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wugl 发表于 2010 年 10 月 6 日 20:38:29

领导脑袋一热拍出.中国汉字根域名


前面的文章发错版面,投稿发到这里来原创加转载
领导脑袋一热"拍出".中国汉字根域名---原来标题用"推出",后来觉得"拍出"更适合!由于对于素质不同的人适合用不同的词语
    记得刚做ThinkPda.com的时候,要上传到服务器,但是我是用"汉字"命名的,上传之后,根本打不开网页,后来学习才知道,必须用英文或者数字,才能打开.我又重新改名,改连接,然后上传,这样才能打开网页.还记得小学历史学习美国历史:莱克星敦的枪声.有同学把"莱"写作"来".老师判卷不得分.后来我们故意把"伊丽莎白"写作"一力沙白"老师批评了学生.我们就这样小学问老师:"莱克星敦"的"莱"字,有什么含义,美国人自己知道吗?"伊丽莎白"她会在乎她的汉子名字有没有草字头吗?她会写她的汉子名字的繁体吗?现在体育界还把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有时候叫做"巴伦西亚",这些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非要把外国的名字翻译的汉字要那么繁琐?不能简单一点吗?都是音译的,非要显得高雅吗?
布什和"不十"难道不可以表示"bush"总统吗?作为中国人,你知道"bush总统"是喜欢"布什"还是"不十"哪两个字?普京总理/总统是喜欢"溥京"呢还是喜欢"仆晶",最繁琐的"纀濪",我觉得"仆京"足以对得起他了,他自己来访问签汉字名的时候,你知道人家会怎么书写啊!人家肯定会写最简单的!对于"贝克汉姆"的"姆"一个 大老爷们写作"母"非要加个"女"字旁干什么?翻译音译词最主要的是和原音对上,采用最简单字,弄得那么华丽,也没见到"美利坚"对你有多好.归根结底:扯犊子.就像孔乙己非要装的有文化,"回"字有四种写法.也是有道理的,那一种写法都可以认作原字,特别是英文音译词,只要对应的汉字发音对了,就可以找到原词(60--80年代的时候学英语就是用汉字标英语发音的,没见到哪个傻子用繁体的来标注,也没见到哪个傻子用"布什"标注bush,那时候都是用不十标注的)
个人认为:用汉字作为互联网中国网站域名解释等于扯犊子.
首先引用网友的看法:
1.网易陕西安康网友
一看就是那些官聊想出来的。也不想想输入中文域名方便还是英文方便,就盲目推广。我敢肯定,这个事情到最后必然是陪钱一大吧,没人使用的情况。从此征服又多了一个无用的机构。2.输到一半还要改输入法,输入zhongguo+数字或空格,
2.网易广东广州网友
注册外国域名比较保险,注册中国的哪天说关了就给你关了,风险很大
比起输入cn,是不是闲的呢
3.俺们搞外贸的,要是注册个这样的域名,不知道到时候外国的客户想访问我们网站的时候,怎么能在他们地址栏上打出“中国”这2个汉字来,难不成还要教人家装中文输入法么?
在地址栏中,输入域名,然后输入点,然后再切换到中文输入中国,打五笔的还稍好一点,K空格L空格,切换+输入,一共敲五次,打拼音的就惨了,切换+输入一共要敲九次。
4.网易福建泉州网友
刚才试了下www.163.中国,发现即使像网易这么傻的网站也没去注册“.中国”域名
5人类未来除非发现宇宙多一个月亮,那么你的推理就是正确的!
“.中国”域名入根国际申请通过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理事会表决通过。这个消息对企业来说让他多一点关注中文域名都没有,你从不走访过网络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域名现存市场环境作出判断是一种错误,中文域名在本土网络公司和cnnci背后操作下,炒卖的热度已经是过期的产品了 ,只是有些大品牌公司才愿意在知识产权的名义上花点小钱去买,再来说中文域名的市场环境,连中国人都不喜欢使用,哪个国家会更愿意使用呢!使用英文域名已经是几十世纪留下来的习惯,等于中国人要吃饭一样,改变使用习惯绝对不是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引用理论:
汉字作域名会增加当前国际交流难度。在互联网建立域名的目的是为全球访客使用,如用汉字作域名文字,会使中文网站在世界上增加交流难度。例如“人民日报”的网站域名,世界上不会中文的访客,如何辨别、记忆和输入“人民日报”4个汉字?而如果用现代汉语拼音RenminRibao.com.cn(或RMRB.com.cn),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都能辨别、记忆和输入,原因:英文、西班牙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北欧等文字都有同源,即古代拉丁文字,许多拼读方法大同小异,而RenminRibao的拼音方法能够让这些文字的访客很容易地通过拼音方法来辨别、记忆和输入。
东欧、阿拉伯和亚洲其它地方的用户,只要会源于古代拉丁文的一种当代拼音文字的拼读方法,就能很快掌握汉语拼音方法,更何况他们可以直接学习汉语拼音方法。外国人学习汉语拼音的效果远远超过学习汉字。倘若世界上只有中国人能使用中文网站域名,那么,所谓的中国网站在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地位还有什么意义呢?希望不要用汉字作现代壁垒,把原本可以通向全世界的中国网站封闭起来。
汉字域名会增加使用成本
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说,用汉字作中国网站域名会增加使用成本。目前互联网域名的文字方式用的是国际标准ASCII单字节方式,其中8个比特当中,7个比特表示字符,1个比特用来做奇偶检验。这种方式不但速度快,而且传递和处理的错误率最低。假设用汉字,就至少要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并且没有奇偶检验。这样的方式不但速度慢,而且非常容易发生传递和处理的错误。现在,许多中文电子邮件由于软件兼容不合适(还不是系统编码不统一)而发生乱码的事情经常发生。假设这种情况发生在互联网域名,可想而知会造成什么样的困扰局面。为了避免和排除这样的困扰,就要大大增加硬软件制造和访客使用的成本。进一步说,用现有的ASCII字符,世界各国用户都能从容地使用汉语拼音的中国网站域名;而要使用汉字域名,世界各国的人都要装载至少27000个汉字(至少54000字节)的字符集,外加必须支付的字符转换程序和转换时间等隐性成本,否则,汉字域名难以阅读。这不是给全世界增加使用域名的成本消耗吗?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用户乐意支付这种成本消耗?
汉语拼音也是中国文化的延续
从文化上来说,使用汉语拼音方式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在互联网世界的消逝。中文和英文等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不是书写符号的选择,而是文字符号所记录和表示的词法、句法、语法和逻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区别。这个区别的最好例子是人的姓名。比如,诸葛亮这个中文姓名,不管用汉字还是用现代汉语拼音的ZhugeLiang,都是中文的方法规则和逻辑。而在英文里面,诸葛亮的书写方式把姓和名颠倒了,是LiangZhuge,用汉字就成了亮诸葛。
  所以,不管用什么书写符号,只要诸葛亮还是诸葛亮而不是亮诸葛,那么,中国文化特点就还是中国文化特点。这个道理从中文的文字发展历史也能说明。例如,不管用甲骨文还是用当代汉字,中国文化的特点一直在延续。
汉语拼音有利于国际交往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全球化,各国访客可以随时访问另一个国家的网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外网上交流会更加频繁。所以,制定中国网站域名和有关规章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国内访客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国际访客的需要。就此来说,在域名文字方式的选择冲突方面,基本的竞赛理论方法就可以帮助作出判断
  汉语拼音是写入中国法律的语言文字标准之一。从七十年代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开始,联合国总部等有关国际组织就使用中国**屏蔽**提供和颁布的汉语拼音规则管理中文文献。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美国的**屏蔽**部门、主要报刊媒体和工商机构就采用中国**屏蔽**颁布的汉语拼音方式来处理中文姓名、地名和专用名称等数据。
仅仅用汉字作域名弊大于利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在互联网上,仅仅用汉字作中国网站域名的弊大于利,不但会降低中文网站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而且由于网站的汉字域名在国际范围使用困难,所谓保持中国文化在互联网的地位的想法就会变得没有意义。既然汉语拼音方式和规则已经在各个方面显示了它的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保持中国文化的效益,那么,为什么不用这个现成的简便方式作中国网站的域名文字方式,却要舍近求远和设置访问中国网站的国际麻烦呢?笔者建议,作为个人和网络公司,开设网站用什么文字是自己的选择自由;作为国家政策,中国网站域名的标准文字方式,则应该是已经写入法律、已经在国际上通用和已经形成官方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法规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导脑袋一热拍出.中国汉字根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