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十岁老人对李玫瑾的劝诫
本帖最后由 Wengege 于 2011-5-16 20:56 编辑作者:古稀翁
李玫瑾因为有不恰当的言卝论而遭到网友围卝攻,却百般狡辩,又有人帮助鸣卝冤叫屈,昧着良心瞎嚷嚷,见怪不怪。他们忘记了“得卝道卝多卝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只凭这一条,喊卝冤者就不冤。
她因为经常上电视,自封“专卝家”,就目中无人,自护自短,死不改卝悔,越描越黑,自然会惹恼广大网友,有何冤哉!人格,是逐渐形成的,往往需要在关键时刻得以验证。
最近听一位老同志说,他老伴突然去世,对大儿媳打击最大(有三个儿子,无女);大儿媳过去常在怀里给婆婆捂脚。我说:那一定是婆婆当得好;不然,怎么能有这种感情呢。我参加了逝者的遗体告别仪式,简朴,却相当隆重,去的人很多。当时我就产生了一个看法:这最能验证人格。其实,我过去对她的了解和评价只有四个字:勤劳、善良。这样一位老人,极为普通,无权无势,但决无可能遭遇围卝攻。如果李教授不极力狡辩,能争论得如此热闹吗!
李教授称药家鑫为“这孩子”,显得亲切,能拉近距离,似乎无可指责。我就向她学习:“这孩子,你不应该这么自称‘专卝家’,把自己的专卝业说得神乎其神,没理辩三分。”因为她生于1958年,而我生于1941年,虽然地位没有她显赫,望尘莫及,按年龄论,完全能当叔叔,所以敢这么说,显得亲切。
依仗有个教授头衔,就自以为满腹经纶;其实她不一定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现在教授之间的学术水平差距极大,人格更是不同;那些自以为是者,多数是饭桶。
我们不妨看一看她都说过什么(据《京华时卝报》4月11日载“答记者问”):
“由于平时情绪不好时会用手指砸钢琴键盘来发卝泄,药家鑫连扎受卝害卝人八刀,是他的一个习惯性机械动作。”(简评:今后对杀猪的、卖肉的、厨师们、弹琴的可得提高警惕!)
“药家鑫的犯罪动机是摆脱麻烦,摆脱这个麻烦可以有很多种手段,他也可以开车倒着轧回去。”(简评:看来药家鑫还不够老到;但开车倒着轧回去就不算杀人么?)
“要是他真想置人于死地,完全可以一刀毙命就跑掉,但他为什么要原地扎了八刀。我的解释就是这一点跟弹琴有关,他把平时所熟悉的动作非常利索地再现出来,这源于他弹琴的背卝景。”(简评:这么说,药家鑫并无杀人的主观故意,杀人是“源于他弹琴的背卝景”。请问:有的案例砍人几十刀,那一定是剁肉馅的吧?)
“研究者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当做正常人来对待,来和他们探讨那唯一一次的荒谬行为是怎么发生的。”(简评:并没参加判案,说“唯一一次”,有何根据?)
“按照网友的理解,我是在给药家鑫开脱,我应该和药家鑫一起被枪毙。”(简评:这样辩理,有失人格!尚未发现有谁说话这么极端,无法证明她“没有信卝口卝开卝河”;看不出她“有礼有节,不失风度”;也不能不痛不痒地说“失之严谨”。)
“很多人对我的谩骂和批卝评,其实是对犯罪心理学的不了解。”(简评:这是地地道道的“专卝家”口吻;这种话,恐怕李四光、钱学森、吴文俊、袁卝隆卝平等几位前辈都不敢讲;而李玫瑾却敢讲,还知道天高地厚吗!)
“别看我是女性,我的专卝业让我见过的邪卝恶的人和事太多了。”(简评:这句话相当厉害,果然是教授,骂人不带脏字,却十分阴毒;而有人却说她“有礼有节,不失风度”,可见他们是一个战壕里的,只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会帮倒忙。)
“现在社卝会上流行骂专卝家,我觉得这是社卝会的悲哀。”(简评:这句话说对了,但“骂专卝家”包括她自己。可见她又是个手电筒——光照别人。)
“因为专卝家是深入专卝业的研究者,他在自己专卝业领域说的话,肯定是有长期研究背卝景的。因为深,可能有些窄,但不可忽视。”(简评:这样说话让我觉得悲哀。如此自诩“专卝家”,又怕被“忽视”,表现得非常自负,却又内心空虚。“有长期研究背卝景”,“因为深”,却“可能有些窄”,“不可忽视”——这个逻辑比较深奥,需容我慢慢领会;现在我所担心的是,如果她再“研究”几年,怕是只剩下一条条啦!)
“我说‘弹琴导致药杀人’,……是你在别人的专卝业领域当中太自负。”(简评:创造了如此奇怪的杀人“理论”,反说别人太自负,有这么狡辩的吗?悲哀呀!)
“从马加爵案到邱兴华案,我都没少挨骂,包括杨卝佳的案子。”(简评:这怨不得别人,而是因为她死守谬误,自恃有专,目无正义,胡搅蛮缠;企图把理论游离于社卝会之外。)
“作为专卝家从一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是所有人能理解你。”(简评:这是典型的自负!)
“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有些教授,我这么平和的给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他甚至在攻击我的为人、人格。”(简评:这又是典型的自负;恰恰验证人格。)
“我们现在大学老师的浮躁以及网卝民的暴躁,是我们当今中国社卝会转型时期的一个整体的温度计的体现。”(简评:由于真卝理具有相对性,群众往往代表真卝理;倒是她自己应该照照镜子,不应该固卝守精英们的观念。)
“特别担心社卝会舆卝论对药案的‘判卝决’。”(简评:这似乎泄卝露了天机,药和他有何相干?杀人偿命的案卝件有很多,她都担心吗?)
“他吃的这碗饭,干的这个活,就应该替药家鑫说话。”(简评:这又是一个谬论!法律是维护正义的,而法律又依赖良卝知。谁给饭吃就替谁说话,那只能是为富人服卝务,没有正义感,也就没有人格。即使是一个辩护律师,也应该维护卝法律,而不能见奶叫娘。)
“我的研究和我的职业操守告诉我,当我发现案卝件背后的原因和问题时,不告诉社卝会,不告诫大家,就是失职。”(简评:这叫说漂亮话,但必须把坚持真卝理作为前提。)
“觉得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并不需要你去讨好,就认可你卝的卝人。”(简评:这句话很有意思。换一种说法是:要想获得别人认可,就需要去讨好,但也有例外。——不打自招!)
药家鑫明明是丧失人性,李玫瑾却一再强调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是地道的主观唯心论。她的根据和标准是什么?因为是大三学生就断定“受过良好教育”吗?她自己有个“教授”头衔,就能证明有水平吗?《三字经》说,“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孔庆东教授严厉质疑学校教育,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然办学干什么?。
对仗卝义卝执卝言者,他们一概排斥,指责完孔庆东,又指责李承鹏。别人伸张正义,他们是“理性的分析”,讲各种歪卝理。如果我是受卝害卝者家属,心里一定拔凉拔凉的。
我不知道李承鹏们有什么意愿,但认为李玫瑾确实站错了队,说错了话,伤了别人的心。那个“队”,就是老百卝姓的对立面,我殷切地希望她赶快站回来。这样打“文仗”实在无聊,出尽了洋相;始作俑者应该主动认错,收场,再学习。
为防止断卝章卝取卝义,我们再看她还说过什么:
“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李玫瑾评药家鑫
“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卝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卝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卝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李玫瑾评马加爵
“做出犯罪行为不一定需要巨大的冤卝屈,也不一定需要合理的理由,很多犯罪就是很愚蠢的。”——李玫瑾评杨卝佳
上述三段话,这位“专卝家”把她的爱憎和“专卝业知识”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不仅仅是“站队”的问题,实在是阶卝级感情问题(情原谅,这个提法有点过时,但我找不到更为恰当的词汇),对待年龄相当、性质相近的杀人犯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实行“双轨制”。药犯有钢琴弹,有汽车开,就不会是穷人;而马犯和杨犯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很愚蠢的”。——真是——“恶狗单咬叫花子”!(再请原谅,这仅是一个比方)
请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照这么讲:厨师、屠夫、猎人杀人就很正常啦。因为他们的职业习惯用刀、枪等利器,而且招招致卝死的。看来心理学研究到这个份上,该回家种田才对。(插话:种田能行吗?她可能坚持说麦苗是韭菜;也可能将好苗和杂草一起薅掉。)少这儿装腔作势、提高声誉了!”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控卝制自己的情绪和有害动作。明明就是简单的逃避责任、故意杀人,偏偏找出这么多的废话、废理论来扰乱大众视听和判断,浑水摸鱼捞名利太过分了!”
“‘他练琴是不快乐的,是机械的,有一种痛苦和无奈一直伴随着他。’于是厨师、屠夫、猎人因为他们的职业,经常用刀、枪,一种快卝感一直伴随着他们,他们见谁都想快卝感一下。”
“李玫瑾是意思不就是想说药家鑫捅人时意识模糊,神志不清,长期压抑的结果;目的不就是为罪犯开脱吗。遭到绝大多数人质疑、驳斥后,一看不妙,又想反悔。一边装委屈、装理性、装冷静、装高深,卖弄斯文;一边百般狡辩,百般抵卝赖。……,真不卝要卝脸透顶了。”
“真不知道李教授的心是什么材料做的。”
此外,还有一个特别微弱的声音:“支持李卝老卝师,反卝对谩骂!”——是的,不应该谩骂,我赞成;但你支持她的理由是什么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是在批卝评中成长;拒绝批卝评,就没有希望。我觉得,她一系列的言卝论和辩解非常可悲,应该把那顶帽子摘下来,很需要对她进行再卝教卝育。少数为她打抱不平者,摆出一副“精英”的派头,用十分晦涩的语言,卖弄不知从哪里贩来的“理论”;并非坚持真卝理,而是维护谬误,尤其可悲!一个叫韩卝卝XX的媒体评卝论卝员最具代表性。他创造了一个“理论”,叫做“杀人行为的‘可理解性’”,那只在战场上、法卝场上和把人逼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能成卝立;居然大言不惭地发表这样的辩护词,恐怕会天卝下卝大卝乱,表明他们是一丘之貉!那位精英“教育”“公众对专卝家的言卝论并不需要‘信任’”,我就想问:你让公众信任谁呢?站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只是为了捞卝钱么!
我并非初识李玫瑾,知道她有一篇最能暴卝露灵魂的博文,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加以反击,题为:《袁卝腾卝飞是邪卝恶,李玫瑾是阴毒》,引述如下:
作为专卝家,李玫瑾近年来分别对云南马加爵案、上卝海杨卝佳袭卝警案、陕西邱兴华案、福建南平校园案等重大卝刑事案卝件做过所谓“问卷调卝查”和“大量研究”,她的基本论调是:这些罪犯都是“个人恐怖主卝义”行为,其犯罪根源与失业、贫穷、弱势、受歧卝视、精神状态无关,更与社卝会无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