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D4 P5 U3 {/ Z7 q
: V+ K2 R6 Q9 l" R- a
. }2 M0 l& q v) O& b图为古老的“禹王井”。张凌发 摄
1 ?. D& R x: n) T% ?" U+ i) E 近来,镇江新区正在实施“捆山河拓宽工程”,华山村部分居民将面临拆迁,但一口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禹王井”以及 “观音井”、“奈何桥”、“朝阳门”等景点却牵动着众多居民的心,房子拆了还有新房,但古井毁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昨日镇江新区文管部门正式作出回应:“古井已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建议施工单位予以保护”。3 s6 y4 p+ E5 a" }6 f8 X
居民质疑:扒掉文化古韵,旅游开发有何价值2 _: j: Z" p* `6 |
正在进行拆迁的“捆山河拓宽工程”将要扒掉镇江新区华山村的“禹王井”、“观音井”和“奈何桥”、“朝阳门”等景点,有不少居民对此忧心忡忡。他们质疑:“扒掉这些代表华山村历史文化古韵的东西,今后搞旅游开发还有什么价值?有关部门为何不事先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 ^# b# O8 Y F( t
记者20日接到居民举报后,赶往华山村了解情况。业余文管员解小祥说,他19日听到其他居民说起此事,便询问小组长,该组长称“不了解情况。”当着记者的面,解老又拨通了该村一位村干部的手机,这位村干部也称不知情。于是,记者随同10多位居民一起赶往镇江新区社发局,向文体科负责文保工作的潘大富了解情况。: e7 V- R* M) [/ ]& c' j- J! X3 u
潘大富说,他也是在半个小时之前刚接到其他居民的电话,正准备向领导汇报。在请示分管局长后,潘大富答复:“‘禹王井’等古遗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已列入普查名录,领导要求我去现场查看情况,并与施工单位沟通,建议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保护古井。”
6 s4 B: l- M/ q4 Q( d 昨日下午,潘大富在电话中答复记者,他已去过现场,找到了施工单位负责人,得知这些古迹均不在拓宽后的河道及河堤范围之内,有可能是要在这里建设一风光带。他已要求施工单位对这些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的文物采取措施进行保护,目前正等待施工单位拿出保护方案。至于怎样保护,潘大富笑着回答,像镇江大市口紫金泉古井一样,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保护方案。
4 z9 ?, s( E# L- D( y' {- a 历史考证:“江南第一村”已有6000多年历史' u3 V4 M7 Z# @, {9 F+ t1 C3 e
据悉,姚桥镇华山村位于镇江以东28公里处,素有“江南第一村”之美誉。% ~2 }% g4 [0 w5 N1 o$ R+ K
经镇江博物馆考古专家考证,它不仅为吴文化时期的古村落,而且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类活动区域,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景点有古银杏树、银杏山房、龙脊街、奈何桥、神女冢、断山墩殷商居民点遗址等44处,许多古民居至今仍是雕梁画栋,砖、石雕上的花鸟人物雕纹细腻,栩栩如生。华山村在各个朝代都留有各种各样的古井,现在可以看到的有“禹王井”、“南宋古井”、“观音井”和“民清古井”等。其中“禹王井”位于龙脊街向东约200米处,青石井栏呈现出一道道绳索磨砺出的深深沟痕,犹如一朵开放的向日葵;深深的井壁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
" z; @( P( o4 `4 A v 据对研究古井较有造诣的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窦启荣说,“禹王井”非常古老,在江南一带非常少见,从井栏深深的沟痕中,就可以想象它悠久的历史,至于井栏究竟是什么朝代安装的,不得而知,但该井至少有七八百年历史。由于相传这口井始建于大禹治水时期,所以人们将其称为“禹王井”。 据村上老人们介绍,这口井自古以来就一直是周围几百名村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井”,大旱不涸,水质终年保持甜醇爽口。尽管现在村上通上了自来水,但还有不少村民喜欢到这里打水饮用。; K% n( E& q( `# ?1 t2 X
(鞠永平 张凌发)3 {' n8 N( S( v' D) D8 t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9 K1 U2 _5 }4 U x6 |
- Q$ s* S* V) l! a+ Q# g, Z' C*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