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z3 i: g* k; v; G- R8 a" k
8 [0 t- e& g P3 g. z7 R$ U ) s9 x# f' h3 S* {+ t, }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 c$ X! O: l$ y q0 O
晨报讯(记者 杨莲洁)今晚,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将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序幕,包括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在内的多个国际电影节主席以及成龙、章子怡等明星将出席。昨天下午,马克·穆勒接受媒体采访,表达了对北京成功举办国际电影季的期待之情,他认为,不划分竞赛与非竞赛单元的北京国际电影季是在“追求一种新的哲学”。
7 b* I8 d5 ]7 T6 j 电影季:特色很重要1 i a, h3 _ B+ x- k# e
创立于1932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马克·穆勒则是迄今为止已经连任两届的电影节主席。曾经在中国留学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的穆勒毫不掩饰对华语电影的偏爱,在他任期内,华语电影曾上演“擒金狮”的帽子戏法。作为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主席论坛”的嘉宾,马克·穆勒毫不掩饰他对这个新诞生的电影季的期待。“对于一个新开的电影季而言,原创性、特色、办电影季的想法很重要,这些方面我觉得北京国际电影季做得都不错。”马克·穆勒说,北京国际电影季不划分竞赛与非竞赛单元,这种方法很“特别”,可以让所有的影片公平地放映,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此外,即将于24日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主席论坛”在穆勒看来也是一种创新之举:“别的电影节都不会有这样的论坛。给我的感觉是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在试验,他们参考别的电影节,但也没有完全模仿,像是在追求一种新的哲学。电影季各个单元的设置,本身就是一种宣言。”: |- A* V8 h8 B
退休后:找华语导演拍片) j5 I. ]6 d% f! _2 f
今年是马克·穆勒作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的最后一年任期,他坦言即使“退休”,也将继续重视与中国导演有关的活动。而“退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找一个华语导演去拍一部意大利电影”,因为“意大利电影需要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的新的冲击和动力”。
: U6 s7 H% \- Z8 f- G( _/ e 不过,被问到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与往届会有什么不同时,穆勒或许是想起了今年是自己作为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最后一年,言语中流露出一丝伤感。他告诉记者,原本很多名导演都说要去5月的戛纳电影节,但戛纳公布的名单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会去威尼斯。”穆勒说,他并没有依靠老朋友的意思,但这些导演和他一起在电影的道路上走过了二三十年,也都知道今年是他作为电影节主席的最后一年,所以希望在威尼斯聚一聚:“当我们回头看过去的时候,是为了更好地看到将来。”
/ ~0 H1 k5 R T! U) z7 k3 J6 O 俄罗斯影展开幕
* [: {( W& ]8 o) b i+ Q( O 又讯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展映”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影展”昨晚在双井UME影城拉开序幕。在“北京展映”期间,“俄罗斯影展”的12部作品将陆续在电影季的合作影院放映。这些影片时间跨度较大,既有这两年的新片,如《同班同学》、《我怎么度过这个夏天》,也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佳作,如《烈日灼日》、《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回归》等。这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俄罗斯半个多世纪以来所经历的艰辛。其中,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的《烈日灼日》是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获得者,《回归》则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大奖。
! v) L8 R/ O& g$ } 柴春霞/摄
8 P. |4 Q; M3 L$ i' W% Y1 ]; t2 M, ^6 R5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