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V9 h2 b1 v" [3 g; K2 { D+ y
% B# {$ W8 R! L" z- f9 ~, y“两岸三地”大学富士康调研组在北京发布富士康调查系列报告。 CFP供图! l" U- J! h& B5 D" E7 ^% P, }2 d
河南省教育厅9月6日下发通知,要求中职高职学校组织、动员学生去深圳富士康顶岗实习,以保证富士康集团正式落户河南、年内批量投产后有充足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 S7 P: |* @2 E' @3 A1 n 河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董丞明证实,教育厅共组织了全省百余所中高职学校、共计2.5万多名学生去深圳富士康实习。, S2 {/ R W1 M# L" n
" t# s9 ]+ ]- M+ M
学生反映1 g$ x, \5 c( S) r
不去实习不发毕业证( R3 u. p& q# t% M1 K0 N9 J ~2 P
据河南电视广播大学新闻班学生李生(化名)介绍,“9月17日学校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号召我们2006级和2009级几个班的学生去深圳富士康实习。紧接着,学校派班主任到各个班级动员。”他说,“学校说,我们班40个人都必须去,不去的话没有毕业证。”1 [6 E: @3 T" R
假设学习电子工程等方向的学生去实习,倒没有什么,李生说,“我们学的是新闻学,跟富士康的生产不搭界。”再者,今年年初,新闻专业的学生已经实习过了,大部分同学在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实习。
+ B% A0 i6 V. l3 Y7 ~% f* A' ? 据了解,河南省的中职高职学校,几乎都对学生发出了类似的动员和号召,有些学校到富士康顶岗的学生已经出发。李生说,他新乡的同学已经去深圳富士康实习。$ G; y! L9 B3 |" F8 _) x6 W
李生的班主任透露,这次的突然实习,源自河南省教育厅的一份文件。# E2 s0 f/ _) G% r) ?7 b5 k$ V' W
红头文件9 z- B2 Y6 P) r6 q) {
为河南富士康储备员工
$ x8 n3 r8 j8 t 记者拿到了这份文件——《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团顶岗实习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下简称《通知》)。这份9月6日教育系统内部下发的教电〔2010〕89号通知中说,“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其落户河南,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具体指导、跟踪问效。”
- l9 w; {/ @5 I$ k% s( t 《通知》称“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对因顶岗实习而影响的课程进度,可以调整到周末或假期予以补足,保证教学计划如期完成”;“要尽量组织电工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工科类相关专业学生整班整建制地参加顶岗实习”。/ w# z. ~9 f+ Z/ T( o5 A. `3 f8 W
《通知》要求,9月10日之前,各地各学校组织的以现二年级学生为主的顶岗实习学生,仍按原计划进行组织、输送。9月10日至9月20日,各地各学校原则上只组织、动员现三年级学生(即各校已自行安排的顶岗实习生)参加顶岗实习,以保证富士康集团正式落户河南、年内批量投产后有充足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8 p5 A8 [! l3 V& m) T
* U% i2 |" F" P, f5 R7 c/ z >>链接1 E7 Y# w- }& T! N0 k* T
富士康落户郑州; i6 N* f3 t: c
由于今年年初的“连跳”事件和沿海日渐攀升的用工成本,富士康一直试图将工厂内迁。在各地的竞争中,富士康一家新厂区最终落户河南郑州。- h. Q5 v. ^! o6 \! \' W; X6 @- _
6月30日,富士康与郑州市政府草签协议,8月2日,富士康郑州工厂开工投产。郑州市只用一个月零三天,就完成了引进富士康的初步工作,被外界誉为“郑州速度”。
. _+ h( c: O& I) O a7 k 7月2日,出口加工区的相关领导小组成立,与郑州市的领导小组对接。后者早在2007年便已成立,全名是“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 f0 E+ P! X9 u: G
8 ^8 F8 p( u3 k1 x8 d
回应' E1 G$ O0 I2 L" A J1 g8 G, P
学校:经过动员学生自愿去实习
: v7 t1 G) O1 c3 x3 k& a 当地建筑工程学校的一位老师透露,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得比较急,9月6日通知,9月9日和10日已走了一批学生。“我们学校准备去300多人,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他说,学生一直在待命,教育厅让9月11日晚上6时出发,但不赶巧,那天是周六,没法集合学生,最后作罢。
( P2 m7 f% W3 l/ e9 {4 W 他说,在富士康实习,学生的基本工资是每月1200元,包吃包住;8小时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费。
' g5 R' G5 @ R M3 d* k% l “按照规定,中职的学生都要实习,学校统一安排去富士康实习,比较方便。”这位老师说,到富士康实习的学生有的专业相关,有的是其他专业的,要做到都是电子方面专业的学生去实习,在他们学校不现实。
4 ?; ~& K! y7 m3 n* A* x5 h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校长支德银说,该校学生分两批去富士康实习,第一批100人,第二批约300人。“90%的学生去了。”支德银说,一开始没有这么多学生愿意去,但经过学校动员,后来基本都是自愿去的。
4 N9 E* V) g6 d+ d5 ~) S “我们还派了10名老师到深圳富士康。”支德银说,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可以留在富士康,400名学生最后有28名留下来。" v5 A* t% m2 j, ?
支德银说,学生在富士康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技能,企业的执行力、组织管理等也让学生受益匪浅。“富士康不像学校,旷课了还可以给你机会,在富士康,旷工了就会被开除。”4 r M# h; W# y! r! b" v4 r$ U6 B
河南中职学生去深圳富士康实习,并非从9月才开始。支德银透露,第一批实习的学生是今年7月出发的。
3 P/ v! S% G5 G/ M 7月的这次实习曾引发了波澜。据当地媒体报道,郑州交通技师学校2009级学生认为,汽修专业跟富士康并无太多关联,不愿意去实习。但不去实习,就会被学校按退学处理。. V4 q9 j' s3 B$ {& Q5 V
教育厅:百校2.5万学生赴深实习
6 P0 c. C, ?1 A, s h 河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董丞明接受采访时证实,教电〔2010〕89号通知确为教育厅所发。教育厅一共组织了全省百余所中高职学校、共计2.5万多名学生去深圳富士康实习。
0 \0 f# V! v$ J* ?; F6 I8 e 董丞明说,富士康跟河南省劳动力一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深圳富士康40万员工中,有10万员工来自河南,这10万人中,大约一半是从河南高职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教育厅介入组织之前,富士康在至少几十所河南高中职学校中订单培养人才,这些学校跟富士康有极为密切的实习关系。
5 ?, D) |9 r' d2 A" Z% W' a 董丞明说,“富士康明年有3个项目落户河南,这些新的生产线需要10万至15万名员工。一时间哪有这么多熟练工人?富士康之因此需要学生去实习,也是想在这群实习的学生中培养出未来郑州富士康可用的骨干。”
; D. F$ R. Q; E/ G( Y X4 w0 }. E6 N4 h; @# I
否认不实习不发毕业证; i% i0 B* w( j9 A
董丞明说,河南的中高职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在富士康这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锻炼一下,留下来最好,留不下来也是一个宝贵的经历。中高职学生中90%的家庭环境不理想,这些学生为期3个月的实习能赚到三四千元。# R$ N$ r: W2 v Y2 P/ Z9 B
董丞明说,教育部有文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和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更是中职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做好就业准备的重要形式”,而组织一个学校的学生一起实习,是为了“便于管理,一个班配备一个老师,即便出去实习了学校也负有责任”。
, ^" _' ~9 @; m 董丞明说,学校在实习动员过程中一直坚持自愿原则,假设有人不愿意去,不能勉强,也不会由于学生不去富士康实习而不发放毕业证。至于专业,他说文件强调最好对口,但要求学生都是学习电子、计算机的,不太现实。$ z1 x1 z% _4 Y' j5 s L% b
“在执行《通知》时,有些学校可能图省事歪曲政策”,董丞明说,一旦发现强迫的,将让学校立即改正。
8 F8 o' t1 l3 [. z) m 调查:实习内容无关学业. L( A- B9 ^2 t: I# C
今年初富士康发生连跳事件,5月至8月,来自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20所高校的60多名师生对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进行了实地调查。
, u, G; S9 R- G4 I 在调查报告《富士康以“实习”为名,滥用学生劳动力》中有这样一段:学车床专业的小唐在富士康苹果电脑流水线上实习;学工商管理的小玲被安排在流水线上做操控;学数控的小辉被安排在生产线上做手机外壳加工;学汽修的小于被安排去给电脑风扇贴标签。“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在这边都能上,跟学校学的东西没什么关系。”
4 v. C+ p$ H3 @$ r8 z “在富士康还没学到什么技能,每天就是重复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像个机器人一样。” O8 i! {+ f, G% u- R
& P( w& i8 _) t! A. w 昆山厂区学生占1/6# v2 \7 }" k1 L' p4 U9 V- ?
此次调查涉及富士康位于深圳、南京、昆山、杭州、天津、太原、上海、武汉等7地的厂区。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获得有效问卷1736份。4 d* O" n6 r' _1 O% N) U
调查结果显示,富士康深圳、昆山、太原、武汉厂区,都存在大量使用学生工的情况。其中,深圳龙华CMMSG事业群一个生产车间里的2600人中,有 700-1000人为暑期学生工。武汉厂区问卷显示,17%的工人为学生;根据昆山厂区外中介所述,暑期进厂打工的学生实习工为1万人,而整个厂区有员工 6万人,实习生占1/6。濮阳创业培训中心、河口连营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输送给富士康的实习生都在1000多名。
5 N/ A8 g( D% p P 调查发现,学生工大多来自技校和中专二、三年级,年龄集中在16到18岁,大都通过学校组织进入富士康,暑期学生工主要来自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省的中专院校,以数控、激光、师范等专业最多。1 L4 f( ~3 y$ a: b
0 t8 ?/ }1 k0 N' |/ U 学生在工厂完成考试/ Y6 l; o0 @3 R! U. b8 |
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底薪都是1200元,但几乎所有学生工受访者都反映,没有社会保险,生病后自己承担医药费。受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却称,虽然没有社保,但公司会为他们购买雇主责任险,可以报销医药费。
" P0 [1 G3 X* J" K5 Y 据调查,通过学校安排到富士康实习的学生多由老师带队,以便学生所在岗位可以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学生不擅自离厂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来富士康实习缴纳了报名费。在南京昆山厂区实习的重庆籍学生小梁说,他们来富士康时交给学校800元路费。
' w4 ~/ e" K j/ h; S0 a2 W 更奇特的是,有些学校为了使长时间的实习不影响教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甚至把试卷拿到工厂让学生进行考试。
8 C0 O! |' U; f! \% R" } 调查组发现,学校和企业在很多方面高度一致。; }2 d" w" g7 \7 i- \
( p* \2 S: f6 o* ~+ R6 j4 u) _ 政府怎能发“富士康实习令”, I! e9 b& H* l8 Z" Z7 D/ j
为企业一路绿灯、开小灶、鞍前马后——只要政策允许、在政府职能范畴之内,他人也无话可说。但假设所以忘了自己的职责和本分,去干那些干不好、不该干的事,就可能会衍生出不少矛盾和纠纷来,反令政府部门难脱干系。
& T! L0 N/ N# q5 k2 {8 Z 教育部门大规模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这无论在公众印象里,还是在政府行为中,比较少见。这次打破常规的,是河南省教育厅,实习主体是该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对象是富士康。只是,勇气诚然可嘉,教育厅却越位了。
( K& |* z$ U9 k9 p& i9 D 尽管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紧急通知,说是“坚持自愿”、组织“工科类相关专业学生整班整建制地参加顶岗实习”,听起来挺有弹性和针对性,但如此政策在实施中却出现了不少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些学校把毕业证和实习挂钩的现象。这初听上去诚如教育厅官员所说是有些学校“歪曲政策,要求强制实习”,但根源却在于政府职能部门越位。# [1 |0 j0 r+ _
企业需要大量学生实习,并从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学生“在富士康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锻炼一下,如能留下来最好,留不下来也是一个宝贵的经历”,“90%的人家境不太理想。为期3个月的实习能赚到三四千元,对学生自己也是个补贴”。即使有着良好愿景,但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只能靠市场,而不应靠政府。也只有市场的配置才会富有效率和公平,才不会出现上述专业不对口、学生被迫去实习等乱弹琴的事情发生。+ Z8 v/ Y! J$ A! S" d% F
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具有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则相对有限,除非是市场干不了的事,政府才会补缺,但也应当留心自己的行为边界,防止直接去当运动员。政府推进职能转变这么多年,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四大基本职能没有一项与政府直接配置资源有关。今天,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到学生,实习的需求与供应也都是市场行为,鲜有政府干预,原因就在这里。2 p) W( m- p- x
固然,富士康在引进企业的“郑州速度”中进驻河南,本身就是一种 “超市场速度”,一下子需要10万至15万名员工,单靠市场行为已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为企业操心员工缺口确也可以理解,但应当采用合乎自身职能定位的办法。例如,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提高待遇、改善条件等手段吸引学生去实习,甚至政府官员可以号召学生去实习。假设号召缺乏效果、仍然无人响应,那企业和政府部门就应该在如何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号召力、吸引力上使劲。政府部门一发红头文件,性质就不同了。7 h+ P# v8 y, _2 c* y7 H; H
不必讳言当地政府引进富士康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以为企业一路绿灯、开小灶、鞍前马后——只要政策允许、在政府职能范畴之内,他人也无话可说,也确能增强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吸引力、政府引进企业的竞争力。但假设所以忘了自己的职责和本分,去干那些干不好、不该干的事,就可能会衍生出不少矛盾和纠纷来,反令政府部门难脱干系。到那时,政府部门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处事?如何取得公众信任?* {4 ?! w/ y! H
7 Y2 f5 r% K& U8 Q- 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