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x$ h( Z9 H: d" s 本报记者 章咪佳 ; ~2 Q. |& `" Q+ b
本报记者 章咪佳
& l: w1 D* E* m9 i( X+ a' m' j 这几天,各大高校基本都结束了学期任务,学校关张,师生们开始名正言顺地享受吃喝玩乐的假期。但紧张的自主招生工作一点都没有停,随着“三国杀”高校联盟打出2月19日、20日要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讯息后,许多应届高三学生紧紧守牢211高校官方微博阵地,新鲜有用的招生消息、模拟试卷源源不断在空中给力飞翔: % w `5 g! e- f2 y
来自清华官方微博的消息:2011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将于2月19日举行,样题已经在AAA网站发布,通过七所高校初审且缴费成功的考生,可凭报名号和密码进行查询啦!
# ~ n/ i# K0 e6 w+ ^ 南京大学官方微博的消息:我(招生)办已将“2011年艺术特长生优录协议”寄至考生报名时填写的家庭地址,请大家注意查收。希望它能够成为大家春节最好的礼物。 . V; K% I+ C8 E/ c4 D
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一系列名校官方微博上的信息,是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家长的必读。目前,包括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在内,全国有百余所高校均开通了微博。这些官方微博,更多扮演着招生咨询的角色,附带着介绍校园文化。从一开始的严肃拘谨,到现在拥有温馨的页面布置、勤快的内容更新和俏皮的对话语言,已经招揽了近百万粉丝。
6 Q4 E( t4 @; h% T2 E6 V9 g 复旦最给力,成“报考大全”
4 j! I" t! P( r. W 据说,招办微博之所以大有招引年轻“蜂蝶”的风姿,是因为校方多安排新生代年轻老师来维护微博。 3 G$ u& K7 [* t& T
南开大学招生办里,除了两主任,其余的小年轻都是南开微博的维护主力。人手紧张的时候,还专门招募了一批学生志愿者,事无巨细地发布信息、答疑解惑。 : _8 t) `, ]- d% g9 y9 E
放假期间,这群微博掌门人都是这样紧盯教务,十指翻飞于键盘上。复旦大学招办的80后生力军游畅是“复旦招生”微博的博主。他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被微博标出规律的五个点:早上10点,下午5点,晚上7点,10点,和“黑灯瞎火”的凌晨12点。在这五个点上,游畅“鼓捣”招生微博,持续时间视情况而定。最忙的时候,这几个点几乎串成了一条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游畅已经就复旦招生方面的问题和细节,发布了近300条微博,回复1200多个提问,吸引了5400多粉丝。
+ I. M2 L2 W' q3 Y 游畅很看重微博交流氛围的人性化和解释的明晰。“大家都是过来人”,他说将心比心最能了解考生的压力和疑惑。“比如90后的高中生,他可能会问出很多你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比方报名表需要贴照片,一寸正面免冠,这是常识。但这些学生却很可能会安一张45°俯角拍下来的个性大头贴。你得给他解释。” ( |; n# h7 f d8 O! J; Z
复旦老师发微博,甚至会研究企业社会化媒介营销的策略和方式。“热线电话像是一种应激反应,有问才有答。但微博能尽可能地反馈更多的考生们的潜在或者连锁的需求。一条微博应该成为一个大的数据库的索引。”游畅透露,“复旦招生”希望将这个微博扩展成为一个“报考大全”,每一条微博都可以是一个索引入口,相关的信息会由一个接一个的链接连成网状。“我们的目的,是引导考生学会主动找信息,而不是助长他们张嘴一问就想得到答案的习惯。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过渡从中学到大学。”
5 k0 {: B) P8 j% ?. ~ 招生老师,惊叹微言有大义
' K4 z9 J- F. J& }9 Q& g 复旦最早开设招生微博,是想借此平台,作为官网和热线答疑的补充。但很快,这种补充力量得到了考生的热捧。去年下半年以来,各个高校先后启动了校际联考招生、保送生招生等等考试,由于一条典型的提问微博,很有可能囊括了万把考生的共同疑问,不少报名学生大感方便。 $ Q, W& Q% d9 ]5 U+ _3 a/ P$ \1 L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崔灏,报考了今年的复旦水平测试,她曾经通过微博,几秒钟就更改了系统出错造成的信息录入错误,“在微博平台上的操作,节省了很多时间,不用像发邮件那样,还要等待对方开邮箱获悉、办理后再回复,才能知道改好了。” * h( d, ^9 N6 M# a, t- X
不少高三学生反映:方便,是学生通过招生微博得到的直接惠利,而这样一个信息开放、言论自由的平台,还让他们对高校有了更多的认识,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报考选择。 9 t) K7 Y) h2 f
确实,跟欧美名校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出其全球公开课一样,一个温馨的微博招生平台,已经成为了国内高校新的有形宣传之一。
6 g9 }6 C/ T5 ?- n/ E0 q0 k 南开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张立民,连续12年代表南开在浙江跑招生工作。就是这样一个一线的招生工作者,也惊叹微博的强大效应:“现在年轻人在追的东西,我们不敢轻易打发。你一不小心认为那是玩玩的,这一玩常常能玩出个大名堂。比如微博这个与时俱进的平台,短小精悍的一条消息,及时有效地传到各个角落,并且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接收方的反馈。这是考生需要的,也是学校建设需要的。” ! c$ c# z7 ?) \! z, P2 q7 G+ @- m
由于南开大学地处天津,招生的主阵地多年来集中在北方。针对江浙沪地区的招生,主要依靠口碑和招生老师到一线作招生宣传。 k! Z4 H$ w# U* ]
张立民这几年一直在为浙江考生争取名额,虽然去年南开在浙江的计划招生数较2008年已经翻了一番,但还是只占到总招生数额的3%左右。“现在有了微博平台,是校园宣传的绝佳时期,明年南开的微博平台将更加丰富地展示学校文化和特色,作客观、如实地宣传,并为考生服务好。”张立民指的服务,就是提高招生计划数,但这个前提是,有更多的考生向往南开大学。 . U4 u }6 {( {+ y# p+ r
这个堪称“微言”的平台,不仅阐明了种种“大义”,还吸引了维护者投入大爱到里头。
- n+ g' w3 A. E* j 编后
- d& n4 }: |0 G0 W7 G# U 据知情者透露,目前国内已有百余所大学开通官方微博,其中仅“211工程”大学就有近70所,连香港大学也赶来“凑热闹”。北京电影学院后来居上,粉丝数一举超越前不久度过微博开通一周年的武汉大学,成为粉丝数最多的大学微博。哈哈,看来以后没有微传播的高校都OUT了。 % t8 M' D) v4 n3 g
(章咪佳 章咪佳)
0 D3 W+ W, z, w ^- i, H" ~6 b; g( ]) _; F'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