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搭25辆顺风车途经7省回家 称善良人多
【春运日记】我到家了我们握着手 久久不愿松开● 1月27日 江西吉安拼车人:曾先生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堵车,一场中雨一下子让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而好雨在南方从不缺席。我们一起拼车的三个人于昨晚11点顺利抵达南昌。一下高速便直奔南昌最负盛名的瓦罐汤小店,点几个小菜,主食则是在别处没有的凉拌粉,感受家乡的味道。他们俩是南昌人,聚餐后便话别。我是江西吉安人,还要坐两个半小时的高客才能到家。晚上11点已没有长途车,我只好在南昌找个旅馆先住一宿。程先生怕我找不到,就一路陪着我,当时找了四五家旅馆,全部客满。最后终于找到一家有空房的旅馆,程先生才放心离去。离别时真的不舍,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分别,我们握着手,久久不愿松开。第二天上午八点半,我坐上了去往吉安的长途车,上午11点终于到家。我的家在农村,走到村里,感觉时间一下子慢了下来,没有大都市那样的快节奏,路上也全是熟悉的人。“回来了?”他们问道。“嗯。”我说。一进家门,我便闻到一种很特别的味道,这种味道形容不出,只有回家才能感受得到。父母不在家,家里只有妹妹一个人。妹妹说父母去赶集置办年货了,我便让妹妹陪我去看外婆,她是我最年长的亲人。想到能在舅舅家见到外婆和表兄弟们,能跟他们围在炉盆边,一边聊天,一边烤火,心里很是高兴。刚走到胡同口,便遇上了赶集回来的父母。他们骑在电动车上,远远地便向我招手,喊着我的小名,问我有没有吃饭。这个名字只有这个村子里的人才这么叫我,让我感觉回到了小时候。回家的第一顿饭是电火锅,鸳鸯锅的那种样式,左边是圆白菜,右边是胡萝卜和肉。这在我们家乡很普通,用电火锅主要是怕饭菜凉了。饭菜很普通,我却吃得很香。(本报记者 刘春瑞)“转战”38小时为四世同堂团聚● 1月27日12时 北京西站8号候车厅讲述人:夏玉玲,湖北荆门人腰很疼……已在车站里坐了7个小时,再过10个小时才能上车,在火车上还要坐17个小时。凌晨1点从承德出发,坐了4个小时的火车才到北京。这会儿,儿子、丈夫和公公婆婆都已睡着了。(丈夫的)爷爷快八十了,儿子小滨也8岁了,我们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四世同堂大家庭。可四年了,这个大家庭一次也没团聚过。不是不想团聚,只是回趟家,太难。2007年春节,一家五口回家,4张站票,我们像打游击战一样,哪有位置就坐哪,座位主人来了我们再换新地方,来来回回折腾了一晚上,一下车,孩子就吐了,紧接着发烧,婆婆也把腰闪了,新年是在医院里过的,看病花了好几百。从那个春节起,公公婆婆就没再回去,留下来照顾孩子,都是我和丈夫回去代尽孝心。眼瞅着爷爷要过八十大寿了,今年,这个四世同堂,说什么也要团聚。上个星期,孩子他爸起了3个大早,买了4张硬座,分在了两个车厢。他总觉得,一家人被拆散了,心里很别扭。没办法,能走已经很感激了。公公是个内向的人,不爱说话。能看出来,他这两天特别高兴,专门置办了一身新衣服,还理理头发———他好几年没给自己买过新装了。这次回去准备了10万块钱,孩子他爸说,爷爷年纪大了,用这点钱盖个小房子,好好装修装修,让爷爷享享福。这10万块钱是在外打工10年攒下的。我们一家在承德卖菜,凌晨一点起床去进菜,一个月能挣个四千块钱,这次回一趟家,来回车票钱1500元,把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花了。儿子今年身高刚好一米二,明年再回去就得买5个人的票了。为了团聚,家境一下局促起来。但能团聚,比什么都强。离开车还有9个小时,我也睡一会儿吧,存着点劲儿,好赶路。(本报记者 卢漫)我的畅想我买的站票,现在还顾不上想回家干什么,先想想接下来17个小时怎么熬过去吧。———雷鸣 吉林白城人北京一整个冬天都没下雪,太干燥了,我想念广州湿润的空气。———林姚 广东广州人这半年,我口味都变淡了,回去要补回来。———北京在校大学生沈航 湖南岳阳人回家先泡3个小时澡,把车站味儿去干净。———范敏 湖北宜昌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