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一不小心当“股神” 身家过亿引质疑(图)
http://p98.net/Discuz/GET/p98net/images/2011-02-22/p98_12984382521172.jpg
2001年12月,余秋雨以每股2.9239元的价格购入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82.5万股,出资为241.22万元。经过9年多的股改和历次转增股本,如今持股数量达到518.64万股,上市后每股股价将达25元-30元之间,余秋雨身家有望过亿。
2月15日,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招股,并将于23日完成申购和缴款。这次徐家汇首次公开募股,知名作家余秋雨位列第十大股东,该股上市后,余秋雨身家有望过亿。这引起坊间广泛的关注。记者前日联系到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他认为,余秋雨的投资实属正常;并表示,余先生近来不会对此作出回应。
并非唯一一笔大投资
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百货零售业公司。2001年12月,“徐家汇”决定解散职工持股权,并计划将其持有的24.5%股权转让出去。余秋雨当年以每股2.9239元的价格购入82.5万股,出资为241.22万元。经过9年多的股改和
历次转增股本,如今持股数量达到518.64万股。而据估算徐家汇上市后每股股价将达25元-30元之间,上市后余秋雨身家有望过亿。
据悉,“徐家汇”并非余秋雨的唯一一笔大投资。2004年,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其旗下的“99网上书城”正式开张,余秋雨以不下100万元资金加盟。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的网络出版商中文在线,作为国内首个由著名作家以作品方式入股的网站,余秋雨也是股东。
据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透露,可能是由于余秋雨对书的一向偏好,他在九久中投入远不止这个数,据称还加过资,不过这些投资至今均未产生效益。所以他认为,有亏有盈,余秋雨先生的这些投资均属正常。
当初入股是“救人急”
在徐家汇刚过会时,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就在媒体上率先质疑:既不是高管也非职工,余秋雨的投资资格何在?位于如此核心商圈的徐家汇,当时怎么就迫不及待需要引入余秋雨的区区200多万元?叶檀认为,像余秋雨这样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暴利的“奇迹”,是资本市场财富分配不公的缩影。由于徐家汇是国有企业,在质疑余秋雨等自然人股东的资质之余,甚至怀疑国有资产的流失。
对这样的质疑,金克林表示,余秋雨先生的投资在10年前。当年偶遇上海六百百货的经理,问余秋雨有没有可能在他们“转制”的困难时刻参一点股。显然当年他是“救人急”。余秋雨根本不会知道,该股票什么时候会上市,更不会知道近日会上市,所以他的这种投资实属“正常”。他并表示,对于网上的“沸沸扬扬”,余秋雨近来不会作出回应。《深圳特区报》
新闻链接
名人股东借上市暴富有先例
在余秋雨之前,名人成为上市公司原始股东的已不乏先例。其中,篮球明星姚明位列合众思壮第六大股东;华谊兄弟上市更是造就了一大批明星股东,这其中包括著名编导冯小刚、张纪中,影视明星黄晓明、罗海琼、李冰冰、张涵予、任泉等。娱乐圈名人杨子则是巨力索具的原始股东。而二级市场上,“万人迷”陈好、演员郭冬临因精准的“潜伏”而被称为股神。
分析一下这些名人在股市里淘金的策略,不外乎有三种:低价买入原始股、低价受让法人股、潜伏重组题材股。在买入原始股的名人中,冯小刚、张纪中以及黄晓明、李冰冰等一批影视明星,以及篮球明星姚明是其中的代表。余秋雨则是低价受让法人股的典型。陈好、郭冬临、徐帆、邓婕则是潜伏重组题材股的好手。
提倡文化淘汰 余秋雨遭遇“毁戏曲”质疑
撰文称现存172个剧种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不合适
有学者批其是“地方戏曲的刽子手”
最近,学者余秋雨撰文称,中国现存172个剧种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不合适的,应该做减法。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学界有人质疑余秋雨是在“毁戏曲”,但是也有人认为,余秋雨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
余秋雨称文化淘汰不是坏事
过去一年余秋雨写过不少文章,唯独此文引起轩然大波。在余秋雨看来,不必让所有濒临灭绝的传统戏曲都保留下来,这个做减法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要传承;今天观众还在享受,而且也能够靠卖票养活自己的剧种,要传承。言下之意,其他都可以任其自生自灭。
余秋雨说,呼吁做减法并非是在糟蹋中国地方戏曲,“所有的文化艺术都在新陈代谢,都有一个生存竞争的自然过程。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以国家力量保存,比如在我心目中,昆曲、京剧因为沉淀了太多的东西,属于此列。但是,不是所有剧种都要以此类推,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举例说,元杂剧只活了大约70年,“就像英雄一样非常壮丽地倒下了。”
余秋雨在文章最后说:“一些文化被淘汰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所有文化都不被淘汰,那它完全是止步不前,或者说,永远没有往前走的态势了。我们不断讲创新,创新要有空间,空间哪里来?淘汰以后,新的空间就创造出来了。”
有学者反对称应保护弱势文化
余秋雨的观点受到了学界的质疑。学者陈才撰文《余秋雨是在毁戏曲》,直指余秋雨是“地方戏曲的刽子手”。他称,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68个锐减为今天的172个,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不完全适用“优胜劣汰”法则,更无需“抓大放小”。许多时候,只有通过对弱势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在网上,相关的话题也引起热议。
但也有学者认为,作为戏剧研究专家,作为曾经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余秋雨对中国戏曲有发言权,“至少这属于他个人的关于中国当前戏曲剧种‘去’与‘留’的看法。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见得都是好的。一些已经逐渐淡出国人视野的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这跟居家过日子是一个道理,衣柜里的衣服已经不穿了,还留着压箱底,留着作为一种存在而‘精心呵护’不见得就是节俭,更不见得就是‘会过日子’。一个不懂得精简辎重的部队如何能够做到快速行军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