德無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無德的人堅決不可使用,至於二者皆無之輩,當然是"垃圾"了。
關於德與才的關係,歷史上絕大多數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張德才兼備的原則。
先秦諸子中,墨子極力宣導選用德才兼備的人才。他認為:"夫義道術學業仁。義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遠施周偏,近以修身,不義不處,非理不行,務興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則止,此君子之道也。"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一個善於用人的大家,他提出了"治國之道,務在舉賢"的響亮口號。他的人才觀主要內容是"德、才、學、識、能、忠、義、信"八個字。"夫治世為大德,不以小惠。"諸葛亮認為"德"包括五個方面:"一曰禁暴止兵","二曰賞賢罰罪","三曰安仁和眾","四曰保大定功","五曰豐撓拒讒"。(《諸葛亮集》,中華書局1960年出版,第76頁)在這裏,諸葛亮把"德"的概念具體化為對國家與階級利益的行為準則,而不是上下級之間的恩怨和利害關係。所謂"大德之行,天下為公",考驗"德"的真偽標準在於"公"。以公利為核心的德政,事業興旺發達;以私利為核心,則無德政可言,終將導致事業的衰敗消亡。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過:"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從德和才兩方面出發,司馬光把人分為四種:德才兼備為聖人,德才兼亡為愚人,德勝才為君子,才勝德為小人。他主張用人應以德為重,這樣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司馬光分析人們選拔人才時往往重才輕德的原因,是由於有德的人被人所敬畏,而有才的人一般被人所喜愛;對所喜愛的人容易親近,對所敬畏的人則容易疏遠。因而考察和選拔人才時往往只看到了才能方面,而忽略了品德方面。他提醒後人說,這樣的歷史教訓太多了,"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資治通鑒》卷1,中華書局1950年出版,第15頁)。
有才無德之人不能重用,有德無才之人予以培養,等其展示才華之後,再予以使用。德才兼備論首先傾向於德,只要品德高尚,才幹尚可之人,就可以重用。持這種理論的代表人物還有清朝的曾國藩。曾國藩用人講究品行,其次才考慮才幹。同樣,他採用這種用人方式,也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曾國藩曾講:"有才無德,近於小人;有德無才,近於愚人;與其有才無德近於小人,不如有德無才近於愚人。"這段話也反映了曾國藩既強調德才兼備,又注重以德為先。
從古人的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第一,論才必須以德為本,因為德是才之帥;第二,無才而不任,因為才是德之資,否則,德就是空的;第三,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賢"呢?那就是德才兼備的人。任人唯賢,既不能唯德是舉,也不能唯才是舉,必須是德才兼備。只講德,不講才,有德無才的人,沒有專長和能力,工作沒有創造性,工作成績平庸,不是我們所講的人才;只講才,不講德,有才無德的人,只會鑽空子,幹壞事,損害他人的利益,也不是我們要求的人才。所以選用人才,一定要堅持選那些品德好,具有一定特殊專長和能力的人,把德和才的要求結合起來,防止只看才不看德或者只看德不看才的傾向。
俗語雲:"有才無德,行而不遠,德是人才之本。"德乃水之源,才乃水之波。若無君子可用,與其用小人,不若用愚人。蓋有才無德,其才足以濟其奸,重用了很危險;然有德無才,難以當大任,亦不可不慎。故用人貴在德才兼備。
目錄:
序言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第一章 德才兼備,用人的第一標準
第二章 優秀的員工有才,卓越的員工德才兼備
第三章 品德第一,態度第二,能力第三
第四章 職業精神成就職位,職業道德成就人生
第五章 能力創造業績,人口超越業績
第六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德
第七章 提高品德修養,做到有德
第八章 注重能力培養,做到有才
第九章 改變工作惡習,提高職業素質
第十章 做一個德才兼備型人才
下載地址:http://bonds.hotlabel.cn/dcjb.ra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