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1 r- x( ^# w. ^7 ^3 Y, t i
9 M I; ~- Z. G9 n! Y; M. o
, S' F$ o; G r, W/ F! V0 J& V 2006年10月,为保障中非论坛交通秩序,朝阳交通支队民警来到区政府暂时将公车封存停驶。 资料图片8 B2 \" ~* u3 g- U. K' t
本报讯 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市财政局如约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这在全国也是首次。0 o/ U) @3 ~; f) S3 b* N) G
信息公开促公车亮家底5 _& h& k" I( S; k% g z
政府机关到底有多少公车?去年北京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叶晓静律师助理曾就北京的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两个问题,向北京市交通部门、财政部门等申请信息公开,市财政局答复称将于3月底公布。; R6 b* M0 p( r
前日,市财政局在其官方网站预算执行栏目里,公布了公务用车数量信息,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8 t. G8 J: z/ l$ _) ?
公车数量依据决算汇总
- L; O+ V" H5 |: o& j$ K8 { 财政局表示,此次公布的公车数据是根据决算要求初步汇总,尚未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4 a. v3 t$ Z) p9 ?" k 此前申请信息公开的律师助理叶晓静表示,作为推动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人,自己对公开这个结果比较满意,但数据较为模糊,公车型号等没有获得。她表示,自己正考虑下一步的举措,如何推动公车信息公开更加丰富透明。
0 C# F3 N# s K2 s# e( n3 ~ 公开历程4 o& s( d6 q+ t5 Z! P
● 2010年12月13日
: d5 g+ R1 [5 @- m 交通治堵方案征求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治堵再次引发对公车的关注。% r, P3 b3 b* d1 ?
● 2010年12月下旬
1 J- _1 J( Z7 e$ Z 新华社记者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了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回应”或“无法单方披露”。( q% [& U0 g5 U3 U" s9 f
● 2010年12月21日
$ X% K: K6 i# ?& ?* ` k6 R% r# D! N 律师助理叶晓静以普通市民身份,向市公安局、交通委及财政局申请公车数量和具体型号信息公开。. w- Z$ s' C4 H
● 2011年1月中旬! Q& ]7 [( L& z% |! ~
叶晓静收到回函,财政局回函称3月会形成2010年公车数据,并表示“届时我局将提供信息”。
5 y, }, s3 A5 J# M ● 2011年1月18日
% J: [8 b& D4 _& \ 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表示,将在3月份向社会公布公车数量,并有望以后年年公布。
2 P B9 [3 z' S! c x ● 2011年3月31日" N4 q S+ L; K1 {7 Y0 f y/ o( o* F
三月最后一天,财政局如约公布公车数量,全市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车6.2万辆。
% F$ {" F7 j; J5 @$ m2 t 背景- E: M d! C k# |" B7 Z1 w
中央三公经费今年6月公开
' y+ u2 G1 G& l7 g6 M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7 I; W2 H6 L! R- h. B 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的有关问题。
% k/ V" p* k5 N& V" F" ?! o 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k9 x; w0 G5 f7 O- |4 O" h: {
对话
" y0 g" M7 s E7 I “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了进步”& l" P( [ K8 i7 a$ x5 |7 j; S
申请公车信息公开的市民叶晓静表示将促使信息更详细透明
3 Y. Z8 [/ L. q+ s3 \ “如果不公开,是要有理由的,”去年12月21日叶晓静提交公车数量信息公开申请后曾这样对记者表示。昨日,获得公开数据后,记者再次对话这个推动了北京公开公车数量的年轻女孩。$ w4 x# ?, f% a- C: ^
新京报:市财政局昨日公布了北京公车数量,你有何感受?' [& v z+ F4 j3 Q5 R; G
叶晓静(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作为推动者,我感到很自豪。, ~$ R" @( e' S3 A. K5 u% v
新京报:申请的过程怎么样?( c; n; M( p2 F
叶晓静: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态度挺好,他们给我的回复还是2011年的第1号,我觉得开了一个好头,至少说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了进步。1 C# X( c" j0 x! u5 J: A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这次行为?. [8 Z$ v9 Y, h4 {, C
叶晓静:作为法律人,这是行使知情权的正常行为。对于公权力,我们应该警惕它,时时监督。7 M. j0 N0 m3 e$ Y$ V% @6 H
新京报:你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 s& `$ v7 t1 X9 d4 p5 q8 H+ E 叶晓静:能够公开当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当时申请了北京的公车数量,还有公车的型号,但这次只公布了数量,有些遗憾。财政局说这项数据是根据部门决算来的,看不到各个部门的公车型号。
! Z2 u! i7 `/ Q i; l% p 新京报:你怎么看6万多辆这个数据? W: |* j- O9 ?, N9 j
叶晓静:这个信息过于简单,公开后也起不到具体的监督作用。同时,这个数据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车,只是北京街道上跑的公车的一部分。# @- M% a! ~: B3 d1 i3 Y
新京报:那下一步你考虑怎么做?
5 G& P Q$ Q# m0 b" E3 C 叶晓静:我正在考虑怎么促使信息公开能够更详细更透明,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好。2 Y" j$ G# T7 a0 A, y
算账- l( p4 z5 [" k# q: l# s7 I5 @9 [
副局官员公车年均要花15万
1 s1 @! a4 `$ c+ }& L8 v2 l 昨日,叶青以一名副局级官员的配车为例,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公车开销账。. W) S5 Z% L( _6 _+ {
公车购买费用在20万以上。
; }, d. Q# k$ v e% Z! [ b, P+ p ●一辆车每年折旧费2万-3万; Q5 {; B5 ?/ g3 P0 _5 n% @" B' W
●专职司机费用3万-4万;
: Y- Z8 V! x5 R3 Z ●保险、车辆维护等费用2万左右。
- ]8 e$ F1 y; \1 m 此三项的费用保守估计8万。5 K+ ]9 _/ w. r8 R& M7 R
●油费,每年约2万-3万公里。保守估计,油费约1.5万-2万元。按照他了解的公车使用惯例,公车办公事1/3;办私事1/3;司机办私事1/3,为此,油费可以乘3,也就是6万元左右。
; q( N2 @ e7 q' ~$ S2 V4 O 加上一些不固定的费用,副厅级官员公车年均花费15万元左右。
; v- v- n1 @/ Z 专家观点
& \) \! A3 g+ N& \$ {' \! o 针对北京做法,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疾呼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给予肯定。就公车改革方向,专家给出不同的建议。
& J& l, n9 s5 v( W/ _: L6 |; O 北京做法 财政买车均应统计' p: B$ ?8 S; p8 i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北京公布的公车数量范围说得比较清楚,作为在全国率先公开公车数量的省份,北京的做法应该高度肯定。
& X/ h2 z; z' W( v' g 不过可能统计口径尚需完善,从北京公布的数据看,6万多辆公车应该是直接预算收入购买的车辆,但还有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尚未纳入。比如通过项目经费购买的公车,在决算报告中未必能够体现。/ ]) ^3 z+ B H Y% H! S/ r- J
同时,此次公布的是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但公车的范围不止于此,还应该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购买的公车。3 A7 o0 m1 p, S* c" M, \
叶青认为,凡是公共资金购买的公车都应该纳入。保守估计,在未统计的口径中,应该还有3万辆公车的数额。
/ k. R" J5 ~2 E$ G 改革建议 设立公车服务中心# O' e7 S: _& h. h, f
叶青建议公车进行改革,实行货币补偿。如以当地的收入为基础,按照级别发交通补助。他表示,改革一辆公车,每年可省7万到8万元。如果进行改革,全国最保守的估计也可以节约1000亿元。6 {# p+ g5 E9 c- B0 l( P
同时,公车改革之后,可以设定一个公车服务中心,实行电话预定。每个部门用车几个小时,一个一个预定。4 L+ M/ G. _7 |; ?9 G. m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表示,要彻底实现公车改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取消公车。公车改革不仅仅是算经济账本,更重要的是政治账本。7 i" ]1 A+ V7 l# }% _9 p
既然普通市民可以乘坐公共交通上班,官员为何就不能效仿?
& @# J# g9 u* j% X3 z/ Z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 F7 O) j& V" L% B6 U k8 I
) o& Y) y& d7 a* i9 c% D9 |' a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