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T. o/ j8 y) T3 H' z, l& Y8 R' ~7 T3 t! q3 \5 O# y9 x6 W
% q- p, j, y B) d出土的石佛
4 o* ^9 F7 K8 K1 g, B2 K 内江威远县反帝村的夏淑青除了当村妇女主任外,她还有另一项“秘密”任务——她和堂姐罗桂明一家几代人都守护着一座上百年历史的古庙王家寺。
9 P# A T+ V2 x 近日,随着当地建设需要,王家寺实施拆迁。施工人员在寺庙正厅地下发现一尊埋藏泥土里尚有色彩的石头佛像,这让夏淑青、罗桂明两家人又惊又喜:他们也不知道一直守护的寺庙里有这样的“宝贝”。昨日,经过威远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实地考察、鉴定,初步认为是明代的佛像文物,此前尚无文物考古点记录,其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将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 A8 ^+ s- ?& o, {. g1 ]
彩色佛像“破土”而出* [& O: A3 g8 w
“快来呀,我们在地下发现了东西!”11月29日中午时分,在对施工区域内一座叫王家寺的寺庙进行拆迁时,挖掘机巨大的挖勺“当”的一声,碰到了硬物,“啥子东西,这么大个头?”工人们小心地用锄头扒拉开“硬物”周围的泥土,一尊形象古朴、尚带色彩的石头佛像“破土”而出,外表栩栩如生。
6 n' J, Z7 L+ s6 H 昨日上午10时许,威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赵佐明、李艳舒等人闻讯赶到夏淑青家,终于见到了这座佛像的“真面目”。佛像呈坐姿,高约1.44米,厚度0.4米,表面尚可见斑斓的色彩,依稀可辨金箔之色;佛像面容慈爱、端庄有型。- @" p/ ^" `1 {5 H2 y5 u
“这尊佛像重得很哟,估计有五六百斤,6个壮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搬上车,运送到我家里存放。”夏淑青说。' \* q4 i2 H8 Z d5 q
几代人守护百年古庙
: ?, A B6 @; G 夏淑青听说“王家寺”地下挖出石头佛像,既意外又惊喜:“庙里有几尊佛像都是近代才塑造的,没想在这些佛像下还‘藏’着一尊石佛。”: b# T. o- {- A8 X, M
夏淑青说,她的姑婆在这座寺庙出家,死前曾嘱托后人一定要照顾好庙里的东西;一口铁铸钟、一张木制香案,一对木灯笼。听爷爷那辈人讲过,这些东西都是清代的古物,连同古庙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z( g8 Z: ~4 y5 V$ G9 \
夏淑青表示,她和堂姐罗桂明等两家人一直恪守祖训,几代人都守护着这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庙,一直香火不断。
) k5 j" k/ {3 Q+ E 夏淑青透露:由于古庙内文物较多,一直受到不良分子觊觎。今年10月9日,就有人趁与守庙人罗桂明攀谈之机,窜入庙内,将大堂里左右横梁上挂的一对民国时期的木质灯笼盗走,幸好警方及时破案才使古庙免遭祸害。
, \- u7 q# f; h, w! h" Z' J. M; v6 `/ h. c2 T1 e% l
对明代石像抢救性保护, f5 V# X" A$ s$ l) O: A" g" W5 N# C
究竟这尊石佛出自哪个年代,有何价值?威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赵佐明说,他们赶到王家寺后,实地勘察发现庙内尚存一口铁铸钟,为乾隆廿一年铸造,锈蚀较厉害;一张清代的木制香案,一对民国时期的木质灯笼,“这些文物具有一定的考古和收藏价值,庙内地面上的几尊佛像都是近代修造,考古价值不大;只有这尊刚从地下出土的坐佛估计是明代的,对研究当时的佛教习俗、雕刻艺术、美术色彩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O- Y5 M7 v) u% d6 R
赵佐明说,这尊佛像在当地文物考古点上均无记载,属于新发现,所以文物部门正会同民宗、公安等部门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9 d @3 B8 l/ u5 A
* w! i0 X0 X1 O6 i `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