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佛山南海西华寺二期考古现场昨传来好消息
, H) \; H& E! h& Y+ c0 F
2 e* d* b: v1 |" f ●残碑仅比成人手掌稍大,碑文早已模糊不清
/ c8 p$ C6 b) [' H9 l& O4 Z
5 p/ y P5 y: k* y0 Y: n ●残碑碑文或暗藏西华寺“身世”线索
" c! E+ b+ ? m( y3 H! m. Y# J/ e# U6 L! o" z& q2 ?
记者昨天从南海西华寺二期考古现场获悉,继南汉时期硕大柱础浮现,初定西华寺为南汉官制寺院之后,再次“捕”得一块珍贵的千年残碑。碑文上显示的“玉清宫使”、“德陵使”等字样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高度关注,初步推测西华寺可能是南汉时期“中央级别”的官寺,因为目前有关西华寺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958年(南汉时期),当时的“玉清宫使”、“德陵使”正是南汉权力核心人物龚澄枢。
& d6 t) P9 _* ?3 Y( J% x
) C0 O- p7 k% ^& t% @7 M 由此,专家还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史料记载,南汉时期十分注重寺院建设,当时广州城内城外新建有28寺,西华寺会否是“失传”多年的南汉28寺中,西部7寺之一呢?一切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考证。" x' V, C, C! A6 m
9 @. a7 h/ q* E. q6 y5 x 现场
/ F: h6 v: r/ e* u: Y' W% V5 j# W+ g2 O4 Y8 m n3 W, @ Q
残碑仅比手掌稍大但字迹不全
4 `+ A) n8 N7 y3 c3 W' M" P Z6 I& Y8 f0 @! ^
记者在二期考古的大殿遗址现场看到,挖掘进入了更深的阶段。第三层结构层内,直径1米左右的圆形石洞赫然在目,它位于此前挖掘出的明清时期石柱柱础侧旁。此圆洞正是残碑的出土之地。3 e/ l l5 Y2 B I" D* b
) e+ A) z" ^( q- ^$ F 据挖掘的村民透露,残碑是混合在数块残缺的柱基石块中破土而出的。这块显得古旧的残碑,缘何混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架构而出现?“古寺历经数百年、10多次的修缮,每个朝代层中都有可能混有之前朝代的物品。”现场专家告诉记者。
8 Q9 _" c' s2 B: r7 C a' g# `- ^4 [& l1 Y: L" k
记者看到,新鲜出土的残碑,如一块方砖被斜削一半,比一个成年男子的手掌稍大,呈现出凹凸不平的三角形形状。中间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显得难以辨认。在靠近落款的位置,几个字清楚可见:“玉清宫使 德陵使 龙……”末尾龙字后面呈现出一个类似德字的上半部,再往后是残碑的尽头。
. p# S" i" ^1 a7 I8 K: H0 ], Q- ~: i9 }
残碑的剩余部分, F4 z# N7 \7 p6 k4 o* k0 T! }
$ J: W! j" a+ f7 q8 k P: S1 \ 成破解谜团关键: @3 d. s+ I' Y+ x* L4 @7 Y; q
# n9 V: Q: }& e$ N
正是“玉清宫使”、“德陵使”这两个头衔,使得现场专家十分重视。全程参与西华寺挖掘工作的考古专家郭顺利透露,“西华寺最早的记录是公元958年,就是南汉时期,当时的玉清宫使、德陵使就是当时权倾一时的太监龚澄枢。这块可推测到南汉时期的残碑碑文,透露出玉清宫使与西华寺有联系。”他推测,若碑文显示的玉清宫使果真是太监龚澄枢,并且他是古寺负责人的话,则西华寺的官制定性,将直升为“中央级”。
: G2 e& X9 k/ B% A5 z" ~9 ?) ^- V) }* {
' ^, A3 ?( P* | 然而,残缺的碑文并未能提供进一步的信息。郭顺利表示,挖掘将进行到生土层,即到达未有人工动土痕迹的自然土层时,才会结束。残碑的剩余部分会否出现,成为揭秘的关键。
! l8 z# b1 y& T6 s2 e# \# m: U- G0 s i" [% o9 b
揭秘8 C4 u2 k4 q1 t9 j l6 Y6 X% t8 b
" W* l7 n+ b4 A& l* d
“玉清宫使”究竟是何许人物?9 H9 Z) Z- \( R
* [" r6 `' b0 l' y: Y* N 据了解,宫使称谓最早缘于唐朝,南汉时期延续了这一称谓。玉清宫是南汉时期建造的宫殿,而德陵,是南汉时期在广州的三大陵墓之一,南汉奠基人刘隐(即烈宗襄皇帝)就葬在德陵。这两个都是重要的宫殿建筑,在南汉时期,一般只有“中央级别”的宫员,才有资格以兼任的方式去担任,以监督和保护宫殿皇陵完整安全。
/ }* @6 E: B0 a; O7 m) {0 W4 w( t4 ~' ]; ^1 t- \& x6 D, N! g1 |
而南汉时期的玉清宫使是谁呢?史料记载,南汉后主刘鋹的太监、内太师龚澄枢曾担任玉清宫使。南汉时期历史短暂,但是太监的角色不简单。当时皇帝为避免宫臣为后代争夺帝位,故朝廷皆以太监宫员为主,做上大宫的几乎都是太监。太监龚澄枢,就是当时手握重权的人物。南汉时期兴佛建寺,在龚澄枢担任玉清宫使期间,不少重要官寺的建造由他监制或监管。, V3 p$ L5 J: T1 [, a# N" k
* W/ S9 S" x$ M; f3 D; u2 T; f
猜测# I, D& P4 ~- U, g$ B4 L
' V- c$ R' J% F+ ` K- j
西华寺会否是南汉广州28寺之一?5 F2 J' F; u2 u9 P8 m+ J# e0 Y4 z
& E* l- l% d! J6 U6 ~- U% a* R 在残碑的出土背后,西华寺的悬念再多一层。南汉时期玉清宫使,即当时最高权力实际操控者的显赫地位,不仅使西华寺的官家定性进入新的界定阶段,更有学者提出,西华寺有可能是“失传”多年的南汉28寺之一。在史料的记载中,南汉后主性好奢侈,常大兴土木。在面积不大的旧广州城内,兴建了28座庙宇,东南西北各有7座,用以对应28座天上的星宿。有中大历史学专家猜测,西华寺或许是当年的28寺之一,西部七寺中的一座,那就是“中央级别”的官家古寺,历史价值重大。但也有可能像广州光孝寺、六榕寺那样,是独立于28寺的寺院。(
5 t0 l0 o# K1 x9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