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伊沙贝拉》在柏林电影节上的优异表现及其在内地的公映让很多人一下子记住了彭浩翔这个名字,媒体冠之以“妖刀彭浩翔”、“新一代开山怪”、“怪鸡导演”的“雅”称,而彭浩翔的电影亦在影迷之中引发了惊声尖叫的强烈反应,与这股热潮相反,彭浩翔自己却独到而冷静的评价《伊沙贝拉》为“非常不彭浩翔”的电影。彭浩翔还是不彭浩翔?对于他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to be或者not to be的大问题,变用《AV》开头引用陈凯歌的一句话来说:当你开始觉得你很了解这个彭浩翔的时候,另一个彭浩翔才刚刚开始原谅你的无知。这个智商高达135的天才导演,亦曾真诚的表白到“其实别人不知道应该给我放在什么位置才是我喜欢的,无法将我定位最好”,怪鸡导演彭浩翔,“只想做一个导演,就像李安,他不是代表华人去拍电影,而是作为一个导演去拍一部作品”。(2006年04月05日新京报专访彭浩翔)
R, Y9 P5 k* V. d! D2 O. t. t& l 一 3 r& e, ?9 N" l- l6 I
90年代中期来,香港电影一路走入低谷,1980年代中期至19990年代中前期黄金十年的辉煌成就,使得很多资深的香港导演在怀念过去时代的美好记忆的同时亦十分感叹如今拍电影越来越难了,电影业的萎缩也使得很多新进导演不再有从前那么多的拍片机会。时至2002年第22届金像奖颁奖典礼前,竟有媒体打出了“‘饥寒交迫’的电影狂欢节”的标题,用以形容本届金像奖的惨状,这一点的香港电影业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影响力,都跌入近十几年来的最低点,在人们印象里屈指可数的好像就只有一部《无间道》了。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一届的提名,却发现最佳编剧提名里出现里一个新人的名字,他就是如今蜚声影坛的彭浩翔。
3 `) d8 [9 z6 {5 p 1973年彭浩翔在香港出生,他自小便热爱电影,中学时代已立志当电影导演,并在十五岁的时候与其兄长用旧式摄录机自导自演短片。但是聪明的他却和学校刻板的教育格格不入,中学毕业后,彭浩翔虽费尽心思跑到台湾读书,不足半年便辍学回港,回到香港候即被电视台取录加入亚洲电视喜剧综艺节目当编剧,并开始在报刊撰写影评及小说。1995年,彭浩翔加入商业电台,并为电台撰写了《天空小说》剧本,由别人执导拍成短片电影,该片在海外多个国际影展中反应甚佳。, M% x5 D8 |( q- _" \, i
经过了影评人、小说家以及编剧工作等诸多相关经历磨练之后,1997年,24岁的彭浩翔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大的转折,他以奥运会射击比赛中的王义夫晕倒事件为原型,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他的首本长篇小说《全职杀手》,小说凭借出色的创意在香港地区畅销超过十万册。其后此书更改编成广播剧及被购下电影版权,于2001年由杜琪峰、韦家辉联合执导拍成了同名电影《全职杀手》,由刘德华及反町隆史主演。《全职杀手》的成功不仅在精神上激发了彭浩翔做导演的信心,同时亦实实在在的带给了他拍摄第一部短片所需的资金,靠着《全职杀手》的版税,他终于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暑假作业》,本片于香港独立短片比赛中获奖外,更成为历年来首部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提名之香港作品,同时亦获多个国际影展的最佳短片奖以及正式参赛的资格。对彭浩翔而言,这部短片只是一个宣言,振臂大呼一方面发出了自己开了个好彩头的信号,同时亦为他今后的拍摄找来了一帮稳固的最佳拍档,剪辑师李栋全,美术指导雷楚雄,以及好友谷德昭都成了彭浩翔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而后,时年28岁的彭浩翔用一笔不算很大的投资,以超低成本快速完成了他的首部剧情长片作品《买凶拍人》,这是一部带有彭浩翔从影经历的自传色彩的电影,影片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格调,将香港电影业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讽刺,特别是本片张达名饰演的阿全,他经历的一切事情的阴差阳错之结局,荒诞的折射出彭浩翔自我嘲讽的善意微笑。在今天看来,影片虽然获得了2002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的提名,但是仍旧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而今本片在影迷的心中经典cult影片的地位却早已被牢牢的确立。接下来的几年内,他不慌不忙的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拍摄了《大丈夫》 (2003)、《公主复仇记》(2004)、《A.V》(2005),这些电影从风格上讲,皆呈现出戏仿杂糅的黑色幽默风格;从题材和类型上讲尺度却很宽,既有荒诞搞笑令人喷饭的故事亦有婉约温柔若低声倾诉爱情报复,这期间彭浩翔用自己各种不同的尝试为疲软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006年,不负众望的彭浩翔,推出自己的第五部长片《伊沙贝拉》,本片一改前面几部电影形成的乖僻搞笑的黑色幽默风格,大打斑驳迷离的温情颓废风,澳门夜景、大三巴牌坊混同葡国风味菜,在金培达用葡萄牙独特的Fado音乐所做配乐的衬托下,为影片谱写出了浓郁而忧伤的味道。然而亦有很多看片子时全然沉浸其中的影迷,从电影中抽身而出的时惊呼到:彭浩翔要变成王家卫,的确《伊沙贝拉》中人物大量的自言自语和旁白、三条线索的明暗交织和缝合、颓废怀旧的摄影风格,给影片烙上了一个类似王家卫电影的外表,但彭浩翔的导演经历却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试图将他归纳他为一个特定的类型的导演,这不过是彭浩翔的一种新的尝试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