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网络问政的发展,一批在网上表现活跃、影响较大的党政领导干部“浮出水面”。他们是如何成为意见领袖的?又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双重身份?最近,半月谈记者分赴浙江、四川、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走近这一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5期); a# `% N6 j' {
( D& b* }. d: u( @6 y$ h3 A/ U
三种官员“网络意见领袖”拥有特殊影响力8 ^5 }# t( t+ x" i9 M, r' S
' k2 H- R0 ^6 l: J3 w今年年初的一次偶然机会,一直“潜水”开微博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微博)一不小心“浮出水面”。42岁的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委书记徐砥中也是不小心“浮出水面”。7 l( @' R( z! \9 b4 H
0 i" O# o6 I* |' j% }1997年就触网的徐砥中,自2006年前后在当地一家民间网站上担任论坛版主,网名叫“在路上”。由于他常常在网上披露权威的信息,影响舆论,引起不少网民的猜测:为什么许多网民反映的问题,只要“在路上”关注,许多都得以解决了呢?最后,徐砥中的身份随着网民的猜测与调查浮出水面。徐砥中在网上一再强调,自己是以普通网民身份写博或参与讨论的。
, Z% Y' G& Y: I% ?# s, v5 L
! Y1 _2 u1 @: l8 m还有相当一批机关领导干部刚开始触网就实名注册,根本没有避讳自己的官员身份。如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杨平、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微博)、江苏省泰州市G A局副局长纪阿林(微博)、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微博)、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 (微博)等。被称作武汉“G A微博第一人”的武汉市G A交管局宣教处处长陈骥(微博)虽然在微博上取名“八爪章鱼”,首页上却用自己穿警服的真实照片,还标明自己是该单位的新闻发言人。4 e1 k: L- I; j( d6 v4 F G% m; L. z: `
8 O: _7 J: C4 Y8 `/ b有的普通机关干部、公务员也成为“网络明星”。浙江省温州市规划局干部叶哲不但在网上活跃,而且参与创办了在国内颇具影响的民间网站“703”,这家网站多次爆出GOV相关信息,如温州市32名干部低价购房事件、温州市委原常委兼鹿城区委原书记杨湘洪出逃等。
; C) s% I1 s) g
2 }/ I7 Y9 [9 ^$ ~5 Z4 Z这些官员“意见领袖”同普通网民相比,在网上有极其特殊的影响力。一是他们本身掌握权威消息,发言可信度高。二是他们往往掌握大量内部信息,常常爆出猛料,或成为突发舆论的信息策源地。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长曹长清请求市领导安排自己的儿子到财政局工作一事被传到网上遭声讨,网上还出现当地多位市领导“同意关照”的批示。湖南网络界人士说,如果不是内部爆料,这些材料是拿不到的。! g# ]" L" Y& n# [
) [; B' M+ [( D# y. q“互联网为我们开辟了服务管理的新天地”6 M! L. U0 P8 `6 Q
0 A5 I! t0 m, [# O( _
“到地方当领导干部后,我越来越觉得网络是一个新的决策工具、新的生产力,可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许多网民的意见被吸纳入区委常委会、区GOV常务会议中。”徐砥中说。/ v2 u) |8 e# C' H
4 g& I; i$ V/ Y. R* q) S+ w. q
在金口河区,许多干部跟着徐砥中学会了与网民打交道。四五年前,凡遇到网络事件,徐砥中都要亲自参与或指导乡镇、部门应对;两年前,除重大事件外,普通网络事件已不需要徐砥中出面,乡镇与部门就能处理得游刃有余;现在,当地干部处理网络事件的意识与水平全面提高,徐砥中已退居“二线”,这是任何一个区委书记都想要的结果。
+ r) @ h( v# o/ Q# F2 L. p& X
1 _5 v6 p/ R U/ ?1 W. e1 g' c: b武汉市G A交管局微博是2010年开设的,而身为新闻发言人的陈骥因此负责微博的管理。为了让微博互动起来,陈骥把局长拉去做访谈,网民提问很踊跃。他曾担心问题太尖锐、敏感,让局长下不了台。但事实上,不少意见很理性,即使言辞激烈,但其有利于推动或改进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好的。访谈做了一个小时,他们没有删掉一条信息。2 U3 |- Y8 }. G
+ R2 {$ Y1 R" [
2011年春节过后,陈骥把更多内容推到微博上,每半个月办一次“交通安全网上课堂”。此外,他还依托腾讯微博把它与年轻司机的手机QQ绑定,及时发布路况信息。由于影响越来越大,连湖北省G A厅都开始使用他们这个平台,各地市的信息也被纳入。“互联网为我们开辟了服务管理的新天地。”陈骥说。
9 v5 g' g' R+ i$ [
* S0 M+ k9 `& h& r当好“网络意见领袖”不容易* s9 G0 j5 f1 y1 g) m% v
9 |' m2 H$ Q, V官员触网,一言一行必然会引起高度关注。廖新波多次讲述,自己开博后就遇到许多“门”。
& r, f5 ]/ X5 T' y! R( Z, r8 R, j9 D: ?: F9 m2 i+ ]
2008年粤北雨雪冰冻灾害,廖新波带了御寒物品与慰问品到山区访贫问苦。随行人员打伞的照片无意中放入博客,马上就有网民针对为官员打伞的现象进行批评,这就是“打伞门”。廖新波在网上回应,这是为长辈打伞,同官员身份无关。此外,廖新波关于误诊、献血的文章,都被网民批评过,被称作“误诊门”“献血门”。比如带头献血的事,有网民说:“献一次血又何必呢,这不是作秀吗?”“可他们不知道我已经献了13次血。”廖新波说,事后有同事建议把博文撤下来,可他没听,就想看看网民是怎么评论的。
9 ^# Y- b/ l7 N# H! `1 B. D+ z! ]7 _$ W R; U
官员“网络意见领袖”现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干部对官员在网上如此活跃表示担忧,认为不断的内部爆料、过于张扬的意见表达同官员的身份不相称,虽然有的干部称以个人名义上网,但毕竟浮出水面后就代表所在的部门或组织。有时在网上盲目表态,也不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反而使网民更加情绪化。
! e; f7 Z: x9 L( n$ ]( N0 G8 X2 S6 g- r: L
然而,不少网民说,官员在网上活跃,完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表现,并非图出名。如果是谋提拔,在现实中需要做的工作更多。可无论如何,这些官员把自己的另外一面告诉了社会,而且真实地了解了民间,提升了自己同网民打交道的能力。8 ]. M4 R5 j/ v6 Q) h
0 T3 f- o% r( V( d4 W有分析称,网上活跃人士包括各行各业,有律师、媒体人、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现在又出现官员群体,这并不奇怪。互联网界流行“空椅子”规律,这把椅子你不坐,就会被别人坐上。红网总编辑舒斌认为,官员对网络的驾驭可以体现出他的基本素质与工作能力,远离网络就远离了4.57亿网民这一群体. k& N. I+ V!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