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319|回复: 0

证监会三个月两提A股退市问题 21年仅摘牌42家公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12 月 3 日 2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0 g" Z! {' s" }$ v8 {) |( E. c; p, `' G* p7 Q3 Z  w8 m0 N: i2 m
在手机巨头诺基亚向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动申请退市的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上逾百家垃圾上市公司,却让监管者在退市问题上伤透了脑筋。4 x1 n4 W3 V, ^2 M9 R& ~
" ~* h* n! T! {3 I# Z1 h2 C
11月18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通气会,再度就A股退市机制等热点问题,作出一一回应。
& \0 {* K4 n& k5 o
: c% Q! M7 V* H1 E: r# x困扰资本市场长达21年的退市问题,也随之再度成为A股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8 j* q0 K, a* v4 g! {

$ z2 u, @3 y  Q三个月两提退市4 a; R! L/ \6 C
/ ]9 n. q0 Q8 W% ?
在18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方面坦言,健全退市机制一直是其监管中的重点工作,证监会曾于2010年4月专门成立专题小组,目前已初步形成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总体思路。) \& B& T1 i4 ]* i. U2 Z' R
7 P4 w7 }" p. r! ?7 N
出席此次新闻通气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重组门槛和健全退市责任追究机制,形成有利于风险化解和平稳退市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 \6 `8 e( A. I, t  B6 w; V, ], \# j2 _- c  ?
而在此之前的11月9日,证监会刚刚表示,将进一步督促上市公司提升对股东的回报,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
2 L- E, W( G+ M1 ~* V1 B' r5 ]) g  K6 F$ m9 a; M  g6 X
证监会方面做出前述表态的一个共同的背景是,郭树清于10月31日正式赴任证监会主席职位。1 e- C) `2 ]9 Q
8 _9 s& ]  z0 [% U5 R: E! r! s
投资者也由此形象的将前述表态形容为郭树清上任后烧的“两把火”,“这样的比喻有一定的道理”。上海某知名券商投行部的一位高层人士对此表示。8 j" l( v9 J7 |+ ~5 E8 v; q! H

6 B) V0 R% f* I( ~$ p“会里的确成立过一个研究退市问题的专题小组,但听说之前已经解散了。”上述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7 `( N% J/ N! q$ J8 \# a$ K0 @
* A! O  b8 m6 ?据其介绍,由前述专题小组研究制定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早在2011年5月13日,便正式发布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 n2 E# d' y% F# Q) \2 D& J$ f  }5 K

! n/ q1 `4 f8 G- I& h; M! g" G最终形成的名为《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文件,则在2011年8月1日对外公布,该文件已经自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D' G; L1 y3 }9 F
4 J8 O6 q. d" G- F, `1 V8 t) l5 y6 L
在证监会相关高层多次回应A股退市问题之后,上述文件也被投资者视作监管层为解决退市问题而推出的最新举措。: r8 _6 ~% S( X- _
* S! C0 G( Z4 p/ X& @2 D0 K0 ]
上述文件被投资者简称为“借壳新规”,并认为“新规将终止重组游戏”,促进垃圾股退市,证监会方面则认为上述文件“有利于统筹平衡借壳上市与IPO的监管效率,有利于市场化退市机制改革的推进和出台”。& c# [/ Q7 Y8 v$ s& N; p

3 E1 g$ C, B0 a9 v3 {但是 “借壳新规”施行还不到三个月,证监会又重提提高重组门槛和退市问题。. u3 P% s9 T, s' y
! w' S( L9 s, ]
记者从另一名券商并购人士处了解到,前述“决定”中最有约束力的规定有两条,分别为“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以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
: ]! N8 d. ?5 r' \6 f- M( u: W1 I+ @
然而,根据WIND数据显示,2009年通过借壳重组上市的企业共有19家,其中不能满足上述监管条件的企业只有3家,占总数不足16%。, ]' `7 h2 W0 j6 g9 a) f# K

$ Z+ U/ p! {6 ]& m% p9 G在借壳新规施行之后公布重组方案的高新发展[0.00 0.00% 股吧 研报](000528.SZ)同样遭遇了类似问题。& Y8 q2 Y$ u4 F- M9 K8 T. b1 [
3 E: E0 F  F7 E; X; k  s
高新发展于9月16日发布的重组公告显示,公司将由邛崃市鸿丰钾矿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鸿丰钾肥)借壳上市。
: X% B1 ~7 M$ V% B' h) J, X3 B* w$ f) C0 j* ]
公告显示,鸿丰钾肥虽然成立于2007年9月21日,但真正投入生产却是在2011年3月份,至今不满一年。4 s3 u* P' @; T" d
1 G7 v6 m; h0 X+ A, n; M
此外,尽管鸿丰钾肥2009、2010年两年的净利润达到377.44万元和1770.96万元,但其利润均来自于供货商因产品质量问题而提供的赔偿款,并非来自实业经营。+ C1 L1 U, ?: \( g; k. q

3 J, x  y' h, \; s+ D“好不容易搞出来一个借壳新规,约束力本来就非常有限,没想到刚开始施行就遭到这样的挑战,还谈什么与IPO趋同呢。”上述专业并购人士坦言。
6 t4 n# }* e1 Q' P2 p# m& S8 [( m5 y0 y
实际上,市场对9月1日施行的“借壳新规”也并不感冒。
; H+ H( [$ t; s1 u0 B! {0 I' l
5 C, b7 \' g6 P/ F9 _9月1日当天上证指数[2360.66 -1.10%]下跌0.44%,但ST板块指数却逆市上扬0.52%。不仅如此,当日ST板块还出现了多达14只涨停个股。
- N* _( B' ?. ^# `3 a0 D- ?6 m" W0 U4 K; |+ F& M* g
21年仅摘牌42家公司9 B  W0 w7 z  X# E) V
( n6 w+ Z3 o& V
来自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A股设立至今的21年间,除了因吸收合并以及分立等特殊原因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外,真正意义上因监管规则而退市公司只有42家。* ?# M2 E& V2 y7 X1 \/ E* P. C
* _  y4 m- ^. I# U2 a
这一数据仅占目前上市公司总数的1.82%,设立至今已有21年的A股市场,年均退市公司只有2家。
8 ~$ l6 e) p) O3 A6 a
3 i. D) ^2 B7 a2 J" x* P/ z, q统计数据还显示,退市公司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退市公司集中出现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8家和11家,仅这两年的退市企业家数就占到总数的近一半。9 k9 ~6 V! m0 m6 \
8 ]) w, V# T* Y. P. _
另一个突出的现象则是,2008年至今的四年间,A股还没有出现一家因监管规则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迄今为止最近的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还是2007年12月退市的*ST联谊。8 Q! t, f4 U8 ^$ ^
/ V1 e7 y+ j  m% @
“这样的现象说明关于退市的监管规则几乎已经是形同虚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 O$ S. I( Q9 f
9 K( ]  n! X! l2 f. l
据其分析,退市公司之所以集中在2004年前后,“一方面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进行股改,借壳难以套现,最主要还是因为熊市导致市场丧失了融资功能和财富放大效应,没有人愿意借壳上市,垃圾股自然只能退市。”
5 M* e( A- F8 a# p+ C$ m0 Y2 b
; t3 c6 b4 Q; b! j! y与前述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相比,在形同虚设的退市机制的庇护下,有些垃圾股却凭借着“高超”的财务技巧,挺过数年熊市,至今还一直占据着宝贵的上市资源。
# ]+ k1 f  [/ h4 o6 x+ l5 E9 |( k4 x& [( a. L: c. a4 s0 T
有A股最长寿ST公司之称的ST东海A[4.85 3.63% 股吧 研报](000613.SZ),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5 d& D; j2 p- w# y7 K; g
; D7 F8 z6 L6 G# ~. y/ s
这家1997年上市的公司,从1999年5月便开始戴上ST帽子,一直延续至今,已经长达12年之久,但凭借着“亏两年赚一年”式的财务游戏,ST东海A至今仍未退市。1 ~+ V9 _  _% m4 s& x; J" A  h

- u+ j  ^6 ~3 N  B# S5 l1 J相关信息显示,证监会关于退市的制度设计最早是在2001年初,当年2月22日证监会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正式推出退市制度。
/ a" o6 \- a2 t& v1 J4 R. @
: U! \6 @7 }8 Z3 t上述文件实施后,PT红光、PT水仙、PT双鹿、PT网点、PT农商社、PT中浩等6家上市公司因连续亏损被执行暂停上市。( T7 n' S/ |( @( m/ B% c
  G/ V) }" O0 z( p# T  `2 M6 s
在6家首批暂停上市公司浮出水面之后,上交所和深交所曾对其发出通知,要求各公司“做好被终止上市的准备工作”,并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_2 `$ O5 v+ x2 g

- L" ?3 @0 n5 _; q3 {有意思的是,最终被真正执行退市的只有PT水仙和PT中浩两家上市公司。其中PT水仙自2001年4月23日起终止上市,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被摘牌的股票。
' e) g6 }6 l$ b, B3 P$ z! n7 Y4 ^4 u" F% n2 c  A* p$ A
不仅如此,另外四家首批暂停上市公司至今仍活跃在A股市场。
: }# `* t3 E; s1 h3 a1 B$ B( \# L% \
" n7 N3 Q( Z; ]3 a5 P- m: O8 Y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借壳重组让这些曾经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免遭摘牌,但是却无法改变其亏损的宿命。# @1 M- w5 y! C3 j7 P/ K6 K
& o5 H( S% U# e& ~" V
其中,曾因欺诈发行上市的PT红光,尽管历经数次重组,并依次改名ST博讯、ST博信,却从2001年起始终未能摆脱象征垃圾股的ST帽子,至今公司的主营业务仍为亏损状态。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2 日 19:41 , Processed in 0.0277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