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599 发表于 2011 年 6 月 24 日 22:20:41

记者分析涉毒案件称9成青少年涉毒因交友不慎



  教朋友“溜冰”疏解郁闷用毒品为女孩减肥记者统计发现—— 80后涉毒九成因交友不慎
  本周日是“国际禁毒日”,据本市几家法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的涉毒犯罪案件中,80后、90后青少年占到六成,已成为涉毒犯罪的“主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毒品“吸”尽青春,“吸”进铁窗。
  记者筛选了100件犯罪嫌疑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涉毒案件进行分析,发现九成青少年涉毒都是因交友不慎。
  毒犯特点
  19到25岁居多外地人近七成
  统计发现,涉案人的年龄以19岁到25岁居多,占近五成。
  此外,近七成的涉案人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且学历层次偏低。他们沾染上毒品有两种情况。
  一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多为未成年人。丰台法院丁青青法官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4岁的男孩小军初中没毕业就来京找活儿干,由于年纪小又没一技之长,始终找不到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老乡大龙,大龙就乘机让小军当“跑腿工”,有人要买毒品时,让他带着毒品去交易,报酬是每天15元,年底还有“分红”。就这样,单纯的小军为了吃饭开始贩卖毒品,最终在一次交易中被抓获,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
  二是为了挣钱,多为在KTV、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打工的人。个别娱乐场所实际上是吸毒、贩毒的场地,年轻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被同乡或不良朋友“拉下水”。
  京籍涉毒人逐渐增多
  京籍涉毒青少年近年明显增多。他们大多是在与朋友去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时沾染上毒品的。
  北京姑娘晓惠今年19岁,长得眉清目秀,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2年的“吸毒史”了。
  两年前的一天,晓惠和男友吵架。事后,晓惠很伤心,认为男友不再关心自己了。当天晚上找了几个朋友唱歌、跳舞,狂欢了一晚。
  在夜店里,朋友见她不开心,便开始教晓惠如何“溜冰”。借着酒劲,晓惠迷迷糊糊地尝试了一次。从
  那以后,晓惠就上了瘾。后来开始“以贩养吸”。
  吸毒原因
  最伤人
  好奇心害人
  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第一次吸毒究竟是为什么呢?据统计,有九成青少年是从朋友那里接触到的毒品。昌平检察院车玉梅检察官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次”是出于好奇。
  与老一辈人相比,80后的成长环境更为宽松,思想更开放,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更追求刺激,乐于“尝鲜”。虽然几乎所有涉案人都多少了解毒品的危害,但在那一刻,他们的好奇心战胜了理智。
  最荒唐
  吸毒能减肥
  调查发现,有的女孩竟然是因为减肥而吸毒。
  18岁的丽丽从外地老家来京打工,在一家小歌厅做服务员。时间久了,结识了一些常来歌厅玩儿的朋友。
  有一天,丽丽和其中一个朋友闲聊时说,她觉得自己最近有些长胖了,正为此烦恼呢。
  朋友听后,随即给丽丽支了一招儿:吸毒有助于减肥,能保持身材。自此,缺乏常识的丽丽跟朋友学起了吸毒。
  案件特点
  逾三成人出狱后复吸
  海淀法院的焦桂斌法官说,涉毒犯罪一般包括三个罪名:贩卖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而仅吸毒并不构成犯罪,
  在青少年涉毒案中,以贩卖毒品罪最多。他们每次的交易量一般在零点几克到一克之间,其目的不是为了挣大钱,而是以贩养吸。据相关规定,贩毒7克以下,也无其他应加重刑罚情况,则通常会被判处3年以下刑期。法官称,涉毒入狱的青少年,因有前科更难找工作,再加上朋友圈子没变,逾三成出狱后还会复吸。
  “毒”地带
  娱乐场所居首
  焦法官称,毒品交易高发地由原来的偏僻场所变成开放的公众娱乐、消费场所。KTV、酒吧、餐厅等取代小胡同、地下通道等跻身第一大“毒”地带。
  Top
  毒品交易地排行
  1.KTV、酒吧、影院、餐厅
    2.路边、胡同、停车场、车内
    3.家里、出租屋、宾馆
  4.天桥、地下通道、车站
  获刑量重
  27岁小伙被判10年
  今年27岁的重庆小伙卜文均曾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被强制戒毒6个月。
  2011年1月16日14时许,卜文均在朝阳区潘家园翌景家园2号楼保福轩会所内,以人民币1万元的价格向戴某某贩卖毒品时被民警当场抓获。现场缴获毒品3包,经鉴定为甲基苯丙胺,净重29.38克。后民警在其家中起获甲基苯丙胺1包,净重1.2克。
  因其在5年内又故意犯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罪行,属于累犯,最终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文/记者 那佳 制图/李铭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者分析涉毒案件称9成青少年涉毒因交友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