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 N. W3 R6 j3 r
4 t6 J% O* j5 s% ?5 h 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 j& w' G1 m- ^) C! G9 `% W
——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n) V% n. ~2 b1 ~% v) B
袁先生:3 O9 K( M! t0 R1 e
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 h% g! ^6 \# T7 @9 s 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 @3 w3 L9 e' q 第一,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育种科学家和种业资本家为了获得种子垄断收益,摒弃原来的种子。我在北京市平谷区一个村子里种三分地,在种子公司买不到常规种子(未杂交、转基因的种子)。我对此深感不安。如果有一天碰到天灾须补种的话,农民还能种什么呢?
$ a/ F6 N3 I6 Y3 s 第二,常规作物虽然产量比杂交作物低,但肥料、农药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现在我国杂交水稻产量虽高,但需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同步增加。
# }# d, N6 [2 f, M; @1 u 第三,我认为,常规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我担任乡党委书记时,有一胡姓农民选育常规中稻品种,人们都称该品种为“胡选”,产量和杂交中稻“汕优63”差不多,亩产1200斤左右。1亩地只需2-3斤“胡选”种子,而且种子还可以连续多年使用,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但是,由于种子研发部门为追求种子垄断利润,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胡选”再也见不着了。
! |' D& s' N: D$ D) A 第四,常规稻种子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我家乡湖北监利经常遭受水灾,水灾过后,灾民们都会用自家的常规早稻“翻秋”(把早稻当晚稻种)自救,1亩翻秋稻能收500斤左右粮食,解决灾民的口粮没有问题。去年,我家乡有些地方中稻被水淹了,由于农民没有常规稻谷,稻田只能被撂荒,等吃政府救济粮。4 G* |$ E8 ~% G9 s4 x; [: x
第五,常规稻种子便宜。上世纪80年代,杂交稻未普及时,农民多用常规种子,当时3斤稻谷可换1斤杂交稻种子,而2斤稻谷就可换1斤常规稻种子,而且常规稻种子可以连续种3-4年。现在,20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而且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杂交稻种子价格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增收难。: T6 n7 C; [9 E9 Q
第六,在您的带领下,攀登培育杂交种子新高峰的后来者越来越多。以您为代表的育种科学家群体,对此做出不少贡献,但别忘了农民也有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 `7 x, P! ?+ ?! Q9 d: S7 c$ N
近些年来,我国种子战略混乱,对此,请您呼吁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规定——保留30%的常规种子,确立10个县为常规种子种植区,设立国家种子粮库,等等。
7 M6 g7 |/ L2 |1 {/ |+ f1 x 我相信袁先生能听取相关意见,认真对待这样的呼吁。: f; g8 u2 G* B. A5 h5 {1 f0 B
李昌平(三农问题研究者)! w3 X- Z# h1 M4 i% {& _6 ?2 q
(编辑:SN014)& e0 \: o( R x) A$ q7 b5 T
5 M: Q2 }8 Q. x;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