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 K, Z' C, D5 V* S- [) p; `1 ~5 O& s
9 ^- w5 M3 s- A5 b
$ @* b% |' @, B9 @+ J3 L/ G闭目养神的王菲
2 ^$ W9 W/ Q/ U, W/ X0 ? 时隔五年重新出现在演唱会舞台上的王菲,依旧寡言,但在台下,她却通过一个名叫“veggie”的微博(http://t.sina.com.cn)账号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7 p7 O+ O8 f- v- y+ h6 E
王菲用各种流行的网络用语和可爱的表达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她向来不太习惯在公众面前展示的真实一面。) E L y% [6 F( a# q/ w) E
下一站五棵松,有去看天后王菲演唱会的请在五棵松站下车。”3 q2 I L3 {' y/ j6 M. Y7 n8 r
地铁广播响起,拥挤的人群像一团云,飘出了站台。等到云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黑压压笼罩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上方,夜幕降临,王菲演唱会正式开始。" i! D* z! A h. q2 D0 r
还是那个王菲,身着白衣,从一片冷色的银色树林里走出来,直接开嗓。她依旧寡言,一首接一首,甚至吝惜于一声问候,似乎消失的5年时间,不过就是昨天。
) M5 J: s5 A5 s! A 这是人们所熟悉的王菲,只是坐在台下的很多歌迷,如今内心和她共同拥有了一个“小秘密”。人们心照不宣地注视着她的每一个小动作,再联系起那个隐藏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之后的她,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面容,突然间变得生动起来。1 l1 q+ U% k, t, K `( _
“空中的盆友,你们好不?”11月5日晚,王菲复出后的第四场演唱会正在进行中。她依旧不发一言,唱了快一个小时后,她下台换妆。不过,就在短短30秒的空隙,她还不忘掏出iphone,迅速编辑了这样一条微博,一边发一边着急地嘟囔:“咦,为什么发不上去?为什么啊?”她选择了这样的方式问候她的歌迷。2 C% u. F) g$ |# J
“无论是微博上那个贫嘴的,还是现实中这个冷酷的,都是真实的王菲。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熟人前活泼,生人前羞涩,没有包装,没有运作,20多年来就是这个样子。”王菲和李亚鹏共同的好友宋柯说。
) C3 O9 G9 u+ a6 q “在这儿什么肉麻的话都敢招呼,见了面儿又都跟没事人儿似的。嘿~ 围着说话不腰疼?”也许正如王菲自我调侃的,人前是女神,人后是“女神经病”。
+ W. q9 t; @8 n, i8 n4 l7 ]3 _& e 不善交际的女神9 O3 W0 T0 w9 b+ T
王菲的女神味在于她和人群的疏远,交际是她不擅长的一项技能。0 V4 @# h9 \/ K9 ~! n
1994年,王菲第一次站上香港红勘体育场,初试啼声。她一连破了两个纪录:新人演唱会场次最多,18次;换装次数最少,4次。此外,她还亲手设计了演出服,所有衣服都有一个共同点——长袖,由于她不会跳舞,不知道唱歌时手该怎么办,于是便干脆把自己的手遮盖起来。: q. u& T7 \8 C8 I
2004年,她在上海那场所谓的告别演唱会上说:“假设有一天我不再唱歌,我会停止一切宣传活动, 我不想让大家还记得我,我想让大家都忘记我,忘记我。”最后深深鞠躬离开,背景音乐是《不留》。她说到做到。2 K. @" M2 n& ^# x% j# q6 ]
时至今日,王菲出道20年,开过无数场演唱会,依旧在台上不知道怎么处置自己的身体。10月29日的首场“重生”演唱会,主持人李晨坐在台上,看着王菲将话筒从左手换到右手,面对观众震天的呼喊,她始终只是站在台上轻笑。“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后的大气,但这些小动作其实意味着她很紧张,我们上过台的人能感觉得出来。”李晨说道。
& p( ?& P3 Z: Y; d 尽管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王菲却依旧不知道如何自如应对生人。) }+ Z( }' L j* P2 B
她出道的第二年,香港《明报周刊》记者去采访她,由于是新人,版面留得不大,但记者回去之后,却认为这个青涩的大眼睛姑娘日后会成为第二个林青霞,“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蓄长发的她完全没有和记者谈话的经验,青春羞涩,不说话的时候,紧抿的嘴唇泄露了这个女孩的倔强性情。”
' y- M' c( W' \' J 没想到,王菲还是王菲,她那个时候的个性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改变。尽管后来王家卫找她出演《重庆森林》和《2046》,前者还为她赢来一个瑞典“斯德哥尔摩影后”,她完全有可能向林青霞靠拢,她还是拒绝接戏,“我哪会演戏,我不喜欢演戏。好尴尬的,我父亲说我没有演戏细胞。王家卫不知怎的就来找我演戏,事实上我做得很辛苦。”2 r- g h) D5 R; u6 {1 N n" Q) q+ v
王菲说,香港人谈恋爱会挑条件,她找了个北京男人窦唯,并向人解释这两者的区别:“内地的男人,他爱上你便爱上你。”
* k6 _$ l( {; ~* v 她曾经将自己的性格和窦唯对比,自称两人都属于非常静的那种人,“假设不熟稔便很少讲话。”
4 E3 D" b; }5 Z. R7 L5 h% s9 a 她很少接受访问,成名之后,一如既往地低调,不喜见生人,也不喜寒暄。有一年回到北京,她和几个朋友躲在饭店一个小包房里吃饭,同家饭店吃饭的有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听说她也在,便希望一瞻天后风采,数次派人过来邀请,她死也不肯出去,也不肯让人进来。不是由于大牌,是她不知道怎么应对,觉得尴尬。5 B1 ?; u5 q" [( M& S
反而去北京电视台录影,她烟瘾犯了,便跑到人来人往的花园长廊里,找了一块干净的地,一屁股坐下,吞云吐雾的,走过的人好奇地看她,她并不介意,乐得自在。, a( {+ n9 z" |# ~" t' W/ V, ~
“她不擅长寒暄,不是不理人,而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李晨说。: I6 w+ a) ^/ n
5 u# b5 a7 E r 贫嘴的“女神经病”
) @3 }/ @/ k# A/ x5 {/ Q 1987年12月21日,过完18岁生日的三个月后,北京姑娘王菲来到香港入境处,递过自己的证件,在对方的询问下,用流利的京片回答了几个例行提问后,顺利地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9 o1 ^! s0 D5 R5 B
她在香港找不到归属感,问路、买东西,听到的总是叽里咕噜一串粤语,一句也听不明白;照顾她的是爸爸的朋友,身边没有一个同龄人。她很孤独,格外思念大大的北京城。那一年,她每天都在数着日子,算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 H k* Y# B j! O" f" \3 ]; n
后来,王菲顺利地拿到了香港身份证,但十年后,当她和香港作家林燕妮一同坐在香港香格里拉的大堂里喝咖啡时,对方问她:“阿菲,你觉得自己是香港姑娘还是北京姑娘?”
4 a! a3 d3 l7 Z& v+ q% _+ h7 O1 |8 o “北京姑娘!”她毫不犹豫地答道。; o; _ X+ O2 u: ~% U' o# J: S
1989年,王菲正式踏入香港歌坛,唱片公司嫌她的北京名字太土,便依照流行的风潮为她改了一个艺名——王靖雯。但别人喊她,她总是反应不过来,倒是改回自己的本名王菲之后,她才真正开始了自己歌唱事业的高峰。此后的十几年里,她一直被外界塑造成一个众人仰视的女神。5 S% V6 r z" ^) `0 t$ O# l
若是没有这个注册于2010年4月4日、名叫“veggie”的微博,王菲还是那个王菲,冷酷、严肃、直来直去。然而,正是通过微博这个她可以接受并喜爱的沟通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了她的另一面。
% K* O) M. E; E1 w; W 王菲在微博上机智逗趣,歌迷表达对她的喜爱之情,她的回复是“没事,在这儿多肉都不嫌麻,您敞开儿的”。这和那个在1994年演唱会,面对歌迷的过度狂热有点不知所措,斥责其“发疯”的王菲判若两人。
, S: M& e; R" ] 尽管不能当面回复这样的热情,但她已经学会用一个虚拟的自己和这个世界交流。
( K! B5 z/ q0 a& v 她熟悉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例如“神马”、例如她最爱说的“淡定”,又说自己不哈日不哈韩,和新疆人李亚鹏的结合是“哈了一个蜜瓜”。演唱会之前,她自嘲自己的紧张:“定定地淡着,其实张得紧紧的~~”,也不忘安抚歌迷:“都表紧张我,我们的口号是:没期待,无恐惧,不失望。”& |" N/ Q5 y7 @
这样的幽默,其实也隐藏在王菲多次和记者的应对中。台湾媒体有一次问她:“你和窦唯都是公众人物。谁比较爱吃醋?”
7 n9 q$ g& n/ d+ x 这个问题一点也没难倒她,她立刻答道:“窦唯爱米醋,我爱吃陈醋。”( C/ I' u" a2 H, E3 l& Y
在许多朋友眼里,王菲一直都是那个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从来没有改变过,嘴很贫,很义气,性格里有一种男孩子气。平日在公众面前总感到无所适从的王菲,在微博上倒是轻松地流露出自己更平民化的真实一面。$ @* h( Z/ o) H5 F
她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很快乐大家洗翻(喜欢)我的这一面,人嘛,羞涩有时,来疯儿有时。”, ]/ j* _# \3 X6 z/ Q* {9 i
“二十年只会出一个王菲,天分、性格、声音和作品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王菲。”看着王菲如今的演出,宋柯有点感动,他自认是王菲多年的歌迷,也看过王菲早年的演唱会,“那时的她和现在的表现并不一样。王菲的音乐越来越丰富,她这些年的生活阅历,全部融入了她的声音。我喜欢她,而且是越来越喜欢。”
7 S* T5 [5 P0 T" N+ v/ u2 j" X
! v$ {. a( u8 O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