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67|回复: 0

我撤侨行动获好评 专家建议加强当事国危机评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3 月 22 日 23: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 b; f; Y  v$ z0 }' _

) j( O* a$ I$ ^' c4 S' N$ u
; H) o: i2 `" E+ Y7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D& c+ r9 Q
3月4日,在利比亚工作的中国水电二局工人王克荣乘机回国后激动地亲吻祖国大地。新华社发: w, J( f- j; ]) B. p& [
  □南方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胜波实习生 杨云琴7 A/ \( w9 ^# g, x: _: ]/ y8 o- L
  ●长期以来“和平外交”政策的积淀也起了关键作用。中国驻日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方尽可能为中国提供方便,在汽油紧缺的情况下,日本还允许中方撤离的大巴使用备用汽油。3 @8 s7 M3 ~+ Q; v- B8 O
  ●在国内外普遍给中国撤侨行动打高分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面临的更大考验,专家建议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当事国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安全及社会经济等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综合评估。5 @7 v& x/ o* f. p8 ?7 {1 J
  3月11日,日本海啸引发核危机后,9300多名中国公民有序撤离日本回国,大部分来自此次核泄漏的重灾区,这是中国最近9个月来的第四次海外撤离中国公民。
. p, F: y) V( ]# v  m& j( d" {  南方日报记者统计,从1996年4月至今,海外撤离中国公民至少有8次大型撤侨行动,这8次行动,中国政府分别采用包机、包船、包车等综合手段,从骚乱、动乱、战乱地区和地震灾区的所罗门、东帝汶、黎巴嫩和以色列、乍得、海地、吉尔吉斯斯坦、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撤出大批驻外机构人员及其家属以及旅居当地的华人华侨(还包括滞留当地的港澳台人士)。. o" @- U+ V# X& j( |4 O
  国际媒体惊呼,撤侨行动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实力,增强了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的撤侨行动赢得广泛好评,但随着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增加,在海外的人、财、物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当事国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安全及社会经济等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综合评估。
3 Q6 n9 v( ^! B5 A( d% ]  外交部启动应急机制
, x  A6 c5 `/ h6 H4 q  中国外交部3月15日发出紧急通告称,将采取一切措施,安排尚在日本宫城县、福岛县、岩手县、茨城县这些地震重灾区的中国公民有序撤离。中国驻日大使馆新闻发言人邓伟曾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撤离重灾区公民的依据只有一句话:“鉴于日本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 U( O! f6 {8 F* w- q
  随后,外交部、国家民航总局根据在日中国公民的情况,协调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增派42架航班赴日,将约9300名中国公民护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为从重灾区撤出的中国公民。
$ ~) p2 o/ g. L# ]3 y; O" \- ~1 ^  在这之前的9个月,即2010年6月12日,乘坐中国政府的第9架撤侨包机从吉尔吉斯斯坦安全抵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后,新疆商人艾尔肯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祖国向我们伸出援手,我真正体会到祖国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感谢祖国在危难之际保护我们。”$ ?" Q0 c4 N0 l9 P  K! E/ c7 ~
  1500余名中国公民经历了惊心动魄的5天5夜。外交部启动应急机制,实施包机撤离中国公民行动。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毅然穿上防弹衣,戴上钢制头盔,乘坐普通车辆前往一个个角落寻找侨胞。! A; o6 b. [% \
  很多人还记得,在撤侨途中两名中国外交官乘坐的大巴甚至遭到不明枪手袭击,车窗玻璃被子弹击碎。最终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于2010年6月17日安全接回要求回国的1299名中国公民。* _: L7 E/ B/ u0 a
  1月31日埃及首都及部分地区局势紧张时,中国政府增派航班飞赴埃及,接回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中国公民1848人。
. t4 N. g8 U( ?1 P0 o7 K0 ^  让人最难以忘怀的是利比亚大撤退——— 中央媒体报道称,此次中国政府采取的陆海空互相配合的撤侨方案,收效甚佳,开创了撤侨史的先河。+ V5 O1 B. f: o2 o: g
  2月22日,利比亚局势紧张,部分中资公司项目营地遭到袭击,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部,展开撤离行动。中国政府共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军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油轮、100余班次 客 车 ,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的撤离行动,到3月5日,共撤回我国在利人员35860人。
# w$ }7 x# p1 \! h2 g9 S  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郭少春对媒体表示,撤离中国在利比亚公民行动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海陆空联动;第一次大规模动用民航飞机,租用外国邮轮和飞机;第一次用摆渡方式,撤出和转运工作同步进行;第一次发明设计中国公民应急旅行证件,使5000多名人照分离人员顺利撤到第三国。, z% V9 I- q1 `3 |3 @' d
  撤离期间,近万个航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旅客们对此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和此相关的投诉。
) L" i, }" u( C* |/ m6 L5 {  而在撤侨包机的留言簿上,也常常能看到各种密密麻麻的留言,有汉语,也有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那都是侨胞们的肺腑之言。留言簿写满后,侨胞们又找出各种便笺写下自己对祖国的感激之情。8 L6 V) J- i! X  o
  撤侨肇始于1965年印尼政变. @( l4 `) Z/ `. P5 o# V  i
  新中国撤侨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肇始于1965年印尼政变后———当地华人受到大规模排挤,中国大规模实施从印尼接侨行动。到1967年10月底,共接侨9万多人,分别安置在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的华侨农场。9 o- q  |% ~& t0 R3 q
  在海湾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就曾组织中国公民撤回,但规模小得多。直到2006年,东帝汶、所罗门等地出现内乱,中国政府向当地派出包机撤侨。
% B: b  z6 ]. K! U) Y( }; G. U/ O  但真正引起国内和全世界广泛关注是在今年。先是1、2月之交,中国成功从动乱中的埃及撤出1800名公民;3月份,中国又成功组织了被媒体誉为“冷战后最大规模撤侨行动”:在11天里,中国将35860多名公民成功撤出,是海湾战争时期撤侨人数的20多倍。国际媒体惊呼,这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实力。8 E$ k3 b8 J0 W$ Z; I# b: L* ~
  从动荡不安的北非国家到一衣带水的岛国日本,从最初的单一撤离方式到后来的海陆空联动,在灾难与危机来临时,身在海外的广大中国游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力量。多次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也使中国的海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更加完备,救援效率大为提高。
& S3 A- \4 c* J) d4 R& Y  事后总结显示,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是成功撤侨的重要基石。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后,中国海陆空立体联动,既有希腊客轮、停在边境的近百辆大客车,也有国航、南航等大型国企派出的包机。“这个机制运转越来越有效,而且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经过这一连串的考验和提升之后,中国特色的撤侨机制恐怕会变得更加有效。”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高祖贵表示。
% o' u; a0 j$ U2 N. l( G6 G.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日本地震中。强震发生后,中国驻日使馆迅速派出小分队,到灾区确认华人受灾情况,征集撤离意向。与此同时,数个临时集结地迅速建立起来,并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布,航空公司包机也整装待发,一切有条不紊。
% Q! y+ t. t9 C# l" F2 ]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积淀也起了关键作用。中国驻日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方尽可能提供了方便,在汽油紧缺的情况下,日本还允许中方大巴使用备用汽油。4 o1 q1 G( G4 n5 `( Z
  而一个广为报道的故事是,利比亚撤侨前,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张克远向该国请求通融,是否可以只借道而不办理签证?经过争取,马耳他总理破例答应了中国的请求,这个过程仅用了2个小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张德江回忆说,飞机飞越5个国家,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都是“临时去跟人家打招呼”,利比亚国内两派都买中国的账。) g" i2 L2 O4 T( [6 J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军事力量今年首次在撤侨行动中亮相。解放军“徐州”号护卫舰和4架空军的伊尔-76飞机飞赴利比亚执行撤侨任务,引起世界关注。在一个沙漠居多的国家里,将分散的数万人迅速撤离,高速有效的军事力量显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 p% z# d9 ^) X% p+ o0 M  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没有力量发挥,没有大型舰艇,没有大型的补给船,去都去不了。现在第一步已经迈出了,希望以后能迈得更好一点,更扎实一些。”  j5 Y- G. p+ O. @
  应加强当事国危机综合评估3 r& j8 o. z: @% K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庄礼伟教授认为,当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中国政府就可以组织中国公民从当地撤离。此时,鉴于形势的严峻,所撤离的国家一般都不会阻拦,反之,他们会竭尽全力帮助撤侨。
. N$ q* O1 I: \9 i+ q/ K  包机撤侨成了备受瞩目的一种方式。对此,庄礼伟说,就如上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派船接回近10万在印尼的侨民一样,包机撤侨只是一种方式。只要有需要,中国政府任何时候都可以派包机接回在外公民。: {! a3 ^- U, n2 ~$ E
  谈到中国政府愈来愈主动积极的撤侨行动,庄礼伟分析说,一方面,人们看到中国政府展示了护侨外交的新姿态,彰显了国家的实力,也凸显了国民责任感;海外华人华侨也由此愈来愈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愈来愈增强在旅居国生活和工作的自信心。
5 _7 o+ o) _" T& g3 }  由于每次撤侨的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撤离队伍的规模都不一样,因此,如何在撤离的过程中保证公民的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庄礼伟表示,应着重注意时间和路线两方面,保证撤离人员的安全。
; a8 e( P3 {/ _  比如此次利比亚撤侨,由于当时利比亚形势已经很紧张了,中国公民在利比亚多逗留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危险,因此,抓紧一切时间,争分夺秒迅速撤离就变得尤其重要。在撤离时,行车的路线也要提前规划好,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撤离路线,降低碰见冲突双方的几率。撤离前还应该准备好各种所需的应急工具,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7 _/ h3 |% D$ `- Z% K& ~! k
  另一方面,人们也愈来愈关注中国撤侨所产生的外交资源消耗。庄礼伟说,如果中国驻海外动荡地区的外交机构,能够更加经常、及时地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向国民或者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通报当地局势的变化,引导旅居当地的国民提前撤离危险地区,往往可以避免临急大费周章,有限的外交资源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
* q7 O, n- n" A  从接侨的安置角度来看,侨民回到安全地区,犹如重生。但是离开长期生活工作的地方时间一长,又往往会遇到不少新问题。如何妥善安排接回的国民重新开始生活和工作,是接侨之后更需要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 {1 S0 G  z4 B  M2 N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在国内外普遍给中国撤侨行动打高分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面临的更大考验。“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增加,在海外的人、财、物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当事国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安全及社会经济等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综合评估。”; i' {4 e/ c7 K8 }# D2 Y
  他说,中国也应该提高让军队参与在海外执行非战争救援行动的能力,更应深入地思考,中国为维护国际和平,处理地区冲突和突发事件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 ~( F. f! A( x2 K(编辑:SN021)
" H( G; p6 s( T; M  A. W" F4 k7 \8 B4 z9 ?; m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7 日 18:38 , Processed in 0.0261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