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409|回复: 1

一天杀两人强暴一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 年 10 月 10 日 18: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5年05月08日01:10 信息时报    ' y1 `7 n; D- f' |; X. ^% g- E

: H1 `9 K+ E+ v; S' b

3 d; B+ O( p; G, n)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 e" i5 X9 [7 I6 l" J" L: ~$ }8 _
* }+ m0 o( C+ X+ Y
身穿洁净、橙色衬衣的斯坦科被警察逮捕的时候,仍然保持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 Z/ W) k6 M7 v, y# e
+ H& Q7 M  S) e

( v9 q  ]2 Q5 ^+ U1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L% _' w2 H
% I# {1 x! i/ B! u' F
4月13日,过堂的斯坦科,脚套锁链,脸上毫无表情。
- ?, L: h( h& x1 i4 o! J* I1 }/ b! Z4 C* u
6 @4 i5 E( M4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 w, T# e, x+ S9 j( N

6 Q3 K/ Y9 u7 S* I1 {, T7 s' p斯坦科前女友李兹·迈克伦敦,她差点被斯坦科用浸满漂白水的毛巾捂死。
  m/ {( a! O5 I! q. O3 S4 S
1 J! q7 y1 r0 I  Y% z2 A' ]& J! F他曾是美国著名的监狱作家,因为在狱中出书成为名人; 8 F( g- P9 w0 i8 t' D* F. M
( K8 A) x+ |0 p, [* Y9 }
他曾被视为美国囚犯的楷模,是改造体系“最可喜”的成果; & ?" N7 [) ~( w( s% B2 h

, T1 o& P% ?3 n. E5 J4 F他曾决心改邪归正,发誓不会再次踏入监狱大门; 5 u  l6 f4 x. E2 O
; J3 K1 X* e% J$ F8 Y
他却在出狱后不久,一天之内丧心病狂地杀害两人,强暴一少女; 8 ]) }: n" n: v

( V% B/ k/ O9 M' y; ?8 M( x7 L8 w: k事实证明,当他重返社会后,依旧通不过欲望的测试。 ( N% P+ k, @0 m
7 z( e2 ]# D+ @( v$ K2 F: h
4月10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霍利县图书馆管理员劳拉·林在家中被发现双手被领带反绑,扼死在床。 & E8 R+ L4 o9 P( D( X4 [! `
% `, v: @9 r4 }
11日晚,劳拉的朋友、74岁老人亨利·李·透纳在寓所,被人开枪打死。 * l# W# H1 V. h+ M5 ~) U

# ^6 ]: J) M) w1 ~同一天,一名15岁少女报案,称自己遭一名男子强暴。 8 O! U* M9 Z0 A; n7 ]4 e0 _7 B
2 I) N+ p+ _4 z* F& j6 k7 K
这三桩案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斯蒂芬·斯坦科,在24小时内作案3起的斯坦科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曾是美国著名的监狱作家,因为在狱中
# n, O: c5 B  }; P) w出书而成为名人。
( `3 M; V/ O% I! \7 J! s. c- s( i; [4 L
斯坦科的邻居们吃惊不已。他们说,斯坦科在出狱后一年里表现良好,坦率地向人们说明自己曾是囚犯,愿意重新做人。这究竟是怎么回; ~. [8 ]# ~- ?$ I, P0 {
事,本来信誓旦旦,决心改邪归正,发誓不会再次踏入监狱大门的他,为何又亲手把自己送进大牢?这个长篇的故事首先要从斯坦科的个人
" ~4 K% p% R3 J7 N% u经历说起。 ( z  i; P# @0 t* d7 u, t
- {: G9 @$ z; f+ h- ^' Y# q
哥哥的死,造成他亦正亦邪的双面性格
! U! j9 `) u/ v! K5 m( b$ X! O- ?$ M' c4 ~  E$ [  h
从斯坦科的童年经历中,似乎看不出任何让他长大后变坏、甚至成为杀人犯的端倪。
% O. u# r2 ^8 S1 |( ~6 f' l' }2 @& ]2 b! U5 B! f# J' ^
斯坦科是家中的老幺,上有4个姐姐和兄长。父亲是跟随部队四处为家的美国海军战士,因为父亲的关系,斯坦科于1968年出生于古巴关塔* P$ E7 r6 v$ \
那摩的美军基地,早年的童年生活在古巴这个异乡中度过。 ( G/ T2 c! U: m( u; N1 f

8 l$ M; ?2 J! f2 I长大后,斯坦科返回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省府查尔斯顿上高中。校园时期的斯坦科很乖巧,昔日同学方默评价他“从不惹是生非”,但并非不
+ d6 K+ U* z& {9 t3 Q1 o$ z, J' \. D; s合群的孤僻学生,相反,他很受欢迎(尤其是女生),还加入了一个学生精英俱乐部,“那个俱乐部的人出来后一般是老总或企业家,很少9 A! W0 W7 b) m0 O9 Q
是监犯”,方默说。 & j$ r" {. W8 O

, x0 [9 V# e( b3 j高中毕业后,斯坦科的人生一度陷入迷惘。他曾向当时的女友诉苦,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的愿望是当兵,像父兄一样,但美国空军拒% ~  ?; ?4 u8 J, S
绝了他的报名,因为视力的原因。沮丧的斯坦科返回与父母同住,闷闷不乐地干起一份推销员的工作。 6 I* W, T0 Z9 V# k4 Y
1 {$ z( v3 j9 n) ?
1992年,斯坦科遇上了相处时间最久的同居女友李兹·迈克伦敦,但4年后,他们分手了。李兹声称难以忍受斯坦科的双面性格:“他有时彬( G+ _) P3 J$ y: |' X  W  a" v: Y
彬有礼、衣着考究、待人和蔼,但有时又露出暴力倾向的狰狞面目。前者的原因是他长在一个知书达礼的家庭,家中成员都很爱他,对他倾+ m6 Z; _. x3 O9 I1 i+ A
注了不少心血。而后者的证据是,他不止一次向我施行暴力:把我禁锢在家,甚至捂我的口欲置我于死地。”
# S0 V# q3 e3 u6 a& X" H- r* c( n" ?& e- a. E3 C2 k  O
造成斯坦科这种双面性格的原因,可能缘于哥哥的死。那是一桩离奇的凶杀案,到现在依旧找不到凶手或行凶动机,那时斯坦科只有15岁,
8 p; ]/ a0 j: q# }6 E2 a* y# {但至今,他一直无法跨越这道心坎。
; K7 t/ N' _) h! |  ^* u! Z# W+ ]0 T+ x0 w! V4 Q3 A
李兹说:“我想,他哥哥的死对他影响至深,他却从未为此接受过心理咨询。而且自此后,家庭气氛也发生了一些转变,遭遇丧子之痛的父7 Y/ M" F& y! r6 {; Y* K- ?: p
亲,望子成龙之心更加迫切。他为家中孩子制订下成才标准,如果不达标,就不是一个好儿子。这时的斯坦科最需要心理辅导,但他没1 b) H! s- e1 m5 C! x
有。”
4 E3 U) }- F6 n/ w+ G* D5 ?. I9 i6 D. z5 }% J# R
自哥哥死后,斯坦科与家人的关系日益弥漫着火药味,1995年,他被家里赶了出来,无地方住的斯坦科搬到了李兹家。
8 i1 B6 v! T0 z# N2 d
- _. v& q/ ~0 M1 a- R, i' y4 w7 Q' l斯坦科的性格慢慢在变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身负两项罪名——大宗盗窃和违约。“他变得沉溺于撒谎,有时说着说着,连自
* S  e. U  z3 i5 Y0 c2 e己也分不清什么是谎话,什么是真实。”李兹说。
0 t2 m* j4 }& }3 A  h3 h9 l* O4 z
斯坦科的谎言人生是从伪造文件、保险单开始的,开头还不是什么大罪名,但后来随着生活日益不如意,斯坦科性格中的阴暗部分开始变本
$ H7 P2 j  j  t( I- ?5 Q加厉。
( f: Z. S/ {0 K) c- {" x: S* C# m3 _+ Z( ]0 Y* _3 {3 Z/ ?
1996年,斯坦科被老板炒鱿鱼,原因是他施计偷走店里多部轿车,卖给地下工厂,合谋建立一个秘密的二手车倒卖网络。 - Y' s- U: Z& v4 m+ O
) R  a+ r9 o2 v" i6 c
回到家后,他把怨气发泄在李兹身上,一踏入家门便破口大骂,话语中充斥着侮辱性字眼,李兹威胁要把他赶走。恼羞成怒的斯坦科于是拿
, a1 V; _6 v% g( Y6 F) _- Z3 ]起一条毛巾,浸满漂白水,死命捂着李兹的口,欲把她闷死。幸亏李兹只是晕过去,斯坦科把她绑起来后,自己去洗了个澡,开着偷来的车+ ?- W; K* X+ j1 x& _* E9 W( m- t3 {1 Y
就出去了。李兹醒来后,设法为自己松绑,并向警方报警。警察在一家汽车旅馆中捕获了斯坦科,并以绑架和人身殴打罪名将他起诉,斯坦
- V1 f: {, I/ E3 G: h4 m# I科爽快地对罪行供认不讳。法庭最终判了他10年监禁。 " m* C) ~' z' P" t
' T# O" f1 {" w2 O% Z
出狱后,开始了一段悲剧性的图书馆情缘% X3 y2 g( `' V& g3 m1 K
1 x7 o( U. M, }2 f; d
据狱卒伯博·沃德回忆,狱中服刑的斯坦科中规中矩,很少打架闹事,相反,他很爱读书。斯坦科充当图书馆管理员、狱中大学助教等文职,% _" X! b" G2 ~6 C) S6 w" l
积极参与教育领域事务。为了帮自己减刑,斯坦科还努力在狱中研读法律书籍,他多次以表现良好为由,提出缩短刑期,但都被驳回。 8 A  v) ?; k$ P9 F

+ h$ M& ~% ?' @! e斯坦科没有气馁,大的要求不能满足,他就打些小官司。2000年,斯坦科告赢管教部门,申诉在狱中工作的薪酬不合理,监狱后来补偿支付0 k5 @5 C8 Q" O' ~6 s
给他5.69美元。 4 Y2 k# \% A. `2 G" S( ]' W

& V% V# u7 _# G, T1 V( U* `两年后,斯坦科开始着手写作《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两名刑事犯罪学教授给了他帮助。此书随后在2004年出版,
& }$ l5 P0 n8 A) C这本书使斯坦科成名了。
' u5 X$ O9 l0 n* b. k% ]( R+ O8 _. M; k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和在社会上造成正面影响,斯坦科服刑8年半就是在一年前就获释出狱了。
' d4 U0 G3 @. O8 p. C7 U
5 a5 g) C* P# x+ ]3 ~曾作斯坦科辩护律师的哈里·德佛,认为斯坦科其实是一个心头颇高的人:“他厌恶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但污浊的案底让他只能得到低下的
; c5 |7 ^/ h$ T工作,这使他很有挫折感。”出狱后的斯坦科一边干些体力活,一边继续自己的研究写作。于是,图书馆便成了他老跑去的场所。一段凶杀0 W5 p6 p) T* U5 K7 U
案的契子也因此埋伏。 1 ~) ]6 {, X. X; s$ X; Q, U; X/ h

$ Q7 H% I8 N% a0 f* E8 {1 Y斯坦科爱看书。他经常去霍利县图书馆,在那里他认识了43岁的女馆员劳拉·林和74岁的老人亨利·李·透纳。劳拉与斯坦科在兴趣上有不少共8 R9 C- b# l8 I' E
通点,比如他们都很爱阅读。劳拉的前夫克里斯·林认为,是劳拉好善的性格导致斯坦科如此容易趁虚而入。“劳拉总是乐于向人敞开心扉,
. j3 b+ j3 t% Y9 W% X8 y甚至敞开家门,她只看到人身上好的一面,其内心总相信人性本善,无论何时都应该给别人一个机会。”
' u" d2 @1 {+ x* @5 S+ @7 c, s: ?
透纳,退休将近20年,自17岁高中毕业后一直服役于美国空军,官至军士长。透纳是劳拉的学生,经常邀请劳拉到他家做客,劳拉有时就偕+ E, l4 ^0 y/ V) b- }
同斯坦科一起前往,三人经常一起讨论问题。
3 E: d; T0 N3 z5 s6 u" I1 p/ F; q, X  l! k
后来斯坦科与劳拉·林同居。据劳拉的朋友说,劳拉从未对斯坦科有任何微词,相反,她把他视作“完美的人”。两人的感情曾一度非常要
" o9 S8 v% ^8 |0 y9 _好,斯坦科每天至少去一次图书馆,并接劳拉下班。他亦从未向外人掩饰他过去的身份,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曾坐过牢。所以,劳拉对斯坦8 H0 ]' O" k. T2 l
科的背景非常熟悉,更添加她对他的信任。克里斯·林认为,斯坦科把自己的案底告诉劳拉,就是为了赢得她的信任,“我第一眼看到他,就9 N/ q  D- f! J4 |
觉得他是个很世故的人,我并不喜欢。每当我和他对望时,他总是马上移开眼神,仿佛怕被我识穿他的内心。”斯坦科曾对劳拉说,他去图' v  K0 F1 f1 [5 E6 L
书馆是为了搜集资料再写一本有关监狱日子的书,希望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劝戒别人不要行差踏错,像他一样进牢房,过那种暗无天日  c3 W$ d1 x2 Q5 ]) p! s
的生活。
! V. H, D2 I) e1 Q5 S3 G" B2 K6 T% m% {) i1 _+ p9 t0 h+ @
后来,劳拉为斯坦科介绍了一份法律顾问的工作,但向雇主隐瞒了斯坦科曾坐牢的经历,也没有明确讲清斯坦科的法律知识只是自学成材。
! U$ f3 l, o: t雇主康妮·普拉丝知道真相后,马上就把斯坦科解雇了。这让斯坦科恼羞成怒,也大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的情绪变得非常暴躁,情形与8: J6 i' p1 g0 j, ?
年多前刚被解雇时极为相似。 - ]/ N- h1 U; e3 g( h
6 W+ @! s. y: z
斯坦科与劳拉发生了激烈冲突,劳拉忍受不了,跑到透纳家诉苦。跌入灰暗情绪的斯坦科,暴怒起来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4月10日晚,激+ Q0 t0 n" d; ~* q2 V# E! ?
烈的口角爆发,斯坦科用领带把劳拉反绑起来,扼死在床。杀死劳拉后第二天,潜入一当地女孩家中,实施强暴,并差点把她扼死。当天晚
+ c# Q5 O+ C/ z4 u# o/ A5 o) [' B2 ]上,斯坦科又去了透纳的寓所,开枪把透纳打死。 ! e9 [3 k- @6 V& E. i0 c7 h: n9 `
: x/ u  j/ L! ]7 r" s) G( ]
案发后在当地引起恐慌,霍利县警察局发言人安迪·克里斯滕森说,“犯下这样野蛮罪行的一定是武装歹徒或者危险分子。”警方立即搜索了% t2 `1 B8 {& e8 C; e" I
斯坦科的住宅,发现他蓄谋已久。霍利县警方向全国发出通缉令,悬赏10000美元。
5 k4 I3 c" K. ?/ z' O+ k: \: M4 A; H6 i5 v2 j% K
逃亡生涯不忘乐逍遥,千金散尽重返监狱 1 l7 I! I. d. |# z6 b( y# e

0 S0 \) o9 f  p8 w斯坦科逃亡时偷走了劳拉的福特黑色卡车和700美元现金。作案后的斯坦科心情似乎恢复得很好,到处逍遥,有目击者看到他频频出现于美
9 `! `# M; G6 Q国著名的哥伦比亚饭店、南卡罗莱纳州大学校园,和美国旅游城市奥古斯塔,企图混迹于前来观看高尔夫大师赛的数千游客当中。 . m1 c$ P) ~# X! J

& w3 B: R) `8 M! V4 t斯坦科夜夜笙歌,每晚都出现于俱乐部、酒吧等夜场,穿着条纹衬衫,打着领带,一副休闲公子的派头。流连夜店的时间从傍晚6点,直至
! a2 g( V+ N' ~+ ]1 h1 d11点打烊。一个吧女对斯坦科印象深刻:“他和每个女人都调笑一番,心情看起来很愉快。有时兴致起来了,会请所有在场的人喝上一杯,
, L9 P7 z8 j0 m  g; p大方至极。” $ s7 L9 c8 D5 t8 W" t% ^3 r
2 M, l9 H& d2 H+ ]7 ]
斯坦科的招摇加速了他的落网,但他似乎对此毫不介意,虽说是逃亡嫌疑犯身份,却从不刻意低调隐藏,反而出没于公众场合以求惹人注2 D1 R3 |) W6 `2 {- k; G
意。斯坦科千金买醉,使偷来的钱像流水般迅速减少,但他依然在众人面前充阔,他自称住在纽约,投资石油和地产,身家百万。爱吹嘘的  E  _0 i. H/ X$ j6 L- C( a& j
斯坦科甚至把电话号码给了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子。夜夜纵情让他开始变得不正常,经常一边讲着猥琐笑话,一边拿着一叠钞票甩在别人脸  q7 K4 V- z# [& U
上。“他好象是钱太多了,急于要把它散尽”,酒吧的招待员说。
+ }/ b5 ]8 e6 w; m/ f
% K& d5 u' {) A: V$ q这场简单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很快就结束了,4月12日下午,根据当地人举报,警方在佐治亚州奥古斯塔购物中心把斯坦科抓获。当时,斯坦
. ?9 U$ w/ V9 E! S' E, E! j8 }& K$ q科吃完饭,走向停车场,四周埋伏的警察一拥而上,斯坦科没有反抗。购物中心经理说:“这家伙看上去一点不反抗。这真是不可思议。”
0 f* F+ \: P$ ?3 H+ U7 z1 v2 m8 Z0 k8 X; J
霍利县警察局发言人克里斯滕森说,斯坦科即将接受联邦法官审问。如果罪行成立,他将面临终身监禁。 
" y) H; ~* K7 a( G  ]
- i* V9 T: B4 G- j: k% S斯坦科案子暴露了美国减刑制度存在漏洞 - n% m, }8 e" j
$ Y8 e' {% A" x! Z( s* e
曾被认为是“改造样板”的斯坦科,却在出狱后一年,在24小时内杀害了两人,并强奸一人,着实让对斯坦科寄予厚望的人大跌眼镜。这引
& k# C, d' w. P* U4 v7 ?! g6 s7 s$ o发了当地议员对减刑制度的质疑:减刑制度一方面鼓励表现良好的犯人重新做人,同时另一方面是否能确保公众安全,不至于让社会面临危$ K' m3 G4 \" q# p* ?
险分子的威胁。
: d- _3 ]2 H& c0 ?
6 _. K6 C/ I% D' ~- Q负责批准斯坦科获减刑的审核小组认为,看不出斯坦科有任何重操旧业的迹象,但相关的调查已经在开展中 。 & [  H: l, C% r+ Q+ I+ d/ i
) B" r$ v4 b0 t/ J" j: x
美国于1996年出台了社会监督项目,在那以前,所有假释出狱的犯人步入社会后,都不用接受任何监管。新计划出台后,相关条文不仅规
& j, H" t2 g0 J! m8 [3 n定,任何服刑犯人至少要服满85%的刑期才能获得减刑,而且余下的15%刑期应当以社会监管、定期报到等形式在监狱外执行。
- G7 @, V  }9 Y$ Z6 Y; ~* L4 p# I! l0 y- ]$ B+ Z$ C
根据该项目规定,获减刑的犯人在出狱后的前三个月内,要戴上脚踝跟踪仪,以方便监管人员随时了解其下落。此外,业余时间不得离开住
$ ]$ V% c( N9 k  |所,有事出外要先打报告申请。如果没犯事,三个月后解除脚踝跟踪仪,但每个月要向监管人报到两次,半年后减至一次。
! U, B& D5 P  R' ^& ~2 @2 x
( h2 n' I# F. R斯坦科出狱后的前段时间表现非常好,每次都准时报到,并汇报自己的情况。最后一次向监管人报到是在凶杀案前一星期。那时的斯坦科已
8 M% q! W+ h( w经基本不受监管限制,行动完全自由。对于斯坦科的犯案,监管人员也很觉委屈:“我们也是人,不可能变成每个犯人肚子里的蛔虫,把他9 [5 E0 k5 U2 o6 `4 Q
的想法摸得一清二楚,知道他什么时候要去作恶。如果说有问题尚待改进,那就是立法的问题,立法者应当把法律再制订得细一点,再细一$ V. q* c1 o) _  Y* O% |
点。” 0 [+ y' I! X( s! ?% h% I$ K

8 q* ?1 Z# b* \% @. h狱中出书自白:他发誓再不回监狱了
, W, F6 o0 H- {) i6 h% X
* V: ]3 u5 b, |% H+ y入狱两年后,斯坦科写作了《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两名刑事犯罪学教授给了他帮助。在书中,斯坦科描述了囚犯! @& z" u  Z0 W/ L" f# {. f7 q+ P
艰难的生活和监狱体制的黑暗,他发誓再不回监狱了。
$ }1 M0 V6 S% [# q5 w7 K5 c
6 K( a  K. S* z. y" J2 S' {他在书中写道:“……一个国家的道德观,是真实还是虚伪,可以从该国对待犯人的态度中清晰看出。美国的犯人数量位居全球之冠,而且- s# p7 s  l7 `
美国的监狱及改造制度,其本质和漏洞有史以来都是争论的热点。”有评论家分析:“该作品说服人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由正在坐牢、有/ D( o' \7 `; V7 a
切身体会的犯人所写,因此有很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 T3 s& J6 S. E0 x% I; A: G, S" Y& |% j6 j- `4 l$ {% j
此书随后在2004年出版,这本书使斯坦科成名了,他被视为美国囚犯的楷模,是改造体系“最可喜”的成果。
# Y6 @8 z! d( l' R  i# O2 d: i
1 k% V1 e* r7 Q8 R$ l6 z斯坦科的好学可不是一般的好学,《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一书仅仅是斯坦科所创作的7本书之一,而只有这一部获
; G- r4 E, K1 S8 g. o$ q得出版。除了这本纪实体作品之外,还有3本小说(虚构了几个狱中囚犯怎样变身反腐英雄的故事);一本关于量刑法例的参考书;一本犯
9 p, B  H* z$ A罪研究心理学;一本自传。 $ M; d, Y1 `( B) \
3 g9 b3 _* q0 o5 ]; {: l0 t
编者后记
9 w+ Z: g& }' C# i
: s0 s6 w# F5 P9 H7 N& y3 R习惯让他离不开监狱?
% k/ S- _# d7 G$ E9 D+ J9 ?5 k7 Z% P# M1 i2 m0 E
斯坦科再犯案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或许是又一次的解雇羞辱,把他带回九年前刚被老板炒鱿鱼的困境,潜伏在理性下的暴力冲动再次抬头;
, G/ y3 B3 a8 A: @又或许是斯坦科不能适应出狱后的生活,正如他早在《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一书中所写的:“……最让我畏惧的是
& o* _  M- O. h7 t6 u" [$ b+ o我将永远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不仅别人如此看我,已经过惯的多年监狱生活,即使有一天我出狱了,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把身上印下的烙
9 {+ p0 k" N2 s; I& }印带到社会,这将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 Z" ?' }* r3 Y1 x; X/ N* a

2 n5 `3 E* R( G这让人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片中的配角老布,与斯坦科一样,同样在监狱服刑多年(老布时间更长,在那里待
! G5 n& O5 M4 y7 t% Q# L8 A: S  d4 U到鹤发驼背才被释放出狱),同样酷爱看书,在监狱图书馆里当图书管理员,同样无法适应重归自由的日子,只是最终解决的方法不同,一( j9 B# o0 }3 y
个是上吊自尽,一个是杀人强奸,重返牢狱。
$ g' V7 _/ L) A% q( U2 Z
% b6 w. L4 f" S1 e6 [% a或许美国减刑制度的完善,不在于向假释犯收紧更多自由,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也不在于立法者绞尽脑汁制订巨细无遗的条文规范,最$ f6 C& D0 V/ e; G3 X! i
重要的是,向在心理上尚未完全做好准备重返社会的犯人提供心理咨询,毕竟那个是他们早已久违了的社会。 2 k+ G+ Y9 M) i" y# O0 e6 u5 t

# J3 f& r) ~1 k+ X9 C. h5 y本版编译 小朗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楼主| 发表于 2005 年 10 月 10 日 18: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云】2核2G云服务器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

一天杀两人强暴一女

  2005年05月08日01:10 信息时报    # @0 K9 q/ `) Q8 ?& q- G

* X$ t1 z9 Q9 Y! P7 j& ?5 J/ t4 @+ H
6 v4 K5 V4 x2 ],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a* A7 R+ J* ~$ V9 ~' [8 \  T

4 |* P( x9 D7 t+ ^  F3 }身穿洁净、橙色衬衣的斯坦科被警察逮捕的时候,仍然保持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5 w. L& l, j* j# _2 E3 I& S

" v; h$ }- U5 y8 m" q9 a

- |3 _) L1 C0 D: w  E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 o& I5 X1 N: a4 N8 B

9 O/ ?4 ?( O, Y! o- `4 Q1 b4月13日,过堂的斯坦科,脚套锁链,脸上毫无表情。
. c1 R1 b0 A" `6 v
% A+ {0 G% I. E) C

! g- K; p4 F& z/ D! L3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C1 V$ T+ g8 h3 c
7 M/ \) H, c% Z. B& _3 g/ c
斯坦科前女友李兹·迈克伦敦,她差点被斯坦科用浸满漂白水的毛巾捂死。 " }' S6 v, N3 r0 q% w6 X) b6 C

4 v4 q: ?% A) l5 R% _5 M# @7 k他曾是美国著名的监狱作家,因为在狱中出书成为名人;
" \' W; x& A# J9 F1 Y3 @
- T& W  N) Q9 G他曾被视为美国囚犯的楷模,是改造体系“最可喜”的成果;
: T9 U. D9 _7 _7 M- ]
$ O" S: b& U5 e7 Z他曾决心改邪归正,发誓不会再次踏入监狱大门;
! v* o& f: D* Q
; {' j2 |6 G& Y! h+ a, A他却在出狱后不久,一天之内丧心病狂地杀害两人,强暴一少女;
: |0 R+ a% q+ h1 m& U5 r) W" B! N- i3 _' i3 U* s
事实证明,当他重返社会后,依旧通不过欲望的测试。
, K2 D7 u) V& t; f( E) \- N) W/ y2 A) i$ T
4月10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霍利县图书馆管理员劳拉·林在家中被发现双手被领带反绑,扼死在床。 # D# i& B% n+ x+ m8 n! G* s, b
; O& P- b5 B  m- B) c
11日晚,劳拉的朋友、74岁老人亨利·李·透纳在寓所,被人开枪打死。 . }; C8 K* S9 m4 J& v
- l$ E! B  o  H
同一天,一名15岁少女报案,称自己遭一名男子强暴。   `- C' K2 f6 {* w* R

: u6 ]- K2 h1 s% t3 p$ b2 l+ p这三桩案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斯蒂芬·斯坦科,在24小时内作案3起的斯坦科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曾是美国著名的监狱作家,因为在狱中( \: I9 y6 o; z. \' t
出书而成为名人。% B" V1 q  l' l& |

( F& r/ K5 q; [) L$ `/ ?5 g1 N. N8 U斯坦科的邻居们吃惊不已。他们说,斯坦科在出狱后一年里表现良好,坦率地向人们说明自己曾是囚犯,愿意重新做人。这究竟是怎么回& N% ?6 x9 i! K; z) l
事,本来信誓旦旦,决心改邪归正,发誓不会再次踏入监狱大门的他,为何又亲手把自己送进大牢?这个长篇的故事首先要从斯坦科的个人8 Z& e2 y8 P4 n; `
经历说起。
6 f$ q" Z* b; @$ g- m" o% M$ O4 R; g( b; q: m
哥哥的死,造成他亦正亦邪的双面性格6 ]& R) I( G3 S
- V+ D7 K9 i; u. C
从斯坦科的童年经历中,似乎看不出任何让他长大后变坏、甚至成为杀人犯的端倪。 ; D0 y) w7 W2 C) u
3 t7 ], k2 o1 `5 v
斯坦科是家中的老幺,上有4个姐姐和兄长。父亲是跟随部队四处为家的美国海军战士,因为父亲的关系,斯坦科于1968年出生于古巴关塔
1 P6 q8 `8 D& K3 @5 Z那摩的美军基地,早年的童年生活在古巴这个异乡中度过。 - o8 {' X4 F4 t

/ v8 a1 K/ m5 s9 R" i, {1 {长大后,斯坦科返回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省府查尔斯顿上高中。校园时期的斯坦科很乖巧,昔日同学方默评价他“从不惹是生非”,但并非不
' z* q2 z1 \3 D% }8 X合群的孤僻学生,相反,他很受欢迎(尤其是女生),还加入了一个学生精英俱乐部,“那个俱乐部的人出来后一般是老总或企业家,很少
) y/ [5 I+ F9 ]$ C2 T是监犯”,方默说。
- Z# L+ u2 T5 D
$ M' g1 ]+ u5 H2 V$ |% g: a3 k高中毕业后,斯坦科的人生一度陷入迷惘。他曾向当时的女友诉苦,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的愿望是当兵,像父兄一样,但美国空军拒
7 `& n3 W3 N, h* v1 |绝了他的报名,因为视力的原因。沮丧的斯坦科返回与父母同住,闷闷不乐地干起一份推销员的工作。
4 C: K: x2 O9 m/ C$ p8 s! I
! G; `. C: a, B8 N6 L. H; u1992年,斯坦科遇上了相处时间最久的同居女友李兹·迈克伦敦,但4年后,他们分手了。李兹声称难以忍受斯坦科的双面性格:“他有时彬
) u8 F" V2 n% a. N: B8 _彬有礼、衣着考究、待人和蔼,但有时又露出暴力倾向的狰狞面目。前者的原因是他长在一个知书达礼的家庭,家中成员都很爱他,对他倾5 P. ~, T& l  G4 o; u; {" c+ I5 X
注了不少心血。而后者的证据是,他不止一次向我施行暴力:把我禁锢在家,甚至捂我的口欲置我于死地。” 1 T6 q( f. Q* B6 r" F4 C4 }2 q" y$ w

; @" w9 _, x- t* U) b8 j造成斯坦科这种双面性格的原因,可能缘于哥哥的死。那是一桩离奇的凶杀案,到现在依旧找不到凶手或行凶动机,那时斯坦科只有15岁,
  ?- @4 I; t/ `, I但至今,他一直无法跨越这道心坎。
2 P  r9 z8 a( H8 w, H7 q! q8 n% N( K  R# j5 p
李兹说:“我想,他哥哥的死对他影响至深,他却从未为此接受过心理咨询。而且自此后,家庭气氛也发生了一些转变,遭遇丧子之痛的父- ?( H2 W( d* P$ V  W  M7 s0 V
亲,望子成龙之心更加迫切。他为家中孩子制订下成才标准,如果不达标,就不是一个好儿子。这时的斯坦科最需要心理辅导,但他没
1 ?: W! {( ]$ L, d" F7 N& r有。”
/ e3 I; y. S3 k) Z' O1 ?& _6 T  [+ n% ?& B1 s
自哥哥死后,斯坦科与家人的关系日益弥漫着火药味,1995年,他被家里赶了出来,无地方住的斯坦科搬到了李兹家。 / K) }  Z& e' A0 b6 f# p8 {

" c0 B# j# O( u- U2 b8 m斯坦科的性格慢慢在变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身负两项罪名——大宗盗窃和违约。“他变得沉溺于撒谎,有时说着说着,连自  ~$ K8 B7 y- W5 _( a/ z
己也分不清什么是谎话,什么是真实。”李兹说。 $ k8 s) a0 y. ^+ W
- E$ B+ g: x" E( C7 n0 s
斯坦科的谎言人生是从伪造文件、保险单开始的,开头还不是什么大罪名,但后来随着生活日益不如意,斯坦科性格中的阴暗部分开始变本
3 u0 `, k$ `+ z; }/ ?6 q3 b. Z) E  u+ e加厉。
% y* w, r/ P- b  S! R3 n0 S# {) ^2 c& u. [
1996年,斯坦科被老板炒鱿鱼,原因是他施计偷走店里多部轿车,卖给地下工厂,合谋建立一个秘密的二手车倒卖网络。 3 D& u0 m) k5 A3 k, h" T2 Z

' @% X4 q' A) h6 Q回到家后,他把怨气发泄在李兹身上,一踏入家门便破口大骂,话语中充斥着侮辱性字眼,李兹威胁要把他赶走。恼羞成怒的斯坦科于是拿& A% I3 H7 f  N1 o' o) e6 K, d* r
起一条毛巾,浸满漂白水,死命捂着李兹的口,欲把她闷死。幸亏李兹只是晕过去,斯坦科把她绑起来后,自己去洗了个澡,开着偷来的车; K& F+ b  P+ B' ~' ?0 K5 s
就出去了。李兹醒来后,设法为自己松绑,并向警方报警。警察在一家汽车旅馆中捕获了斯坦科,并以绑架和人身殴打罪名将他起诉,斯坦$ N0 }. B  w' Z) k# e5 A
科爽快地对罪行供认不讳。法庭最终判了他10年监禁。 1 b# D7 V4 ?+ R" O

/ u; `+ c. N! \6 D! `1 u) L. o出狱后,开始了一段悲剧性的图书馆情缘
1 h- l( m' K7 u- c
8 r4 _2 g3 g- k: s/ k0 }据狱卒伯博·沃德回忆,狱中服刑的斯坦科中规中矩,很少打架闹事,相反,他很爱读书。斯坦科充当图书馆管理员、狱中大学助教等文职,
, m* V! ~% s; V* Q( `积极参与教育领域事务。为了帮自己减刑,斯坦科还努力在狱中研读法律书籍,他多次以表现良好为由,提出缩短刑期,但都被驳回。 1 U' G( h1 ~. k& g( |7 N! c) w7 D

- B* B6 p/ O+ U* Z( v斯坦科没有气馁,大的要求不能满足,他就打些小官司。2000年,斯坦科告赢管教部门,申诉在狱中工作的薪酬不合理,监狱后来补偿支付
1 o9 A  |- _3 x( ^给他5.69美元。 ( ^* _# P$ @# i* l& P2 U8 k, E- Y! d8 u5 L
; U: b4 v/ R8 Q
两年后,斯坦科开始着手写作《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两名刑事犯罪学教授给了他帮助。此书随后在2004年出版,
  p: F9 g$ U# K' s2 o) B) l这本书使斯坦科成名了。
' x6 R; h6 @6 Q2 l( m$ q- M' i' ]0 D2 B( M& ^* v- d& Q
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和在社会上造成正面影响,斯坦科服刑8年半就是在一年前就获释出狱了。 + a1 f  v: s5 m. j" ~- M0 a

( ]+ Z3 M' \5 `0 c* C, ~9 L曾作斯坦科辩护律师的哈里·德佛,认为斯坦科其实是一个心头颇高的人:“他厌恶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但污浊的案底让他只能得到低下的" F6 R9 q8 o& {, g6 t
工作,这使他很有挫折感。”出狱后的斯坦科一边干些体力活,一边继续自己的研究写作。于是,图书馆便成了他老跑去的场所。一段凶杀
. M5 S( b5 L( o9 A1 U9 a案的契子也因此埋伏。
1 H) E  b# M! t1 S! z8 u) F* l6 F7 K- f5 N. G6 G, W6 T! t% I: e0 X7 a
斯坦科爱看书。他经常去霍利县图书馆,在那里他认识了43岁的女馆员劳拉·林和74岁的老人亨利·李·透纳。劳拉与斯坦科在兴趣上有不少共
/ b& p* y: f( K) \1 X' p通点,比如他们都很爱阅读。劳拉的前夫克里斯·林认为,是劳拉好善的性格导致斯坦科如此容易趁虚而入。“劳拉总是乐于向人敞开心扉,  _' _0 H. K# [* Q5 Q
甚至敞开家门,她只看到人身上好的一面,其内心总相信人性本善,无论何时都应该给别人一个机会。”
1 u0 r* Z" s3 g6 D! n; M; d& f* }  X& O0 A5 l! Z, A- d$ Y
透纳,退休将近20年,自17岁高中毕业后一直服役于美国空军,官至军士长。透纳是劳拉的学生,经常邀请劳拉到他家做客,劳拉有时就偕
/ A4 p3 l2 h/ k* }同斯坦科一起前往,三人经常一起讨论问题。 , o3 `* |2 A3 m

- D' z7 Y  P* G9 a6 @' K& H" l后来斯坦科与劳拉·林同居。据劳拉的朋友说,劳拉从未对斯坦科有任何微词,相反,她把他视作“完美的人”。两人的感情曾一度非常要
" I" w2 K9 t4 z好,斯坦科每天至少去一次图书馆,并接劳拉下班。他亦从未向外人掩饰他过去的身份,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曾坐过牢。所以,劳拉对斯坦
  i3 ]5 l2 f9 V' {科的背景非常熟悉,更添加她对他的信任。克里斯·林认为,斯坦科把自己的案底告诉劳拉,就是为了赢得她的信任,“我第一眼看到他,就
" c) _, G0 G6 k+ m& [/ e觉得他是个很世故的人,我并不喜欢。每当我和他对望时,他总是马上移开眼神,仿佛怕被我识穿他的内心。”斯坦科曾对劳拉说,他去图
/ O0 j' O; |  g& L0 E5 n  w8 S书馆是为了搜集资料再写一本有关监狱日子的书,希望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劝戒别人不要行差踏错,像他一样进牢房,过那种暗无天日8 ^# I& i# q5 f  F
的生活。
, x% h$ d3 M+ |
" n# Q& k, N3 E  [2 ?后来,劳拉为斯坦科介绍了一份法律顾问的工作,但向雇主隐瞒了斯坦科曾坐牢的经历,也没有明确讲清斯坦科的法律知识只是自学成材。
1 j& [  w. y- e- Z4 q雇主康妮·普拉丝知道真相后,马上就把斯坦科解雇了。这让斯坦科恼羞成怒,也大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的情绪变得非常暴躁,情形与86 X2 u* d) m+ s' a0 k& I) [' [0 ~
年多前刚被解雇时极为相似。
% p, j" r( u- p  X0 H9 K7 Z; @* O$ @) l
斯坦科与劳拉发生了激烈冲突,劳拉忍受不了,跑到透纳家诉苦。跌入灰暗情绪的斯坦科,暴怒起来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4月10日晚,激& h* P9 I/ A$ K  i" h  Y
烈的口角爆发,斯坦科用领带把劳拉反绑起来,扼死在床。杀死劳拉后第二天,潜入一当地女孩家中,实施强暴,并差点把她扼死。当天晚% D( }2 q' @; v+ a" I9 Q; w
上,斯坦科又去了透纳的寓所,开枪把透纳打死。 % Y) g! R) j2 r, P

; y7 P* W) Z& r7 U0 s: J案发后在当地引起恐慌,霍利县警察局发言人安迪·克里斯滕森说,“犯下这样野蛮罪行的一定是武装歹徒或者危险分子。”警方立即搜索了: D1 E5 M, ?6 I
斯坦科的住宅,发现他蓄谋已久。霍利县警方向全国发出通缉令,悬赏10000美元。
& B$ N) h' q: h& J6 U8 f* W$ X" D7 Z- Z6 e& l
逃亡生涯不忘乐逍遥,千金散尽重返监狱 ) {* @. G- D" }2 k) g$ U: g' i: V% L

- l" a. Q) a! ~0 ?0 [% J斯坦科逃亡时偷走了劳拉的福特黑色卡车和700美元现金。作案后的斯坦科心情似乎恢复得很好,到处逍遥,有目击者看到他频频出现于美
& |5 @9 }! O0 I1 u0 N- x4 G! {2 n国著名的哥伦比亚饭店、南卡罗莱纳州大学校园,和美国旅游城市奥古斯塔,企图混迹于前来观看高尔夫大师赛的数千游客当中。
& U3 T$ E, v" X5 `. B0 Y3 v
4 [. w5 b, u( t. X) s! H斯坦科夜夜笙歌,每晚都出现于俱乐部、酒吧等夜场,穿着条纹衬衫,打着领带,一副休闲公子的派头。流连夜店的时间从傍晚6点,直至" o2 r5 [! J2 `5 ^8 \/ W9 ?
11点打烊。一个吧女对斯坦科印象深刻:“他和每个女人都调笑一番,心情看起来很愉快。有时兴致起来了,会请所有在场的人喝上一杯,
0 d" e, K7 @. \# ?5 @" h大方至极。”
0 o# v% m, i! ?0 J: V4 O
0 N: {( T, b. I5 q. B斯坦科的招摇加速了他的落网,但他似乎对此毫不介意,虽说是逃亡嫌疑犯身份,却从不刻意低调隐藏,反而出没于公众场合以求惹人注( T- d% Q! h2 W* q# Q3 Z- ]; B; ]* W
意。斯坦科千金买醉,使偷来的钱像流水般迅速减少,但他依然在众人面前充阔,他自称住在纽约,投资石油和地产,身家百万。爱吹嘘的
/ l7 V/ S6 l0 z8 ]6 M  Y斯坦科甚至把电话号码给了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子。夜夜纵情让他开始变得不正常,经常一边讲着猥琐笑话,一边拿着一叠钞票甩在别人脸! R8 K) R) Q5 Z1 ], S
上。“他好象是钱太多了,急于要把它散尽”,酒吧的招待员说。
# X0 m: @5 c1 U  H3 S: t2 d
- m* c6 X8 H% R- i. m* {这场简单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很快就结束了,4月12日下午,根据当地人举报,警方在佐治亚州奥古斯塔购物中心把斯坦科抓获。当时,斯坦5 [& y* m/ E& V+ L; e' @( {; _
科吃完饭,走向停车场,四周埋伏的警察一拥而上,斯坦科没有反抗。购物中心经理说:“这家伙看上去一点不反抗。这真是不可思议。”
4 z7 e# c5 b/ F: A! |" H  [0 v( T5 i& J& P* k+ [
霍利县警察局发言人克里斯滕森说,斯坦科即将接受联邦法官审问。如果罪行成立,他将面临终身监禁。 
6 D4 X2 E2 V( Y1 ^+ E& S9 z5 M' ?2 r+ r" K: E+ h
斯坦科案子暴露了美国减刑制度存在漏洞 , @9 j, ~7 d# k$ H
* i  H0 W3 t2 F
曾被认为是“改造样板”的斯坦科,却在出狱后一年,在24小时内杀害了两人,并强奸一人,着实让对斯坦科寄予厚望的人大跌眼镜。这引
6 o$ {% ?* `. K' i发了当地议员对减刑制度的质疑:减刑制度一方面鼓励表现良好的犯人重新做人,同时另一方面是否能确保公众安全,不至于让社会面临危! |; `% G5 Q+ c- G6 f4 k
险分子的威胁。 & `6 z1 Y! l/ O* K- }. @

/ c% s6 r  c& q8 A. Y3 G) b0 N( N负责批准斯坦科获减刑的审核小组认为,看不出斯坦科有任何重操旧业的迹象,但相关的调查已经在开展中 。 6 U/ ?. J4 `: X

7 V0 j- q; H/ X% `4 j7 o5 ~美国于1996年出台了社会监督项目,在那以前,所有假释出狱的犯人步入社会后,都不用接受任何监管。新计划出台后,相关条文不仅规
+ U7 p+ d7 A( e- }1 I/ O. Z  \) _定,任何服刑犯人至少要服满85%的刑期才能获得减刑,而且余下的15%刑期应当以社会监管、定期报到等形式在监狱外执行。
" |) o4 l  x3 A+ l$ p3 p- _% u2 ^& M/ R% Y
根据该项目规定,获减刑的犯人在出狱后的前三个月内,要戴上脚踝跟踪仪,以方便监管人员随时了解其下落。此外,业余时间不得离开住
, ^+ A% H! \3 G1 k1 k- ^所,有事出外要先打报告申请。如果没犯事,三个月后解除脚踝跟踪仪,但每个月要向监管人报到两次,半年后减至一次。 2 X5 B7 q* A; `9 S# c: [

, d! B/ H) v2 e9 b, b. B斯坦科出狱后的前段时间表现非常好,每次都准时报到,并汇报自己的情况。最后一次向监管人报到是在凶杀案前一星期。那时的斯坦科已
# {" T% K8 x/ D2 u3 \5 O0 \# f0 E经基本不受监管限制,行动完全自由。对于斯坦科的犯案,监管人员也很觉委屈:“我们也是人,不可能变成每个犯人肚子里的蛔虫,把他
7 H$ `, e/ f9 }3 ^的想法摸得一清二楚,知道他什么时候要去作恶。如果说有问题尚待改进,那就是立法的问题,立法者应当把法律再制订得细一点,再细一
) D5 \6 d7 S7 v3 i点。” & P6 X' F0 u  t4 {* e( N

5 R! F- M# \7 F3 I5 f7 `2 S$ [6 f1 V狱中出书自白:他发誓再不回监狱了
  g( j  ?/ U6 f1 B4 t7 I& k4 T7 e8 o, R. f
入狱两年后,斯坦科写作了《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两名刑事犯罪学教授给了他帮助。在书中,斯坦科描述了囚犯! G, Y3 ^' G  T
艰难的生活和监狱体制的黑暗,他发誓再不回监狱了。 2 m/ R1 p- m! R! t- G& J& g$ _

. e) n. l  _, I, R" U& p& c  {; O他在书中写道:“……一个国家的道德观,是真实还是虚伪,可以从该国对待犯人的态度中清晰看出。美国的犯人数量位居全球之冠,而且
; E3 }- G. w, _美国的监狱及改造制度,其本质和漏洞有史以来都是争论的热点。”有评论家分析:“该作品说服人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由正在坐牢、有/ e3 R: r8 U, y: M, y* p2 `- u2 [5 g! D
切身体会的犯人所写,因此有很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 J+ |1 y% G+ z' A4 A3 ?
# e9 g, d, r4 b  x0 k. G
此书随后在2004年出版,这本书使斯坦科成名了,他被视为美国囚犯的楷模,是改造体系“最可喜”的成果。   \0 _9 P$ M( E6 }9 R
- W4 s$ @8 ^6 J9 f
斯坦科的好学可不是一般的好学,《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一书仅仅是斯坦科所创作的7本书之一,而只有这一部获
( [' Y/ M, ?& |7 G$ i6 n得出版。除了这本纪实体作品之外,还有3本小说(虚构了几个狱中囚犯怎样变身反腐英雄的故事);一本关于量刑法例的参考书;一本犯  r2 E8 o. l% p# x
罪研究心理学;一本自传。
! l% B1 x1 c: s0 U, ^5 N7 N, q/ _- R- c
% o) p  ~) v4 u编者后记
$ M! V/ x3 r: W( `/ `7 F, b' w% }4 n6 H3 g$ @# E/ q( Z# d
习惯让他离不开监狱? : T. |1 Y$ t8 `- r6 s

; a& ?9 F+ R  ]  B& t: n斯坦科再犯案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或许是又一次的解雇羞辱,把他带回九年前刚被老板炒鱿鱼的困境,潜伏在理性下的暴力冲动再次抬头;
. c3 _: p6 u" R1 P- L又或许是斯坦科不能适应出狱后的生活,正如他早在《监狱生活:一个知情人眼中的改造制度历史》一书中所写的:“……最让我畏惧的是
+ P% D2 D# i1 R4 v8 u& h6 P我将永远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不仅别人如此看我,已经过惯的多年监狱生活,即使有一天我出狱了,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把身上印下的烙( z* D* u$ `& L* F
印带到社会,这将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3 ^1 x- L6 ^. a9 [" n: Q' ?9 _+ v# \8 S7 L, {2 G, T" K
这让人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片中的配角老布,与斯坦科一样,同样在监狱服刑多年(老布时间更长,在那里待, z+ n) v$ M9 D/ U, Z
到鹤发驼背才被释放出狱),同样酷爱看书,在监狱图书馆里当图书管理员,同样无法适应重归自由的日子,只是最终解决的方法不同,一
' E0 S" X. J. e' x' c- J个是上吊自尽,一个是杀人强奸,重返牢狱。 1 q" U0 e/ ]3 _  o; j
: m: [  [( o. G/ G2 e
或许美国减刑制度的完善,不在于向假释犯收紧更多自由,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也不在于立法者绞尽脑汁制订巨细无遗的条文规范,最- n0 K( k0 c) _, P: [7 G1 o+ G
重要的是,向在心理上尚未完全做好准备重返社会的犯人提供心理咨询,毕竟那个是他们早已久违了的社会。   t5 @' Y4 B( E& W$ u- y* j; _
0 k- o! n" F1 W& K5 p
本版编译 小朗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25 日 15:47 , Processed in 0.0428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