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_9 f- U7 j0 |8 h0 U: E6 J+ O# ]% y
3 d, z: n! ^: G; {7 u& g % {/ P! f2 k7 r5 ^- R" O3 |
辽沈晚报
# N6 V( L* P/ R# _ 于正,1978年生人,职业编辑、制作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99年跟随香港著名导演李惠民学习编剧,2002年独立编剧至今,代表作品有《大清后宫》《美人心计》《宫》等。
7 \; R$ d) N) j* e; k" u- A3 X 不知道于正是谁,你就out了!他的作品《宫》和《美人心计》是近期最畅销的电视剧,他监制改编的电视剧让投资商热捧,受剧迷追看不止,也同时遭遇了反对的声音,他面对这些,只说:“我只有一种选择,就是顶着骂名向前走,过去了就是大师,过不去臭狗屎一堆。 ”, m8 ?0 M2 X4 d
粉丝的喜怒都是无理性的+ \* ]0 y9 R0 U; Q4 \3 ~3 D
没有一个编剧会像于正这样,因为反对他形成组织并形成一种固定的粉丝群——“反于妈后援会”。于正镇定自若地念出这个反对他的组织,并坦言自己也曾经为此迷惑并伪装“卧底”,去调查自己为何会被反对,“后来我释然了,粉丝的喜怒都是无理性的,你爱骂不骂,无所谓。 ”: s' G! T2 Z) y# I
记者:被粉丝指责抄袭会不会介意? W% J* o% E! L* X' \/ F
于正:我自己说过,“《宫》就是穿越版的《流星花园》”。我就是喜欢《流星花园》中的那种爱情纠葛,写《宫》的时候也不自觉带入这种模式化。好的作品总是不断被借鉴模仿的,也可以说《京华烟云》模仿了《红楼梦》,但有些人就是喜欢骂。对我来说,我只有一种选择,就是顶着骂名向前走,过去了就是大师,过不去臭狗屎一堆。
5 @* G; V2 f3 p. x' y3 ] b9 }, _ 记者:你的戏卖得好,你认为原因是什么?8 {& r5 [* f2 h. s
于正:演员可以用新人,钱也无所谓多少,但剧本一定要是最好的,这是我的理念,剧本不好所有的东西都是零——畅销剧剧本为王。 Z. ?: e8 ?% { s* I
记者:你成名之后有很时间来完成创作吗?
* K8 K: P7 {3 {5 ?3 x4 W 于正: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将更多心思放在创作上。《宫》最火的时候我留在横店,能让自己少很多是非。因为我见过最惨痛的例子。香港导演李惠民,曾经有21家公司在他家门口排队拿着成捆的现金请他拍戏——由于他磨不开情面,一年同时开拍六部戏,没有时间磨剧本。结果到了第二年,他想找个活都很难。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人在出名之后是鲜花掌声包围,很多事情你没有办法拒绝,然后就迷失了自己。我对这一点很警觉。6 u/ `4 ]" Z% z+ }* m# m8 G: g
读金庸读琼瑶读席绢1 k+ j# Q# o5 z% e- W
成名的人大多被问起阅读什么书时候,都喜欢列举一些小资的、小众的、精英的读本,但于正却毫不掩饰地称,自己是“流行大师”,喜欢琼瑶、金庸、三毛,甚至席绢,“四大名著我就只看过《红楼梦》。 ”$ O) A6 E& O8 ~4 g: o
记者:你怎么看待琼瑶?
- ]: ]9 Y* {0 F2 ~ 于正:我觉得和她比较像的一点就是,我们都活在自己心间。年龄那么大了还能写出《还珠格格》,原因在于都是无压力的写作,个人爱好的写作。
. Z, d/ R% M4 ]0 y9 s5 |3 g# v2 f 记者:你一般都会读些什么书?
* \8 y" z8 b! W P# y" [- _3 K 于正:我读的书比较杂。不过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流行大师”,基本上从我读书开始所有的流行文学我都没有落下。小时候三毛流行:我读了很多三毛的书,然后琼瑶、金庸、梁羽生、古龙、席绢,基本上近30年流行作家的书,我都看过;我不太爱看古文和历史书。我很少读大家公认的名著,就算是《京华烟云》、《边城》,也是因为有工作需求才去阅读的。像四大名著我也只看过《红楼梦》——电视剧就是现在的流行文化,我不用去装高深。 记者 刘臣君
O4 v2 n& O$ c" y: ]3 [- w: z3 M" @(责编: 琉璃)$ ~9 l, L* J- q7 h" [0 V
W ]( {. t [0 e5 T: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