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55|回复: 0

香港17万公务员不到40名高官配专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8 月 1 日 2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O# x, g$ S" D0 `1 R
4 v' o3 `  e% b5 t' o
5 F1 w9 ]  H3 H) ~'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X3 o/ s% A# f) I6 c
仅用6343辆车,就满足了17万公务员的公务出行需求
- Y' q9 J5 \1 A3 x; D" c  截至28日,已有88个中央部门完成“三公”经费公开,这些部门2010年支出决算合计64.49亿元,其中“公车”支出共计39.67亿元,占已披露2010年全部“三公”支出的62%。. _8 s# S) r1 {# T
  据报道,内地拥有公务员1053万人,官方公布的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还在以高速递增。而在香港,政府仅仅用6343辆车就满足了17万公务员的出行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q5 U9 a: B1 o3 b
  六部门公车支出预算过亿
+ Q  U: X8 n9 q: I. j0 J/ Y  Z  公车支出的数额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不均,呈极端的两极分化。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2010年“公车”支出最高,为148623.60万元,每工作日花594万元;而公车开销最低的中国红十字总会只有30万元,两部门相差4954倍。* Z. D2 v' w0 ?2 h% G8 l( M
  从公布的各部门2011年预算可以看出,有31个部门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比上年决算有所增加,占比35.6%。其中交通运输部增长额度为中央部门之首,增加615.67万元,之后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增加121.90万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增加107.57万元,国家电力监管委增加88.94万元。
% U8 J; D- ]  Q+ J  此外,88个中央部门中公车支出预算过亿的有六个部门,数额最高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含国税系统),超过14.55亿元,其他依次是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4.50亿元,质监总局2.69亿元,中国气象局(含全国气象部门)1.65亿元,农业部1.51亿元,公安部1.24亿元。
: R% t9 l6 G- l0 J, E- x  部级干部公车支出4000万
7 P- E- m' t' y3 `8 F4 ]  28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公布了“三公”情况,2010年国管局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数总计4665.03万元,实际支出4628.48万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的部级干部专车和部分一般公务用车购置支出。
1 j; [  G+ K% g  国管局部门预算中使用财政拨款开支公务用车购置费的单位为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去年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数为4502.06万元,实际支出4487.55万元。在实际支出中,4000万元用于78个部门的部级干部专车和部分一般公务用车购置支出,487.55万元用于国管局公务用车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运行支出。而今年,国管局用于78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数为3910.07万元。
* O9 d  E6 V- `, V6 L1 {  2010年“公车”支出前六& g6 j( }1 T4 S- R* I
  部门 “三公”总计消费(亿元) “公车”支出(亿元) 占比% K4 j" T: Z& q5 g
  国家税务总局
, G2 D7 I5 l6 r5 a* ~) g* R  (含国税系统) 21.66 14.86 68%, v- W/ B; p9 l+ z8 [4 `( K
  海关总署
7 W1 f) _0 b- Z  (含全国海关系统) 5.03 4.58 91%( x; c2 U& _" v3 c
  质监总局 4.19 2.78 66%0 d$ {5 T% Y8 ~+ K7 L
  银监会# s& l# k1 m+ @# N7 C3 P
  (含全国银监系统) 2.82 2.34 83%; R+ u/ h" `6 D4 y
  气象局
1 I4 x" Z: m9 w  V3 _* q  (含全国气象部门) 2.27 1.69 74%( c# A, U& a. G( w: q  o0 W# Y
  农业部 2.36 1.51 64%  o% Z; m: K/ F7 W3 }: E% d
  公车改革) Q) q+ Q$ i  V
  一场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改革
( `8 o" X) W# ?" ?6 t  车改17年来,成效不大,难在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 K! \0 I* h% j* ?0 [  在政府日渐压缩行政性费用支出的呼声下,公车费用却持续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17年来的公车改革成效不大。独立财经观察者陈宁远说,请吃请喝在中国的人际关系里不难理解,可公车费用为什么集体都这么高?这可能是体制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管理吃喝可能有办法,不让不该出国的人出国也可能有办法,而不让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坐公车就没那么容易。, ?% q: X9 `! t6 p2 S
  “限高”解禁后问题趋严峻
7 M& d: N3 z# o) p) R  据了解,中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源自前苏联时期实行的供给制,其特点是按干部级别配备公车。在公车制度建立的最初几十年里,车辆配备控制得较为严格。1984年,只有高级别干部可乘坐公车的规定取消,公务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g" D' U: c$ u& _0 S6 f4 w
  事实上,对公车的配置及使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1989年曾下发《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进行规范管理: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但据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观察,中央部委对上述规定还比较重视,而在地方几乎已成空文。目前在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书记和乡长一般都配有专车。, T' L" O# i6 l/ s# Y7 J
  配车超标同时,公车私用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003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心公布了一份公车私用情况调查。称一些地方的公车,公务用途占1/3,干部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不公,日趋严重。”( K1 U& L0 {" G/ b2 S* I
  既得利益者反对改革- s0 U) L0 V  a8 t1 U: h* I/ V
  为治理公务用车问题,我国一些地方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尝试公务用车的货币化改革。但十几年来这项改革并没有真正破题,一直在争议中走走停停。; E$ W8 g+ P) c* D. t, W+ l
  公车改革既节约了财政开支,又治理了不廉洁行为,却为何难以推进?王锡锌分析说,“车改是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改革,故难以推进。公车改革之难,首先难在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他说,很多车改措施只能称为半成品,既不彻底,也显软弱。% }0 a: t5 p. F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则认为,过去的几次车改试点,都是“从下至上”的路径,更多属于地方自发行为。这使车改缺乏足够强大的动力,还会遭受更多的阻力。, u8 O/ [" V7 G8 x; }0 t4 k: A
  公车改革之难,还难在车改制度的设计。“公车改革需获得舆论认同。所有的改革都和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在设计、落实公车改革方案时有没有公开、透明、公正地体现民意,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长期研究公车改革的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江伟说。
* k7 f+ U7 V- Q" U  公车数量之谜4 I+ K. Z) [3 R
  民间和学者统计:约300万-350万辆,每年消费支出约3000亿元-4000亿元。, ?/ b5 o9 |0 B5 ^3 N
  财政部等数据显示: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约1500亿元-2000亿元(不含医院、学校、军队、国企以及超编车辆)。! E5 D. d3 Q$ i) s# J! k
  公车改革三种模式
# e# u( X6 D5 C6 L. l% b6 K+ W  货币化改革) w/ l* V" [/ n( w# n- i
  取消机关一般公务用车,按月按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因公用车时,可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或公车服务中心车辆等方式解决: ?* w* `4 H1 h& {) \8 O1 q" i
  集中统一管理" \; s1 g* R7 w5 Y6 U$ Z% p- A
  将各机关公交交由公车管理中心(机关车队)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
) p5 k7 z# Q/ f6 W. r  加强管理监督
( ]( t) C2 q* P2 T7 c4 H  通过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车辆编制和使用方式,压缩公车费用开支
$ X5 {* K/ E# j3 q9 B( \" ~! m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部分亮点3 \& d6 g( N) r: S2 x
  省部级官员2 E0 c2 r9 q7 W2 }7 }2 n
  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
6 W6 ~* v2 x" J: p: S9 h  车跟人走: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不管升职还是平级调动,车都要跟人走* |+ z9 \! A: R- _) C' x! z
  费用:降低要求  U" e1 j& s# f: [. n3 p, A
  省部级以下
% L( Z  |% @% u3 Y. h' T  要求:按人员编制定车辆的多少,但车辆不固定到人
! Q" a3 T( w' E9 ~+ A8 ^8 z$ @  “公车”消费Q&A
7 t& F3 N, {% _% Q+ A  1 有些部门何以如此之高?
! u3 o, w  h  H# a( N' A  海关总署解释说:“海关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税收征管、贸易监管、打击走私等任务,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不同于一般公务用车。”此外,海关总署与国税总局的统计口径,均包括了其直属单位和下辖的数百个地方分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体制不同,无法横向比较。# P, d' w$ `* f# m& R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公车的比例高,金额高,实在是高。这些都属于监管部门,开的车档次也比较高。”! L3 \, n7 h9 A0 ~; E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鹏怀则认为:“有些部门需要经常出去跑,这是业务需要,合情合理也合法。但现在老百姓普遍怀疑的是和业务性质结合不是很紧,各部门应该给出更具体合理的解释。”  n$ D0 Q& M) @5 Q% K  p8 Z/ |& g
  2 公车消费占比多少才合理?; b! {5 |) G  d; g( L
  今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在《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中写到,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
+ F& c, s# P& [  S. e  那么“三公”消费中公车部分应当占比多少?叶青认为,大致比例应在60%上下。财政部此前公布的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中提到,中央行政单位去年“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占比65%,前述已披露的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中公车部分占比约61%,2011年“三公”预算中公车部分占比约60.50%,均不离60%左右。5 t/ u1 I, Z8 n( ]2 o1 x
  叶青同时指出:“有的单位公车经费数字大得惊人,比重极高,说明有改革的空间。”
7 E8 u- F7 X/ }  3 公车消费还应当公开什么?
% `" M' A5 U. ~$ ]* G: O&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认为,公布“三公”经费目前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方向应当是逐笔公布经费的用途细节。, o% \# Y" q( O! R% c
  叶青则认为,最基础的公开标准至少要包括“人、车、司机”三个分项,即人均公车费用、车均费用、司机费用。“有个说法是,公车,领导办公事三分之一,领导办私事三分之一,司机办私事三分之一。司机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叶青说。他理想的“三公”公布状态是:“各部门公布的数字,可以经得起我们随意加总测算。”
% K7 D: J' v& O5 d$ |7 Q4 n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w2 D9 T# ]; r" g( a, S* z5 Y
  17万公务员,不到40人配专车
9 n# G- a7 p7 Y4 ?3 ~$ {  在香港,公车管理公开而透明,监督无处不在。每部政府车辆都备有行车记录簿,部门管理人员须查阅行车记录簿的行车记录,以防止公车私用;普通政府车牌标志(如冠以“AM”字头)为市民所熟悉,舆论监督更是无处不在。用6343多辆车,就能满足17万公务员的公务出行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d4 n- q& M8 w' A* y1 l. j! k3 w  不到40名高官配专车0 o  i; w1 E8 b% a9 W9 X( K
  在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负责执行政府的车辆管理政策。该署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各司长、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及各决策局局长等人可以使用公务汽车,司机也由政府派出,不用官员承担任何费用,而且用途不限。就是说,政策局常秘(包括)级别或以上的香港政府高官,使用公车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不但能在公务中使用,也可以用于私人用途。物流服务署透露,这样的高级别官员数目不多于40人。
& j$ W' P2 C- J' q: ]  政策局常秘(不包括)级别以下的公务员用车,则必须与公职有关。不过,也有一些特定情况,例如到医院就诊,首长级的公务员可以使用公车。政策局的助理秘书长、各部门署长、处长及助理处长们都属于“首长级公务员”。香港现有公务员约17万人,其中首长级公务员1280多人。
' p" l. X" H3 ~/ K; q" J8 N  监督保证公车用于公务
8 y( G  F: z% t3 L& ]  香港政府的车辆可以从车牌号码识别。物流服务署介绍,行政长官等高级别官员专车车牌,分别以区徽及其职衔的英文缩写识别,消防处车辆的号码用“F”作为英文字头。除了这些特殊情况,政府车辆车牌一般都是用“AM”作为英文字头。大街上跑的哪些车是公车,普通香港市民一看便知。. a' T* K4 k1 s4 k
  物流服务署介绍,政府各部门须负责其部门车辆的日常管理,每部政府车辆都备有行车记录簿,记录数据包括车程时间、公里数、地点和行程目的。部门管理人员须查阅行车记录簿的行车记录,以防止公车私用。
$ V; I6 H" z1 ^* u* h: o  政府用车是否会出现超标准配备的情况?物流服务署介绍,政府有关部门按车辆的实际用途及需要确定车辆规格,并以招标方式按规格统一采购轿车、货车及巴士等一般用途车辆,然后分配给各部门使用,所以不会出现超过配置标准的情况。2 _$ T( p) [# K5 k/ U3 d- ~8 ^* H
  购车费用由政府物流服务署支付,而使用车辆的各部门会负责其车辆的日常运作管理及司机的日常开支。物流服务署在过去5年共有5.25亿元(港币,下同)用于采购“一般用途车辆”,平均每年约1.05亿元。物流服务署解释,所谓“一般用途车辆”,包括轿车、电单车(摩托车)、巴士和货车等,价格视有关车辆的类别而定。5 N8 ]0 i1 r7 P% X7 T
  所购公务用车价格适中& v1 q/ c" T  U8 w
  目前,香港政府车队一共有车辆6343辆。其中,普通车辆有1320辆,主要包括轿车、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轿车中数量最多的型号分别是丰田混能轿车Prius、日产Tiida及日产多用途车Sere-na。它们都是售价适中、节能环保的轿车,采购价分别为每辆19.5万元、11.6万元及14.7万元。此外,政府车队还有巴士536辆;越野车183辆;电单车520辆;货车362辆;客货两用车1648辆;特别用途车辆1774辆,其中包括垃圾车、警车、救护车等。
1 f9 t: d/ Z# P( \* @$ I: y  香港特区政府规定,政府部门管理层及员工须考虑工作需要和成本效益,采用“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执行职务。还要求公务员通常应采用最廉宜的公共交通工具执勤,但可视有关情况(例如外勤地点、须携带对象、时间是否紧迫)而采用其他合适的交通工具,包括部门获配置的政府车辆。0 Q0 h7 R  V4 K2 a$ S( |8 A6 C$ O- y
  背景资料
1 K8 t" p* _  U( |* K9 T  公务员效率 香港是内地八倍6 t  r' z: E% z, `( f& |- p- F# v
  香港2010年实现GDP2123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按照衡量政府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指标——公务员人数与GDP之比,即公职人员对于GDP的贡献来看,香港公务员人数与GDP之比为0.8人/百万美元。4 [( F, S; ?( z' E
  而中国内地拥有公务员1053万人,包括特有的事业单位人员在内,共有公职人员4000多万人。而2010年中国实现GDP60094亿美元,则中国内地公职人员与GDP之比为6.7人/百万美元。也就是说每创造一百万美元GDP,香港需要0.8个公职人员为之服务,而中国内地需要6.7个公务员,效率仅相当于香港公务员的八分之一。
% t- \, O+ m2 r  (A18/A19版内容据《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社)$ D' R5 a1 n6 a7 \+ E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f% x6 y9 E( ?8 l8 ?

# s$ ?# D0 Q8 J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21 日 14:40 , Processed in 0.0287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