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i7 A& ~& e* N, }
4 y1 c* S9 b5 y h- n/ n% b9 F
0 ~) p0 S4 e6 P) d) Q6 ]! K" T温总理的回信成为孩子们六一节最好的礼物。本报记者 李青 摄
0 U. F+ d* H1 x2 I9 j. e 5月30日晚上,距离“六一”仅两天,一封特殊的来信,从首都寄至石家庄。寄信人是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收信人是东风西路小学四(一)班的48名小学生。5月中旬,48个孩子心怀憧憬地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信,从小学生的角度提出了3个教育问题,这引起了温总理的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他们写了这封回信。
* j; r$ q; n7 V7 e# d" L/ A* E% Z9 K 本报记者 郭鹏 冯月静
$ _! I3 u' h& W- ]. ] 新闻事件6 U9 T, n w: G5 D. Z1 N/ C7 U
48名小学生& F4 k0 y2 n3 l/ i4 O
收到总理回信
: ?8 M7 w: V* e “温爷爷给我们回信了!”昨日上午8时30分早读课上,当四(一)班班主任邢欣欣告诉同学们这一消息时,全班都沸腾了,大家又蹦又跳,有的还相互击掌庆祝。用宋博雅同学的话说:“当时,房顶都快被我们掀翻了!”该班级特别组织了专题班会,宣读、传阅温家宝的回信。
l P: v" D2 l 在专题班会上,邢欣欣老师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为大家朗诵了这封特殊的回信:“来信收读,非常高兴。你们从小就是有理想、有思想的孩子,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你们善于思考,提出的许多问题都值得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们认真思考,从而把教育办得更好。值此‘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谨祝你们快乐、进步!”: Z, W) T! B8 @" Q, ?+ B
“大家都说,这是我们收到的最特殊也是最珍贵的‘六一’礼物!”呼熹同学笑着告诉记者,当时大家给温爷爷写信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回信,“可是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写了这封回信。”
9 d5 S4 \. b( U! D1 [9 `0 H" J 相对于其他同学们的欢呼,10岁的班长张晓雯却显得很沉着,因为在前一天晚上10点多,她就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是班主任邢老师给我打的电话,邢老师说想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跟我们分享一下。”张晓雯说,听到这个消息她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温爷爷真给我们回信了?”在进一步确认后,她心里乐开了花。当她把这一消息告诉爸爸妈妈时,妈妈的一句话让她更备感自豪:“你们还挺能的!”
0 c% T* T _0 b. v 记者探访
, G7 X, L9 d! {6 j' d. b; ~ 一篇课文启发孩子们给总理写信
- G& e& o2 W: ~# _ k( a “挺能的”这帮孩子们给温总理写信的想法源于他们4月中旬语文课上学的一篇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 S* D& @/ P2 Z# g( Z- j% t; Q5 l “这篇课文上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是如何跟爱因斯坦交往并最终成为忘年交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很受启发。”班长张晓雯看起来腼腆,却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孩子,学完这篇课文后,她第一个向老师询问:“老师,我们能不能给温爷爷写信,跟温爷爷交流呢?”这个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大家都特别崇敬温爷爷,因为每次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温爷爷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张晓雯说,同学们都觉得温爷爷就像邻家的爷爷一样,特别和蔼可亲,“特别是一直以来温爷爷都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问题和教育问题,因此同学们一致决定给温总理写一封信。”
; X0 f1 q, Y$ R! G 这一提议也得到了邢欣欣老师的大力支持。“当然可以!小孩子敢想敢做,能跟总理说说心里话当然好!”
( c; i2 X* J; p 写给温总理的信曾七易其稿
7 [$ s+ A" C9 y9 X) ?6 G 说做就做,四一班的孩子们沸腾了。为了把这封信写好,他们首先推举作文写得比较好的班长张晓雯来起草第一稿。 h9 f6 \% _9 m( E
“在第一稿中,我主要写了对温爷爷的感恩之情,写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一直关心我们少年儿童。”张晓雯说,这一稿可以说很不成熟。后来,几个班委根据这一初稿,进行了更改,后来大家又利用自习课的机会,开班会集体商量,认为应该让温爷爷认识我们这个班级,并应向温爷爷说说心里话,提提建议,最后决定让每个同学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9 r2 {0 D' e. p' r0 N( N" {
在七易其稿后,这封信终于写成,共计2000余字。接着,大家推举书法最好的王雅宁同学执笔,工工整整地把这封信写好。带着大家的希望,这封信飞到了首都,飞到了温总理手中。
{/ j& J, f) _# d T4 j# ~) b 学生们信中提出三个教育问题
+ R6 M% |* C) F) P “我们在给温爷爷的信中,提出了三个问题。”宋博雅同学郑重地说,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实践活动的场所太少了,大家想进药厂看看药片是怎样生产的,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是,同学们没有机会。因此他们认为在一些大的工厂和有利于开展实践活动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在不影响工人叔叔们工作的同时,对学生分时段开放。
6 M0 D4 d- R" \ 王雅宁同学告诉记者,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课外活动的,“我们特别期望能有专门的户外课,尤其在暑假,由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探险去野外生存。”$ C1 ~6 }5 x y# [
第三个问题,最敏感却也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现在考试的次数太多。张晓雯说,“大家主要是觉得考试的内容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反复地背诵练习,让我们感觉好像一部复读机不停地转动,十分累。同学们都认为一年两次考试就足可以检查学习成果,考试的技能也应该跟我们的生活技能有关。”% u$ X0 j; K% H+ b2 U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q/ k" V7 S3 b) o2 v5 n
: \( a; m: q* V( F)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