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wugl 发表于 2010 年 10 月 5 日 11:23:05

嫦娥二号完成发射场区测试检查 今日加推进剂(组图)



http://p98.net/Discuz/GET/p98net/images/p98_12858485457123.jpg
嫦娥二号发射示意图
昨天,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 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假设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任务概述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
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卫星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其间计划进行2-3次轨道修正,并开展X频段测控、紫外导航等试验和空间环境探测。
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将实施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之后,卫星将择机变轨,进入 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拍摄后续任务着陆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分辨率优于1.5米,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1-2天后,卫星返回100公里环月轨道,继续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记者探访飞控大厅进行最后演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诞生的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载人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是我们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昨天,记者走进飞控大厅,嫦娥二号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正在紧张进行中。厅正前方一个长12米、宽4米的巨幅大屏幕,一分为四,分别显示着来自发射场的画面、反映卫星飞行轨迹的三维动画图以及各测控站、测量船分布图。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员端坐在显示屏前,收集从各测控站(船)发来的数据。位于飞控大厅后侧的终端机房的科技人员,与前方人员遥相呼应,密切监视卫星的飞行状态。
>>探测意义 为开发月球资源做准备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们国家第二颗探月卫星。那么,开展月球探测究竟有何意义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说,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牵引和推动作用。

>>专家揭秘 奔月经过五个飞行阶段
昨天,北京飞控中心主任朱民才向记者介绍,“嫦娥二号绝不是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技术状态变化多达60多项。”他表示,嫦娥二号卫星要经过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环月运行段、试验轨道段等五个飞行阶段,中途要经过多次变轨,控制过程非常复杂。“任何一次轨控异常均可能导致卫星飞行轨道偏离设计轨道,假设不能及时进行应急控制,将会影响整个任务。所以,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朱民才说。

>>气象保障 天气平稳不会影响发射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昨天在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29日到10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阵性降水。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判断,预计9月30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陈振林表示,气象部门会为发射中心做好滚动气象保障服务。

嫦娥二号拟10月1日晚发射 今日加注火箭推进剂
http://p98.net/Discuz/GET/p98net/images/p98_12858485465843.jpg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假设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今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
  嫦娥二号发射场区指挥部昨日研究决定,拟于今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
  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介绍说,运载火箭若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则意味着必须发射。由于前两级加注的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氮剧毒,且第三级将注入液氢,液氢沸点为-252.7℃,易爆炸。假设改变发射计划,卸载推进剂将付诸更大的成本和承担更大安全风险。
  发射日选在国庆是巧合
  专家介绍,探月卫星的发射日期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日月的运动规律、太阳对飞行过程中能源采集的影响,还有发射场的气候、火箭运载能力的限制和卫星能力的限制等,要综合这些因素来选择发射窗口。像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窗口,一年大概也就三到四次机会。
  陶钟山介绍说,这次嫦娥二号任务大致开了3个发射窗口,分别在10月1日晚上7时左右,2日晚上8时10分左右,3日晚上10时20分左右。
  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表示,发射日期选在国庆期间是巧合。
  发射瞄准“零窗口”
  中国探月工程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嫦娥二号将力争实现“零窗口”发射,为后续实施变轨和开展科学试验提供良好条件。
  “零窗口”发射是指在一定长度的发射窗口时间内,紧贴窗口上沿即最优时间实施发射。如发射窗口为1时至1时30分,“零窗口”就是指1时整。
  “假设在‘零窗口’发射,卫星无需中途修正就能进入预定轨道,可以节省燃料从而为后续工作留下更多动力。”陶钟山说。
  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燃料为1300多公斤。计算表明,在35分钟的窗口时间内,“零窗口”发射能比按照后沿发射节省180公斤燃料。
  天气条件无不利影响
  据悉,从目前情况来看,10月3日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阵性降水。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判断,预计今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
  专家称,即使发射当天有“毛毛雨”,也不会影响嫦娥二号的发射。

  奔月飞行约112个小时
  按照任务计划,嫦娥二号将由“长三丙”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然后奔月飞行约112小时。
  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实施近月制动及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工作轨道。之后,卫星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验证轨道机动和飞行技术、拍摄图像后,返回100公里圆轨道,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赴月不“唱歌”
  2007年,嫦娥一号奔月后,向祖国传回歌曲和语音祝福,让国人感到欣喜。但此次嫦娥二号升空后的一系列任务以及试验活动中,目前并没有计划音乐曲目回传和语音祝福回传的项目,主要原因是嫦娥二号肩负的任务比较重,搭载的器件也多,出于任务操作以及载荷的考虑,因此没有“唱歌”计划。

  二号VS一号
  有6个“不同”
  ■关键技术不同
  嫦娥二号将开展6大技术验证:一是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二是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们国家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三是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四是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五是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六是对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此外还要完成4类科学探测: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以及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频段不同
  与嫦娥一号使用的S频段相比,嫦娥二号首次使用X频段。
  ■轨道设计不同
  嫦娥二号轨道设计有四点变化:一是嫦娥一号是由运载火箭送入环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再利用卫星自身推力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嫦娥二号则是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二是近月制动点轨道高度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嫦娥二号的100公里;三是环月轨道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嫦娥二号的100公里;四是嫦娥二号将把轨道高度降低至100公里×15公里,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
  ■轨道高度不同
  相比200公里×200公里轨道,低轨道飞行会带来更大的红外热流和月球摄动影响,对轨道预报、轨道控制、测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携带相机不同
  与嫦娥一号携带的CCD立体相机不同,嫦娥二号卫星安装了3台监视相机与一台降落相机。
  ■制导导航与控制不同
  嫦娥二号GNC(制导导航与控制)产品实现了3大技术创新:实现了近月与环月的辅助导航;实现了更加灵活的轨道控制;实现了载荷与敏感器互用,紫外敏感器增加了拍图与传图功能,能够拍摄月球的130米分辨率的紫外图像,并能覆盖月面80%以上的区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嫦娥二号完成发射场区测试检查 今日加推进剂(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