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7 i3 ]6 Y) Z" f* x a
6 K/ t- d; I3 a5 Q0 z% o
- l$ H# E& J9 d0 N江上青
$ d5 w2 B- C" y
5 z* r3 n* y, t& F 自古英雄,凭苍宇、江山点索。
+ w5 p t0 ^$ I 酬壮志、铁窗寒彻,泮池磅礴。& S! o! x6 o/ ]0 \
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
2 X$ m* G! V9 @ `- P2 m/ e 擎玉虹,魑魅冷相看,惊魂魄。: p7 X D5 Z' M
歌颍上,旗旆烁。驱稔寇,飙尘恶。
. y. ~+ A+ t6 A1 O$ X6 q8 e 诉声声杜宇,孛星凋落。% M7 ^, g0 r6 x! R# {' I
春水绿杨风曼暖,秋山红叶日彰灼。& f0 H0 z- @5 s
清明日、持酒告先灵,神州跃。
) s6 @; A, b8 S9 W( S7 h 附录:
* h- s3 _! R9 d+ _' c" T6 M, q/ F8 |# H 1939年江上青赠江树峰七律6 @( B* y' }0 C: `
过隙光阴逝白驹,8 I4 q8 y7 q" B6 N8 C* T$ E/ d
十年患难早相扶。( R8 X# ^) H2 p
雄心拼付三期战,1 y* ]$ T% k( o0 {3 F
别绪全凭一雁书。
2 u8 u# H" e0 U/ U" \ 春水绿杨思故里,
3 I/ k$ W- j2 \6 J% \8 e 秋山红叶走征途。
) h6 [! e- ^9 w5 B 天涯兄弟成劳燕,
& |! z3 g d5 c8 P8 F 互问风尘老病无。
" m" U$ n: A/ }2 a$ I* G 1938年王者兰赠江上青七绝) c; H9 p0 j- F o4 c* l3 u
易逝年华不复回,
# y# r6 W0 b9 a# i3 C K2 o 枕边泪湿鬓颜摧。5 W6 ]7 r0 z: h+ o
天涯奔走风尘客,3 p2 s0 A. X- t
杜宇声声可忆归。
" d2 K7 e% C6 k9 Y 江泽民 书于辛卯年清明! L9 j3 l6 i9 o$ S2 h
江上青(“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s+ q" W1 x8 b* i4 e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奠基人之一。1911年4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受刘瑞龙、顾民元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夏转入扬州中学,同年冬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29年7月出狱后,改名江上青,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上海“艺大”地下党支部书记,继续从事地下学运工作。这一时期,他还积极参加上海的革命文化活动。1929年12月,江上青在上海参加党组织的秘密会议时再次被捕,一年后带着一身疾病出狱。" ^1 K0 y5 b! j1 s' _5 J' h, z- E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江上青义愤填膺,饱含激情地写下了长诗《前进曲——东三省事件》。这首诗作,在当时曾广为流传,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斗志的积极作用。此后,江上青与一批热血青年先后创办《新世纪周刊》《写作与阅读》《抗敌周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传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种。
$ D7 I6 }2 [; Y5 x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他发表长篇散文诗《卢沟晓月》,表达了抗日救国的激情。在全国性抗战爆发的形势下,江上青等人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从江都出发,溯江而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8月,江上青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在大别山区开展抗日宣传。当时,武汉《新华日报》发表特派记者章汉夫的文章,对江上青等人的抗日宣传工作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 ^; f% N: S% S5 B8 s 1938年秋,皖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后,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代表党组织,决定成立皖东北特别支部,任命江上青任特支书记,派他带领一批共产党员到皖东北开展工作,与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第五游击纵队司令盛子瑾建立统一战线,负责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到达皖东北后,江上青先后担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秘书兼保安副司令、第五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9 E$ {" r p* d" i! N) _7 [ 在皖东北,江上青等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推动创办皖东北军政干校。他亲自编写教材,为军政干校学员讲课、作报告,在学员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他还推动创办《皖东北日报》和抗日文化服务社,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推动建立和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这些都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经过党组织和江上青的艰苦努力,皖东北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抗日救亡局面。
* M- M( E& `1 g1 V9 {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特委成立后,积极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兼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等,进一步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 e* Q3 g% m$ Z8 c3 L* o) }, w* z
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遭地主武装伏击,在安徽泗县小湾村壮烈牺牲,年仅28岁。
0 F+ H. N, I: W7 F W# F, P) E( T8 }; E
$ ?/ n* m0 }4 o/ _* [8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