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广东男子两年杀10人续:16岁曾被老板娘诱奸
; j6 `1 o! h$ W1 j, C
l. k" w" v+ H t' R% P D5 W
: G+ P- ^" O2 ^) V. s. g
' Q% p8 T, L9 b4 L" g x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14:59 大洋网-广州日报
) P7 }# P+ h1 O% c; O
3 P* u4 E0 e/ e* b; U$ _ 一个农家少年,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在20刚出头的年纪竟将父亲朋友的孙子拐卖到外地去,以至被判入狱8年?) x4 K7 d k4 w8 H- N. @
0 n2 \, n" D* A/ ^! a 获得减刑、提前两年出狱的张友添一度在乡邻们看来像是换了一个人,非常勤奋卖力,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和农用车搞运输,还用自己学到的技术帮同村村民安装空调,可谓已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0 }% p( l5 l& `: y3 f7 _
4 H3 X7 U4 Y- ~1 I! g0 g9 `$ D
# E8 X* F& q! S; S8 b" S+ x$ K1 D2 |/ m, O9 {
' l: x: K# |: \. ? a9 R
( p a. V* g$ p, B7 w) Z! a1 G
$ u( l7 a( }( r l
, F$ }( L: a1 W( g/ z
% w! J- m0 T4 ~- T1 p# n! q 可是为什么他又再次走上犯罪道路,而且越来越疯狂,不仅一次次把罪恶之手伸向路边等车的打工少女,以极其变态的手法加害于他们,而且发展到最后连自己的妻子都会亲手杀死?
) V" s4 x. H* ] g
7 i3 I0 n$ D& L+ U# [ 为了揭开张友添犯罪心理的根源和形成过程,记者连日来深入张友添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采访了许多张友添人生轨迹的见证者,找到了张友添走上犯罪道路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G$ B/ u# |3 T8 R0 ~( F& A5 a ^
( |; ~0 V2 s3 c( a: X% y 今年38岁的张友添家中兄弟姐妹有6人,上面有一位姐姐,他排行老二。在东源县贫困山区,一家8口人全靠父母耕田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的乡邻告诉记者,张友添读小学3年级时,差点被脑膜炎夺去了小命。病愈后,他便不肯再去上学了,从此辍学在家放牛帮耕。
& }3 x8 _# G+ ]" `9 j# j5 Z
% d I9 _; T# M4 z# d) V 16岁时,少年张友添打工时的一段遭遇给他日后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最初的心理阴影。& O. u: u/ |' T7 x. A0 q5 e7 B
7 x) [+ q0 C) v0 \" ]& v4 N2 W
当时,张友添离家到东莞一家果场打工。据一位知情者透露,张友添在果场打工期间,曾被50多岁的果场老板娘诱奸。而且后来这件事被他的工友们知道了,遭到大家的嘲笑。尚未成年的张友添无法应对,只好离开果场另觅地方打工。
3 K' l# f+ R& X; b% k7 @ W7 o1 D) s4 ~
对此,一位法律工作者分析,混沌未开的少年,在他人生的关键路口遭此不幸本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但比他年长的工友们却没有开导他或者帮他报警,反而嘲笑他。在性心理还未发育成熟时,这样的遭遇很可能使张友添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仇视女性的阴影,这最有可能成为他日后疯狂杀害女性的心理根源。$ o% X' q. [, A
# W1 ?" l: ^0 G1 l1 c h 1988年,20岁的张友添从东莞带了一位即将分娩的姑娘回家,这是他第一个妻子。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妻子带着女儿离他而去并且从此杳无音信。张友添开始自暴自弃无所事事混日子。1990年8月,他竟将父亲朋友的孙子拐卖到外地,被法院判了8年有期徒刑。2 h }" `$ a' ?: ~% \3 b& ^/ o8 n
/ q" }; Q6 L3 ~2 k+ N
了解张友添底细的乡邻、工友们说,贫穷、婚姻受挫和外界歧视三重压力最终导致张友添心理彻底扭曲。
2 P w+ ^! J& T
) x: r N% M8 R 在杀人狂魔张友添38年的生涯中,曾有3个女人与他有过婚育关系,但都以失败告终。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后,张友添在河源市区一家冷气安装维修公司打工时,将患病的妻子带来河源居住,不想竟遭到老板数落与冷遇。) f' P6 P6 N! G, m0 S
9 E( L* @- S$ P1 P4 r
在与公司同事们同一饭桌吃饭时,公司老板知道其妻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时,竟叫张友添将其妻子支开,不让其夫妻俩同在一张饭桌和一间厨房内吃饭。这使张友添非常气愤,认为老板和工友瞧不起他,辞工带妻子回了老家。失去了工作,张友添家里生活拮据起来。据知情村民告诉记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4年前,张友添的妻子在遭他暴打后喝农药自杀身亡。
! y9 h" z: T5 c/ N) ?9 y) J% t4 P! `+ _; S2 h0 ?' c/ m* F
第二个妻子丢下孩子自杀后,张友添走上了残忍杀人的不归路。) v7 X2 [3 ~* f2 D$ f7 d
" d1 f) Y l$ C. u6 V2 q) E3 v. ~ 妻子喝农药自杀后,张友添靠摩托车搭客和为别人安装维修空调维持一家生计,性格也更加暴躁和乖戾。2003年10月29日,张友添在妻子死后不到一年,便伸出了“魔爪”杀害年轻女性以满足其金钱欲和兽欲。
& {) O7 S- I# B' N. M/ h3 _9 q" M! O; G" |8 R$ Z
据公诉机关指控,当日晚上10时,当张友添驾驶朋友的摩托车回蓝口老家途经东源县灯塔镇时,20岁的黄姑娘拦乘摩托车,张友添将她载到顺天镇白沙路段时,竟起歹念要求与黄姑娘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后,张友添将她残忍杀害,后抢走受害人身上仅有的100多元逃离现场。从此,张友添一发不可收,在短短的两年三个月时间里,作案9宗,夺命11条,成了彻头彻尾的杀人狂魔。
: t' s( C6 H: K" ~
- r2 F Z2 j4 ?' v* E, B5 R) J 日前,张友添的辩护律师、广东新丰江律师事务所焦海洋律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了他与张友添的一段对话。. ?2 _: ~, S, {0 i
% N, N- X7 J& h& i, L( U
律师:你频频作案,是否家里经济很困难?
3 R5 G C6 i( N1 U& L. O4 b# l, c0 B3 s0 }# t) B W) t
张友添:不是。我白天安装维修空调,晚上外出搭客,平均每天收入有上百元。2 T. N. J! V& V% W3 t5 y
( j4 @: B% n$ N5 D4 n3 D: @, l0 g* o6 q
律师:你每次作案都有预谋吗?! Q* I; `# f6 Q9 R$ e0 S
* q& B$ T7 l' x8 G; f
张友添:没有。都是在载客过程中临时兴起与女孩子玩一下的念头,但每次都遭到拒绝,最后只好将她们杀掉。每次回到家里后都会觉得很惭愧。
! u/ z! g: [8 }1 Y4 d t
1 s5 g; Q' V$ E+ ]0 H" C5 V 心理矫正,离张友添们还有多远?( T& E) x2 K* |
7 Q& G! D6 }) |9 j
张友添已经被送上了法庭,等待他的将是法律庄严的判决。我们的追踪报道到今天暂时告一段落。那些被害者的亲人们的生活也将会继续,我们衷心祝愿他们能走出生活的伤痛。( N M3 M! W1 x; J o2 U
% b- x2 `& e1 y0 \
陕西同样是夺命11条的杀人狂邱兴华日前已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就在昨天,媒体又报道了巴西“史上最冷血杀手”查加斯在13年间共谋杀了42名男童,起因竟是因为其童年曾遭受性虐待。从犯罪心理根源来说,张友添和查加斯很像,都是在未成年时遭受了性侵犯,进而导致性心理扭曲。而从生活环境来说,张友添和邱兴华更接近一些,同样是农民,同样在生活的重压下扭曲。: w( ]9 L& E4 V( y6 D; p2 @
. {. \1 R# W y- L7 B9 l) H2 h
而这三个杀手又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其心理已经长期或经常性地偏离正常轨道。在香港等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发达的城市,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矫正非常普遍,已成为减少犯罪行为、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但在我们身边,普通的心理疾病尚且未得到正确看待,专业的心理矫正更是离普通人很远,更何况是如张友添们这样生活在贫困中的农民。* I, X. X* w! U( F! ?! c' {' F
5 d3 A, H+ ~% f7 k, V2 v 杀人者必将被法律严惩。张友添们带来的,不应该仅仅是残杀和伤痛,只有思考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善良的人们才能不再流泪。 (文:记者曾焕阳 叶仕欣 通讯员文彬 东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