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X. y k& E1 W! T$ @
涂鸦呆鸟拍出25万元引热议/ i+ V- \) M: E0 g
" X, |; b# b P' Y% O& k) u) p& M 这是皇帝的新衣?
/ _' q5 y8 m9 j O* ]: [' C; I3 T9 k3 P5 m
小脑袋、大肚子、稀羽毛,一只又笨又呆的大鸟最近成为网上最热的一只“鸟”,它甚至成为了千万人“围观”的一只鸟。+ _9 h5 Q, g$ t5 R
$ g1 r; d; E! p3 A
一位网友前几天在天涯论坛发了《给大家欣赏一幅名画〈鸟〉售价25万元人民币》的帖子,立即引起众人热烈回应,迅速地,这只鸟又从论坛“飞”到了微博,成为众人评议的焦点。
% R. |" p/ f2 D& X5 a4 ?2 e& u; k5 {- ~$ H" V
这只《鸟》是当代艺术家叶永青创作于2001年的一幅布面油画,在12月11日的瀚海2010秋季拍卖会上以25万元成交。网友怎么也搞不懂这件信手涂鸦之作,怎么就值25万元?这无疑挑战了他们多年形成的审美观。各种声浪以汹涌之势围绕着这只孤独的丑鸟。
6 F, |+ {0 g* M& V. x" b
1 m# V. g. V) E; ~1 v; r" S 细观这些帖子,可以用几个主题词概括:“后悔”、“疑惑”、“愤然”、“模仿”。
5 g8 y$ e9 U& N- F9 ?4 w
2 |- y; }7 C/ b6 k- {; v- w- A1 _* a 后悔者。网友“磨牙哈比狮”看了《鸟》之后,发出了感慨:“著名当代艺术家叶永青的一幅《鸟》以25万元的拍卖价成交……哎,当初我不应该弃画从文啊!”网友“华少的华”说:“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神作。只是没有珍惜,作品也大都遗失了……要不随意拿出几张也就换房换车了。”
& |; x# w, y" i3 B! `* i1 R) u$ x, L- n* _; Z* d1 h' Y
疑惑者。一位网友很是不明白:“这是只神马(什么)鸟,我怎么感觉像只怀了孕的蚊子啊,还是偶(我)不懂艺术……你们觉得好看吗?求达人解析。”还有的说了, “是跳蚤吧!还是吸饱血的蚊子?”“我奶奶说这是哪家二愣子画的啊?” \# ]' w/ _7 Y$ x( L
+ a/ o4 B' q7 e) _/ v& q0 U0 M
愤然者。网友“快乐单眼皮”说:“服了,这画打我在娘胎里时都能比他画得好。”另一位网友则议论道,“这到底是皇帝的新衣还是嘲笑众人不懂艺术?”3 i8 V' h4 r" N
0 P" Y3 @. f0 G( W7 w" r/ s
模仿者。一位叫大杨的网友还模仿叶永青创作了一幅《狗》,简单数笔,潦潦草草,涂鸦而作。《狗》被安排与饱受非议的《鸟》并排站立,作者不无戏谐地要求道:“请大家给估个价?” p6 U- e1 X" n8 N9 @* S) ^( ?5 G7 X
: f; ?3 R, b4 j 画作《鸟》拍卖方、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鸟》这件作品不是刻在木版上,也不是画在宣纸上,而是画在油画布上,单看照片,而不看原作,很难看出真实效果。这位负责人称,25万元的拍卖价格并不高,是在意料之中的价格。9 L N" ~1 j5 {9 A7 j O
3 _7 E. D$ i' g5 E6 @- U3 b" ~ 艺术批评家朱其10年前曾在叶永青的昆明画室看到他画这种鸟。对于大家的热议,朱其觉得,也许叶永青就是随便玩玩,大家也不必当真。“至于卖25万元,我倒觉得不贵,赵本山的书法好像卖得还贵,这个年代不正常的事太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件事都要去认真议论一番,这样我们岂不是太累?”
4 U! ]0 a5 w: P9 K9 I. h
# K; u& s7 K0 Z, Y 独家专访
, ^" R( z5 c+ x1 G: D0 c3 w- q; E+ P5 ]+ ^) b& {. w
叶永青:“挑衅”人们习惯了的绘画常识
1 u2 t' V1 q$ C3 ~1 U* ]
2 T4 D; a+ u+ ] 52岁的叶永青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现正在云南大理搞创作。在接受本报记者 独家专访时,他告诉记者,“千万人围观一只鸟”的事情他也只是听说,他不使用微博,且很少上网,“对于这件事我也只是个围观者,虽然发端于我9年前的一张画上,我还是觉得挺有趣的。”$ i) M. L9 b0 m4 g! W1 u; y% j
& R- H* J) X9 [' p% D 以下是记者与叶永青的对话全文,叶永青说,希望记者能与编辑沟通一下,他是惟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就画作《鸟》接受采访,若发就全文发,若删减就不要发了。他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力量太强大了,他怕删减后,会让他的意思变味。, n1 O3 l# k1 c
4 x" b2 _* x3 t: z
记者:《鸟》这件作品完成于什么时候?整个创作花了多长时间?有什么创作的因缘吗?
7 l# P$ ~8 N0 Q( s7 c; ~- t$ ]5 L; p) ^) E
叶永青:这是2001年画的作品,记得历时一个月。相似的系列画了三张,形象和题材都是这样羽毛不振的笨鸟和呆鸟,有意处理成一种未完成的草稿的状态。
3 ~8 g D0 b& u" ^3 Y; l
8 L' q1 Q, Z+ ?! C2 ~' w& Q 记者:《鸟》以25万元拍卖价成交,在网上引起热议,这个价格在您意料之中吗?您在意这个价格吗?' b6 w9 {, p) ?7 q& T
( \3 V5 F0 `$ ` m, p ` 叶永青:这些作品都是早年在画廊中卖出,后流到拍卖场,平均每年都会有几十件,价格各有高低,但已和我没有多少关系,因而我不太关心。就这件作品而言,与同类作品相比(尺寸、题材、年代)25万元并不算高,恭喜这位买家,不知是谁,我想他应该高兴,毕竟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呵呵。2 y' J& i: u- V& V, g
% ]" H8 `( i! s; a3 X' x
记者:您在该作中是有意以简单潦草的笔触来表现的吗?是想表达什么内在的情致?对现实有什么反观吗?
" c/ Z" z9 M* v5 X5 c8 @- H
) {! t+ k& k' d* \ 叶永青:我创作这批画的方法是,先在纸上随意勾勒出看似轻松的图形,再放大到画布上,并强调其中各种细节。其实这样简单潦草的线条和图示是以最精致和繁复理性的手法绘出的,看似很快速的涂鸦费工费时,需要漫长耐心的工作周期去完成。这一点,恐怕只能在原作中感受得到,这种违反常态的工作方式的目的,就是希望涉及和“挑衅”通常人们对于绘画的普通认知和习惯了的常识。3 M9 }8 o7 }8 ~' O9 g
* J$ D5 }( ~. d& P, j 一般来说,社会公众将画家看作掌握和拥有某种技能或权利的特殊的人,技艺高超和惟妙惟肖是一般人群评判艺术高下的思维模式,而普通人被排除在艺术之外。如果我想以最精细的描摹手段去重现那些随便、潦草、业余或如同儿童般稚拙的涂鸦式的图像,其效果当然是荒诞和反讽的。另外,我个人一贯偏爱画面中有一种素华的美,这是中国文化自北宋以来审美中最令人感佩的一脉:朴素、优雅和华丽。可惜,今天在我们的时代已经荡然无存了。
" H7 N) u3 ?% f" R' G
6 H2 p* }" U& Z 记者:有网友说,当代艺术让人看不懂,摸不着头脑,对此您怎么看?您希望您的作品与观众产生怎样的互动?
$ }! a. b R2 ?: o o a# x
% t% t. [4 W g 叶永青:当代艺术是提出疑问的艺术,艺术家的角色就是提供出某种“不习惯”的想法和方式。就是要通过艺术告诉人们:人生和艺术不过是一场很有趣的游戏,人人都可以参与,不止属于某一部分人群、阶层所专有。如果可以有一种方式,能够通过对一张画的评价,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想法,并分享他人的观点,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亲切。我想,这也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一场无障碍和开放性的游戏,尤其是在一个没有当代美术馆和当代艺术公共教育系统的国度。: D) b- `; _( s0 R* c# `/ I1 i
8 R3 m4 w; n- Z4 z
记者:目前正在创造什么作品,笨鸟的创作思路还会延续下去吗?
5 s( g% b( n2 ^1 R7 O+ V2 N( Q$ x0 @, u; h! o ~) L% ~
叶永青:我正在准备明年1月的重庆个展,这是一个关于我所经历的时代和地方20年艺术生活的展览,题为《时间的穿行者》。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展览上看原作是更好的互动和交流。
* a2 E& D7 u# d" F# p3 [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