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 X2 l+ j( W! w; v$ R3 k
, Q2 W7 E0 Z1 H( f/ N$ y 5 A. x+ h$ i4 m# k- S; e) u- a
; B, j4 I# P7 K+ w* |5 g* f) Z
南海石油分布图(黑点为石油,白点为天然气) m2 L/ f( G, a# j# _! b7 d4 ?
渤海有油、南海有气
( P4 v" h; C, d: Y* P1 S “到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期间,预计海油产量将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对于不久即将实现的5000万吨大关突破,李绪宣的微笑里显露出底气。作为中国海油海洋勘探的技术负责人,李绪宣对于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充满了信心。
$ g% a% g& v" k0 _/ R 以2008年为例,中国海域主要勘探区达到25.7万余平方千米,探明储量2102百万桶油当量,其中包括原油1400百万桶油当量。 U: S1 }/ m( b0 [ R
油当量是按标准油的热值计算各种能源量的换算指标。中国又称标准油。1千克油当量的热值,联合国按42.62兆焦计算。1吨标准油相当于1.45万吨标准煤。
2 B) [: u/ }$ O% e 在2102百万桶总量中渤海湾探明储有1065百万桶油当量,占全部探明储量的50.67%;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分别储有614百万桶油当量和348百万桶油当量,共占全部探明储量的45.79%。东海探明储有75百万桶油当量,仅占全部探明储量的3.57%。- U/ [% Z) A* d$ ^3 F+ `, C& v# y
而在25.7万平方千米的勘探区域中,渤海勘探4.30万平方千米,南海西部勘探7.34万平方千米,南海东部勘探5.54万平方千米,东海勘探8.54万平方千米。从勘探区域和探明储量上比较,显然,渤海湾和南海海域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3 r* s) x7 | B( U 此外,在渤海湾探明的1065百万桶油当量中,原油占934百万桶。而在南海西部海域探明的614百万桶油当量中,原油只有246百万桶。0 t& x P+ B3 s5 O2 v4 `1 o& c
在净产量方面,2008年油气产量合计每天46.64万桶油当量,其中原油为每天39.81万桶油当量,天然气约为每天1.1百万立方米。在这1.1千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中,仅南海东部海域就贡献72.24%。7 @$ A7 h( B+ t! |$ g& z
从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上可以明显看到,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18米的渤海海湾聚集着大片已开发油田,其中包括锦州凝析油气田、绥中油田、秦皇岛油田、渤西油田群、埕北油田、渤南油田群以及渤中油田等。而在更为广阔的东海海域则只有春晓油气田和平湖油气田。
' {) j% e: O$ Q7 t T9 t. \ p 在南海海域,近海油气田的开发已具一定规模,其中有涠洲油田、东方气田、崖城气田、文昌油田群、惠州油田、流花油田以及陆丰油田和西江油田等等,但更为广阔的南海深水海域仍尚待开发当中。
3 d: @$ J4 ^8 D, h6 z “渤海湾主要优势在原油,南海海域的优势则在天然气。”分析渤海湾和南海海域各自的优势,李绪宣这样总结。
7 R/ j1 t, v( y: q$ ]2 Z3 O 南海是中国的“小波斯湾”
% A2 T0 T$ L2 w/ B$ s 值得注意的是,到2007年末,全球已有132个地区直接或间接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海洋有84处,通过海底钻探已成功在20余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2007年5月,中国在南海北部神弧海域成功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
8 G& _ }, ?! _% d+ V/ {! ?7 r4 U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因此又被称作“可燃冰”或“固体瓦斯”、“气冰”。/ H/ ^3 u9 x* H7 h
在2000年至2005年的勘探后,中德合作项目的技术人员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3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
; }& U& Z5 |3 Q, `" Q9 x; @5 h' @& @ 参与该项目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根据初步勘测结果表示,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相当于中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2 o4 K; ^' D8 | 而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温度低于4摄氏度、即深海沉积层的温度中,由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深海沉积物中形成。8 ^5 Z5 `2 \3 \+ {# o+ I4 b8 `9 j
虽然今年中国海油仍然将主要力量放在渤海湾海油产区,但是在李绪宣的眼里,广阔的南海海域必然成为中国未来海洋油气的主要产区。
/ H& q Y. P9 \- Y5 W3 ` 此前的8月19日,中国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在向股东们的半年致辞中印证了李绪宣的底气和自信。
. \" [- s% i% k# ` 傅成玉将中国海油产量增长的来源归结为三条,第一是核心的中国近海区域在经历几十年的作业后,对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已经有深刻的认识。2010年上半年,又在多个新的领域取得勘探突破,特别是取得一个大型发现“蓬莱9-1”,另外还有多个中型发现。
+ ?! u s- C, F# m. ]3 L2 \! } 此外,中国海油以及合作伙伴对“流花29-1”的新发现也为未来南海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了解,“流花29-1-1”井估计日产天然气5700万立方英尺。而之前比较大型的“荔湾3-1-2”和“流花34-2-1”日产天然气分别为5300万立方英尺和5500万立方英尺。1 G. f! U; T* x
深海开发一直是一个高回报的领域。除了深海区油气储量占未来可供开发油气储量的90%外,深海油气勘探成功率也很高:墨西哥湾是30%以上,巴西坎波斯湾是50%。一旦发现油气储藏,规模一般也非常巨大。从深、浅海区单井储量来看,比例约为159:7。
: i5 _$ {- ~8 @8 E 宋恩来则表示,南海占中国海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吨,被外界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 r+ p) w/ y: {$ B* k: a 150克原油的开端 O8 e5 u% o- ]& T/ M- i9 h
虽然中国人在郑和下西洋时就开始了洲际海洋探险,但中国并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相对西方尤为落后。
% w" ~' b/ e2 \* V2 @+ h 以莺歌海油苗调查为起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走过54个年头。莺歌海位于南海海域。1956年,海南岛莺歌海村渔民报告,称在海岸外发现油气苗。随后,原石油部组织专业人员赶赴该地对油气苗展开调查。
1 t/ w6 W9 p7 N2 j- M; R0 d2 ?) n 在访问了上百个村落后,调查人员确定了39处油气苗点。此后从1958年到1960年间,工程人员开始在莺歌海地区钻试探井,在驳船上架起三脚架后,用钢丝绳加滑轮在套管内用冲击钻打出两口22到26米的浅井,捞出150克原油。9 s7 ~/ j" ~5 J) b+ O& b% w* N
此后,越南战争的升级打断了南海油气的勘探作业。1972年越战结束后,原燃化部决定重新上马南海项目,并从陆地油田调派技术人员和设备,并选择湛江作为勘探基地,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开始对南海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
2 U: P- ~6 Q9 Q ?- _; \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渤海以及东海等地进行物探和局部钻探开发,虽然研究人员逐渐完成了近海区域的石油地质调查,但一直到1981年中国仅有3个渤海地区的小油田投入实验性开发,累计生产原油96.3万吨。
2 V4 w& t" _! F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海洋石油事业开始采取对外合作的方式,希望用国内的海上油气资源和市场优势,吸引国际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1 J8 N7 K8 t% H6 ]
198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中国**屏蔽**宣布将进行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招标。数十家外国公司做出投标响应,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同年,中国海油应运而生,代表中国执行对外合作业务。
4 E0 Y2 j+ l/ B1 x$ A 此后,中国的海洋石油开发取得长足进展。到1996年,海上原油产量达到1718.4万立方米。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与部分国外公司合作相继在渤海湾发现并开发“蓬莱19-1”等特大型油田以及曹妃甸油田群,在渤海湾实现年产原油超过1500万吨,成为继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之后中国东部第三大油田。
% \4 N h6 }5 [4 _- s9 w 到2007年,渤海油气产量和储量达到一个新的增长期,正在向年产3000万立方米的目标靠近。目前,渤海油田和南海东部油田已经成为中国海上两大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y9 J5 v2 m" b8 Z
不过,如此巨大的开发对于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来讲,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 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U1 ]! k! K( `& G: ` 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4 _6 w5 q$ n( u* x) }2 j, g
海洋钻井从313米到3051米
. X$ ` o( s: y3 {, M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深海的认识正在越来越深。如何跟上世界深潜的节奏,乃至进入领先位置,考验着中国人。2 B m" G- E* d1 G9 r
一方水池,平淡无奇。
9 V- }+ C) p6 Z: T 像是个大号游泳池,只不过装了相当于“水立方”主泳池6倍的水。
& c" D) u1 E0 V' [ 葛江涛、刘耿、林歆报道说,这里是上海交大的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海洋工程水池”是一片仿真海洋,0.5米高的波浪,对1:100的模型而言,就相当于50米高的巨浪;池中40米最深处,相当于4000米深的深海洋底。
- b5 j( Y5 I( ^3 Q+ K 建筑规划需要沙盘,飞机设计要有风洞,海洋工程需要这么一座水池。那些曾令中国人自豪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下水前都曾在这里预演过。 T/ O N8 `7 g+ J
水池中,“海洋石油981”的钻井平台模型格外引人瞩目。& d- e) N! b( T% _1 b
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深水油气作业经验的积累,世界海洋油气行业对深水概念的界限也在不断改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已经从超过300米水深发展到现在的550米至600米以下。
1 f. {5 W$ v, M0 ^ 自1947年美国成功钻探人类第一口海上油井后,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逐渐从浅海扩大到100至500米的中深海域、500至1500米的深海、超过1500米的超深海,今天先进国家的力量已经集中在3000米以下的“超级深海”。
% p$ b$ P. K/ K8 [2 a) u “目前世界海洋油气事业集中在深海甚至1500米以下的超深海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的研究人员陶维祥对本刊记者说,随着海洋油气事业的进步,专业领域常用的“深水”一词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20 世纪70 年代深水最低界限为100米,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使用300米至今。但2003年美国矿管机构又将深水区定义为水深大于450米。
6 n, E; |+ e f7 _, | 墨西哥湾见证了人类探索深海的过程。1975年,壳牌公司在密西西比峡谷水深313米的地方发现海洋油田,墨西哥湾的深海油气开发由此发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类油气勘探一直没有超过500米。$ m- S& V% Q L. T$ D, e
陶维祥说,一直到1997年以前,墨西哥湾1200米以下的勘探井还不多。但是到2000年,这一地区已有一半以上的勘探井超过1200米,两成超过1800米。人类海洋钻井的纪录从1996年的2320米也快速增加到2003年的3051米。
. b0 ?2 O5 o! J* n 伴随勘探水深纪录的刷新,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纪录也迅速变化。
4 A: Q% r: O- X. v% e, K) f/ A 1999年,在巴西出现了1853米的世界最深开发纪录。2000年,在墨西哥湾出现了1481米的开发深度,但2002年,墨西哥湾的世界纪录就变成了2197米。
! F( M/ G* D" x* C0 n% E 目前从开发成熟度讲,世界海上产油区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中东的波斯湾,欧洲的北海,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等海洋油气田。而非洲,南北美洲、北大西洋海岸、地中海沿岸、澳洲以及欧亚大陆架等广阔海域的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正方兴未艾。! c& ~) Z4 u q+ A$ R
墨西哥湾、西非的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已经成为深海油气开发的主要战场,那里90%的海洋油气取自深水海域。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世界能源署曾预测,未来世界海洋油气储量44%来自深水,总量可能超过1000亿桶。2 z5 V7 P* ~* ^* S& \6 l* w6 O& J
深海油气勘探往往需要耐心。再以墨西哥湾为例,1995年之前的几乎20年间,深海区域的发现非常缓慢,在90年代初期的年均发现数量还出现过下滑。但1996年起就开始成倍增长。: D- J; M, g! G
; G2 Y& S9 u2 v4 ? 海洋的未来 q/ E9 ?% j* R' Q/ m9 j
“懂得海洋开发的人,会把"981"同航空母舰一样看待,这是开发海洋最重要的装备。”在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魏跃峰说。5 e) n. j$ l$ T) ]3 `
不仅仅是“航母”,一支“深海舰队”正在成形,并在世博会上悄悄“亮舰”。在上海世博会石油馆展厅的一个角落沙盘上,有3艘造型特殊的船模型:其中一艘是“海洋石油981”,另外两艘是“海洋石油720”深水地球物理勘探船、“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它们分别承担深海油气勘探、开采、运输环节。普通观众或许只是走眼而过,但将来汽车里烧的燃料或许正来源于此。
2 M- b9 d5 z* M* _9 b2 Y “交大水池主要模拟的就是被列为世界三大恶劣海域的中国南海。”魏跃峰的同事许鑫表示,这样实验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 V, Z$ t1 w8 M, {7 R I' l 除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深水试验池,目前中国海有两个大型海洋工程建造场地:青岛海洋工程场地以及正在建设的珠海深水工程场地。中国最早开发成功的荔湾气田的生产设施大多来自后者。+ R# M# s! D Q: a
全球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田已占60%以上,特别是水深500米至1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已成为多数海洋油气经营者重要战略资产的组成部分,深水是未来世界能源的主要接替区。
; I. H1 }, q! Y* p% ]3 Q 而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则认为,2020年,原油进口就可能占消费量70%至80%,中国急需寻找一个能源接替区。+ [. `& ~# _/ O
另一方面,中国造船市场目前严重产能过剩,借助海洋工程转型,成为一个历史契机。而且“十二五”的关键词就是“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把海洋工程设施列入“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新兴产业中,重点发展海洋油气钻采装备。
* b9 A+ D6 K/ l; A, Y& O7 u5 b 中国深海工程技术处第三军团6 e$ y# y4 {3 V* ]- l) x5 Y
“深水油气勘探活动具有高成本、高技术、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正是因为深水油气勘探储量规模大、产能高形成的高回报特点才促使人们不断地向深水发起挑战。”陶维祥分析说,开发资金明显增长已经成为深水区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特征。$ H6 x! g$ H% u1 K5 g2 w0 ?
“比如2001 年已经投入开发的西非吉拉索尔油田的开发投资就高达28亿美元。”陶维祥说,因为恶劣复杂的环境和地质储藏特性,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向来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以及高回报的“四高”特点。! S$ S0 J& x& r+ u
今年发生在人类深海油气开发的发端之地——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就印证了高风险的特点。而随着深海海域竞争日益激烈,其准入门槛也会越来越高。
9 a: z4 c; e5 z- K! w! C 深海工程仍是人类尚未完全掌握的一个尖端技术,其复杂程度甚至高于航天工程。例如,人类已经建立了航天空间站,但水下空间站的建立尚待时日。, ]1 X8 o+ s- @' d" R9 A
墨西哥湾一场138天的灾难和一份46页的报告提醒人们,深海仍存在着人类技术的许多盲区。
4 i( \ N6 l+ ~" ` M5 A w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个技术梯队中,欧美企业处于第一军团,是海工设计和关键设备供应商;日韩和新加坡在第二军团,扮演总建造商的角色;中国尚在第三军团,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3 ?* }8 r r n9 I$ p
这一情况在“海洋石油981”的舾装阶段尤为明显。所谓舾装,是指船体主要结构造完之后安装锚、桅杆、电路等设备和装置的工作。
, ~- |) B. `2 q 中海油拥有“海洋石油981”的知识产权,但只有船体、外壳是中国制造,井架、立管、采油树等设备是向国外采购的。舾装前是中国的,舾装后是国外的。$ L8 T$ z9 A1 S1 x$ G! K) A
而从全球情况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深水油气实践经验的积累,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新技术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2003年水下生产新技术有2100多套,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5700多套。
0 G( @( J2 m) E% { 中国人对于深海的努力也许还要增加。# [; ~. O8 [: z* c I9 o% C
; w# e7 H/ w8 I&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