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or 发表于 2011 年 4 月 23 日 00:22:03

今天人民日报南大行,南大学子提出的犀利问题

[学生提问]:非常感谢你给我第一个机会,我想第一个问题,我在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份非常喜欢的报纸就是《南方周末》,当时,在我最困顿的时候,这份报纸不知道给了我多大的勇气,我知道,我们的国家需要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南方周末》的,但是在一次事件中,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被编辑部“开天窗”以后,编辑部高层发生了一系列事件,我从那以后,我感觉是四个字,“天光顿失”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的马利老师,您怎样看待这样的事情?

[学生提问]:第二个问题,我是来自南大中文系影视专业的学生,我想问一下学姐,因为我是学影视的,和传媒也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国家的电影中,有一批精英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们对社会有很多批判性的反思和对历史的反思,但是在我们今天,更多是以一种要么商业娱乐电影为主,要么是主旋律电影,而且主旋律电影在我看来,现在的主旋律的电影更多是关注是一种主流意识,而并非国家和民族意识,我想这和GOV引导有关,请问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马利]:我先说一下,谢谢这位同学,《南方周末》很多人喜欢,当然我们也很喜欢。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欢迎,我想也表达出同学们的感受。但是你指的事件我真的不是很清楚。

[吕岩松]:你这个事件,全程报道我都参加了,即便是在北京,我那几天都没有回家,就是去忙这个事情,你刚才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觉得不管什么提问都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无论你是从什么媒体上得到这个信息,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这个信息是不准确的。

[朱竞若]:我是南京大学中文系79级的,说到南方周末这个报纸,我们也都很爱看。对大学生来说,各种不同的报纸看的多一点,因为对同一件新闻事件不同的报纸会有不同的报道角度,这样的话,多看几份报纸,在同一个事件关注中,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角,对我们开拓视野是很有好处的。你提的电影的问题,我觉得我也不是很专业,但是我们媒体很关注这个事,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出了一批质量不错的,现在也是百花齐放,导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阶段有一些偏重和侧重,也是一波一波的发展过程,欢迎你给我们文化版写稿,我们经常有影评。

[学生提问]:我向人民网廖玒总裁提问。人民搜索是去年5月份左右上的线,但是我觉得它的实用性不是特别高,在与众多对手,比如谷歌、百度竞争中,人民搜索有怎样、独特的立足点?就是说它的特色是怎样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下这块搜索阵地?

[廖玒]:这个问题其实不应是我回答,因为人民搜索总裁是大家都熟知的邓亚萍女士,因为她有重要的安排来不了,马总是人民搜索的董事长,人民搜索是由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合办的一家公司,报社占81%的股份,我们占19%的股份,人民搜索前期的工作我参与了一些筹备,后来邓亚萍总裁来了以后,我参与就比较少了,但是你说的问题,我认为你是很有想法的一位同学,这个问题我们去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时,国家有关部委的司长也给我提出这个问题,人民搜索怎么样能战胜谷歌?我说,你怎么想象一个刚出生还没出生的孩子就要和一个壮汉打架,你首先要给他出生的机会,你要给他成长的时间,就像您说的,人民搜索、包括新华社办的盘古的搜索,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人民搜索在刚创建的时候,中央有关领导给它一个定位,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专到全,我希望大家能给人民搜索一些时间,我也希望在这段时间以后,人民搜索不会辜负同学们的期望。

[马利]:刚才讲到国家战略,我觉得在座的同学真不要小看这个事,因为谷歌搜索已经是全世界搜索量最大、信息最全的。不仅是经济信息,而且是政治信息,方方面面都有,它也不仅仅是一个搜索,还是一个概念。我们肩负着国家的重托,我们需要把搜索做好,刚才廖玒也讲了,用一个好听的词,是被刚刚被春风吹绿的小树,这个小树要成长的,但是大家想想,在谷歌没有出世之前,微软是多么强大,微软觉得自己没有对手,可是在2005年谷歌是由两个年轻人,像大家一样,一个25岁一个26岁所创建,三年之后就发展得很蓬勃了,然后五年之后他们市值就超过了两千亿美元,微软也就是2200亿美金,差别是很小的,而且谷歌发展强势也很大,我们现在很脆弱,但是我们一定要尽快地赶上,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一条腾空出世的路,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我在这里不是怕大家知道,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说,但是我们一定在努力,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我想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参与我们这个行列,参加我们这个队伍。刚才穿红衣服的同学,我觉得你很有兴趣,而且你讲得很到位,欢迎你加入我们。

[学生提问]: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2010年级社会学院的同学。非常感谢您给我这样一个提问的机会,下面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提给马利副总编辑,还有一个问题是给国际部吕岩松编辑的。第一个问题是提给马利副总编辑的问题:社会学上有一个安全阀的概念,是旨在疏导社会上不满意的情绪,作为新闻媒体的人民日报怎样看待为维护社会稳定而进行的一定的舆论限制,我想说就社会进步与发展而言,变堵为疏是一个什么样的准则?第二个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在《环球时报》看到一篇文章,日本核辐射从五级提到七级,有可能达到切尔诺贝利辐射的十倍,当时我对这个数据有点疑惑,我就上了BBC网上查了一下,发现里面说的是和《环球时报》完全相反的说法,说切尔诺贝利核辐射是日本核辐射的十倍,您刚才也提到,当今是一个多媒体时代,我们在面对如此多媒体报道时关于一个事实不同报道时我们如何进行选择,我们也知道,新闻阐述的事实,但是我们如何追求我们所谓的真?

[马利]:你提这个题目的确很大,但是也很小。为什么这么说?大,是个很普遍新闻界的问题,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疏和堵的问题,我们人民日报是希望在真实的基础敞开言路,实际上人民日报是特色,而且《环球时报》言论也是特色。

[马利]:我的感觉是你看得不多,甚至可以说你看得很少。我想充分表示你看来是没怎么看。我为什么问你这个问题?在人民日报言论里都说过了,我们都有过回答。比如疏和堵的问题,连大禹都和爸爸说,你这个堵是不对的,你要疏。所以我们在舆论引导方面,一定要让大家广开言路,你可以从多方面看,比如你刚才说在《环球时报》和你在BBC上看到的不一样,你相信BBC还是相信《环球时报》呢?我不能说得太大,这是立场问题。但是起码有一个选择。你是选择了BBC,当然也可以。咱们还可以分析,以前BBC你看不到,现在你看到了,这就是广开言路的意义,疏和堵是相对的,但是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头脑,我觉得你让我分析,不如让年轻的你的师哥、师姐人回答你更有益,你更加会相信。

[王斌来]:刚才接着马利副总编辑的话往下说一句,应该说我的年龄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可能比你略长一点,我觉得BBC也好,环球时报也好,一个媒体的发展,是要看品质,如果要想长久生存下去,想真正赢得读者,需要依靠公信力,就是说读者在选择一个媒体时,你要信任他,你就会赞同他的观点,而人民日报,我们这些年所做的努力,主要是做品质。

[王斌来]:大家都上网,网上的消息很多,我觉得有很多是垃圾,很多观点也不正确,但是它能够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作为网民你可以选择。你不喜欢的,或者你不信任的,你可以不受它的引导。至于你信任的,你觉得他的观点正确的,他对你的影响会更大。

[马利]:我们这次活动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希望你们更多地能够和我们经常地沟通,我们做了一个人民日报阅报栏,就是建立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交流,希望你们多看人民日报,谢谢大家,真诚地欢迎你们。

[主持人赵婀娜]:刚才我之前做了一个预报,大家可以通过手机微博的形式跟我们互动,刚才有同事告诉我,现在有很多同学通过微博给我们提出问题,我现在选择其中两位,一位是手机尾号9483同学问,各位嘉宾您好,我比较关注报纸的未来,报纸似乎是夕阳媒体,人民日报将如何应对这个趋势,类似这次揭幕的电子阅报栏会是未来的出路吗?还有一位同学说,这个电子阅报栏是每个大学都有吗,能否实时更新吗,只能看人民日报吗?

[余继军]:谢谢两个同学的提问,电子阅报栏不是每个大学都有,我们正式设立是南京大学第一家。我很希望在未来在每个大学都设立电子阅报栏。电子阅报栏是每天更新的,我们更多的是采用无线的方式,即通过卫星、3G通过电子广播网每个终端来展现给大家最新的电子阅报栏。现在是每天由人民日报准时传到阅报栏上,将来的想法是把更多的即时新闻通过无线传输,这样大家可以在电子阅报栏上看到即时新闻,不断滚动,我们的阅报栏有三个定位,第一人民日报自己的舆论阵地。二是是便民服务的设施,人民日报有自己的内容。在哪个地方有哪个地方的信息,比如有南京大学的新闻,还有交通的信息,我们会不断更新它。三是是党政机关应急服务系统,有什么紧急信息要通知时会及时通知大家,当然现在还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慢慢完善,我们希望未来的定位是这样的。

[余继军]:还有一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的确是我从事这个工作以来思考的,就是报纸的未来在哪里?我自己总是说,美国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或者后天。所以当我们在不断看互联网消息,看到这个报纸的印刷,甚至纽约时报都要结束纸张版时,我们作为传统的报媒,我们作为报媒一员,而且是很有点担忧的,当然中国的国情还有很长的时间,我觉得是人民日报忧患意识,人民日报觉得要紧跟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把人民日报的生命力做得更长久,所以有了人民网才有数字传播的事业。这是不是未来?首先方向是对的,媒体和数字化,只有在数字化技术上才可以全媒体化,这是必然,这是一个趋势,所以我认为,人民日报在这个方面走在前面,包括我们的互联网,我们的网络版,人民日报在这个方向上,包括我们的微博都是在这个技术上走在前列,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人民日报南大行,南大学子提出的犀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