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B+ g0 L" X3 [1 ?1 h" A9 I1 t
* E- k' D' o9 i3 U, r# z/ A/ n5 }4 K4 u
! \+ D/ a. b7 S* X, R手术过程示意图
$ A3 e$ | ?2 \0 @" F* ~) W! k
; e1 W( g9 m% M5 @ 病人体温降到20℃,血液停止流动,医生最多只有40分钟手术时间——9 H( H2 g4 ]* |2 X4 O1 F5 @
全身“速冻”,24分钟开胸补心
9 A: Z% W) j# [: t$ _ 心脏停跳,全身被“速冻”至20摄氏度……无影灯下生死时速,外科医生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病人胸腔,快速切掉破损的心脏上端人体最大的血管,植进一种高分子涤纶材料做的替代品……24分钟补完心脏血管,一小时后,患者成功恢复心跳。; f# F9 P( E2 v- k4 h2 S5 M
昨天,52岁的患者俞先生康复出院了,他在毫无知觉中经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这是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靠的是胆大心细和高科技材料。”主刀医生浙医一院心胸外科主任倪一鸣教授平静地对记者说,这样的手术,他和团队近两个月已经成功做了8台。$ h! E/ F: ?% a& Z; U5 B0 ?# O
, I$ ]( q& ?$ M6 ?6 \: B
高血压昏迷紧急手术4 m- A% W2 H$ d# B S2 z
“如今,我的心脏里已安装了人工新材料了,但它比我原配的还好,我感觉心脏舒服了。”俞先生说。昨天自己走着出院的他,在一个月前,因突然昏迷被家人送入医院。
2 X% C" Y$ @/ a6 i& i" d- A* S 急救室内,医生马上对病人做了详细检查,发现俞先生患有高血压,心脏泵出的供给全身的血压力太高,日久天长,把血管内壁冲破了。
. Y' V9 y/ D Y9 b' a “做CT发现,他心脏泵出的血液流入血管壁的夹层。血管壁已经很脆弱,一旦被冲破,几秒钟内就可夺命。”医生说,因为正常的主动脉供血不足,俞先生才突然陷入昏迷,全身器官失去氧供,开始“枯萎”。# p/ `# S ~ V7 w4 p: g/ _
病人命悬一线,浙医一院胸外科医生当机立断提出了急救方案:去除破损的心脏主出口,换上新的人工血管,让心脏的血畅流到全身。4 D( Z& ?* n- ]; m
0 }2 E, ]1 Y4 N7 I/ J0 f' T 心脏停跳、体温骤降17度# _ |, I \' O. Z) y
“马上手术!”胸外科主任倪一鸣与副主任马量两位专家一起走上了手术台。1 J3 F$ A# \; X9 a) c: N7 y
全身麻醉后,主刀医生倪一鸣打开了患者的胸腔。只见,原本只有3厘米直径粗细的主动脉,此时已经被夹层血液撑得8厘米直径粗细,血管壁薄得透明,眼见就会破裂飙血。( D( P" I& A0 Z8 M5 `) y: L$ a
这时候要让血液静止不流动,办法就是让病人全身体温迅速下降。
0 W' [7 U$ f) W% T: w$ O/ R 配合默契的医护人员开启了一台体外循环机,让心脏停止跳动,俞先生的血液缓缓地在机器和身体之间循环流动,在设定温度的控制下,俞先生的血液温度慢慢开始下降,最后稳稳地定在了20摄氏度,比我们正常的体温37摄氏度足足下降了17摄氏度!! Y9 D, x$ b* \
5 T) w3 Q; U0 s1 O! I* c/ Y% p
24分钟缝合8个“接头”
% \+ e9 o; H, A- f! x 停止体外循环,手术进入倒计时。7 l4 z: Z$ `' Q5 R! @8 J
“患者‘速冻’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否则大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倪一鸣说。
4 H2 e1 h$ j1 V8 ]/ @( H/ ^2 e+ @5 ]; ~ 刀剪如飞,主刀医生们相互配合,如一台生命的交响乐。这边剪断损伤的主动脉弓,那边就把一根10厘米长的“象鼻”支架递过来,置入,紧接着把一根人造血管接上。
: T, l1 ~7 J( [9 p* X6 k 这条人造血管,学名叫主动脉弓,其上下左右8个端口个个与大血管动脉相通,条条都是生命线。主刀医生手起手落之间,平均3分钟不到就缝合一个端口,8个端口一气呵成缝好。5 L; D) L3 G+ w, ]; \
倪一鸣和马量医生抬头一看:正好过去了24分钟!0 q% I: G F" U8 r( u
血管接口全部缝合,竟然不见多少出血。一旁储备的2000毫升血液一滴未用,真为医生的精湛技术感叹!记者查资料,像这样的“全弓置换手术”,复杂繁琐,出血量大,术中输血2000毫升左右是常见的。9 h4 p& W* O4 r. G! D! p
“我醒了?我没死?”
& F0 I0 q2 y4 M2 I- X P" K 再次开启体外循环,病人体温逐渐恢复,前后不到40分钟。一小时后监控器上跳起白点,病人的心跳再次顺利起跳了!此时手术室医生护士们才把悬着的心放下了。
- e% b/ h n8 P5 C0 O6 i4 O 第二天一早,俞先生苏醒过来。
4 L5 p0 A; s8 n3 d H/ I “现在有什么感觉吗?”查房的倪医生问。
0 [& u' w. \. X2 ^* v “我醒了?我没死?”俞先生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场梦。1 \7 k& |$ F& {/ k+ {" M! \$ F- u$ ^
“你手指、脚趾动下我看看?”医生笑着点点头说。俞先生动了动手指、脚趾。倪医生很快乐,俞先生的声音没有嘶哑,证明手术中没有损坏他的喉返神经,手指脚趾能动,说明没有截瘫,大脑思维很正常!$ Q: i# b( V- r2 M" G
手术中医生到底给俞先生心脏里放进了什么宝贝材料,居然让病人起死回生?记者疑惑。
* d E* N" q5 C5 h, Q 倪医生拿出一根颜色灰白、约3厘米直径的圆管。0 R3 c \* R( U: h5 R, f
记者凑近细看,啊,一块涤纶布!看上去是针织面料,摸上去软软的有弹性,皱皱的像洗衣机上的出水管。
0 ] k% D+ F# M% {# u( l 倪医生解释说,这是一种高分子新材料,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虽然是涤纶织布,但不会让血液渗透流失,不用更换,可以使用一辈子。
3 D+ F0 f7 b3 U4 ~ 记者感叹,这样神奇的材料,已经被安置在心脏主动脉的最主要通道上,承受生命的重担了!
3 }! ^7 a" t5 h) m, x 相关新闻:低温手术前景远大, x4 \- K& u2 K6 m. Z+ b! q
去年,浙医一院胸外科主任倪一鸣获得“全国金刀奖”。他介绍说,低温治疗已应用越来越广泛。; {& u B N, a/ i
降体温,停心跳,这种技术叫“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目的是让患者在20℃的低温状态下能顺利接受手术,并避免大出血。目前因其技术难度大,在外科手术中比较少见。
) X, B, O2 I4 o5 j. x* k 另一种冷冻医疗技术则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将组织局部冷冻,然后切除活组织,其又称冷冻外科。手术中,患者的局部组织温度会降到0℃以下,破坏病变的细胞结构,并最终使它们坏死。8 Q" V' }4 W4 R$ R% H9 z: m
据悉,目前,浙江省肿瘤医院已应用氩氦气冷冻技术来尝试治疗骨肿瘤。
+ F C( l9 l" o' T 不过,他提出,因为目前医学界对低温治疗的某些原理还不清楚,不同的权威机构对其持有不同的态度。国内外医院采用的降温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用冰毯,有的用冰袋,还有的为病人注射冷冻药物。
0 q& ]+ p/ D- R2 v9 {% N 低温治疗可能在挽救心脏猝死患者中会发挥较大作用。美国心脏学会的一位权威专家肯定地说,低温治疗可以为病人的脑部提供了休息和调整,为医务人员的抢救赢得了时间,是一项前景远大的医疗新技术。, Q! o* A+ |4 R- d4 r! B1 \6 V
心脏骤停 冻两天她活了
g" n; V1 G- F" o/ ^+ C6 A' g 不久前,美国医生开创性地运用降温疗法成功挽救了一名濒死心脏骤停患者的性命——他们对患者体内和体外环境进行降温处理,病人被“冷冻”两天后重获新生,大脑亦未受到多少损伤。
( o, W% p) p, M. W9 j8 ?* F S 艾米·摩尔现年38岁,2010年9月14日心脏病突发,没有脉搏,一动不动,被紧急送往医院急救。在她的心脏停跳20分钟后,医生决定最后一搏,对她实施了降温疗法:将艾米的身体用冰冷的毯子包裹起来,对其注射冷冻用液体,将其体温降至33摄氏度,低于人正常体温4度。
4 u* U- v$ Z: i& r& C 艾米被“冷藏”两天后,医生认为时机已到,逐渐将艾米“解冻”,她苏醒了,只丧失了一小部分记忆,除此之外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据《中国日报》报道
: z! O+ s+ N' v* S2 Q
# Y+ a+ p( t, f5 V, h5 g4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