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 L2 X G! q0 L; a& w* d, T
+ V; o# c8 a; B' p1 Y
: o+ p: I) q n% K+ D# `
7月23日,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太平洋南加利福尼亚沿岸试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图片来源:美国海军网站( h0 p& s/ J& M3 {. l4 Z; E
3 X- Z9 X( I+ k
韩美军演中,从韩国“独岛”号运输舰起飞的SH-60S“海鹰”直升机降落在美军“华盛顿”号航母上。来源:美国海军网站
9 ~! ~# r! S1 [ U2 y- x- l1 ? 写在前面
7 Q! q) i, p* B3 _ 假设说,2009年7月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表示:“We are back”只是吹响了美国重返亚洲的号角,那么,2010年,美国重返亚洲的步伐可说是紧锣密鼓。美国的这种动作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1 N0 ]" A/ e2 Y9 }
2010年的中美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在这一年,美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频频向中国施压。在外交上,希拉里高调宣布介入南海问题;在军事上,美国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加强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在经济领域,美国在汇率、贸易、新能源等问题上一再向中国施压。# \1 s }+ M0 C6 ]/ n1 ]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解读美国重返亚洲的种种动作和中美关系的波折演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一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
8 w5 Q0 N. r8 b! k 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美国“重返亚洲”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美国是否在拉拢其他国家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中美两位专家均不认同这种说法。葛来仪表示,奥巴马**屏蔽**“重返亚洲”的战略并非旨在遏制中国或者在战略上包围中国;奥巴马**屏蔽**寻求与中国建立积极、合作与全面的关系。金灿荣则表示,这更像是 “战略上的被动选择,是战略防御的表现”。) i+ {8 l% r0 n. R
展望20115 k$ f5 X2 ~1 N. R4 _2 I/ C0 D
中美关系两大利好两大隐忧
9 @/ P! y) M- V8 Y/ \* V1 { 广州日报:您如何展望2011年的中美关系?
! X& D3 t0 G- W7 U; [; j- E! ] 葛来仪:展望2011年,中美关系依然将面临各种波折。假设双方在一些特定议题,如气候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上能够合作的话,双方就能建立更大的互信,探索出合作模式。除了加强**屏蔽**间的互信,中美还应注意加强两国民众之间的关系。+ n+ F8 ^, D2 i6 [8 v( m: _
金灿荣:2011年中美关系有两大利好。第一是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会减少。2010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2012年则是美国的大选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两个时期的美国国内政治都会或多或少干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而2011年就没有这种担心。
; `5 b9 l3 v8 Y 第二,2011年,中美对对方的期待都更加理性和现实。2009年奥巴马**屏蔽**刚上台,中美关系走出了低开高走的历史周期,但双方相互间过高的期待导致中美关系在人民币汇率、朝鲜核问题、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潜在冲突在2010年全面爆发。
3 I- K# ^' O& x; a* u# V( Q 2011年的中美关系也有两大隐忧。首先,美国经济依然没有彻底复苏,失业率一直维持在接近10%的高水平。奥巴马**屏蔽**可能将责任推给中国。其次,2011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可能会更麻烦更棘手。南北双方现在都采用“战争边缘”策略,导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9 y5 h- I0 Z' h4 ? o
人物故事. {! \5 V; ?2 j. o8 j
华盛顿少有的了解中国的人4 \( N" W5 z8 ^: L; _9 L) |" z
葛来仪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中美关系研究。她的研究领域还包括中美军事关系、两岸关系、朝鲜半岛中的中国角色等。
7 ?! y' m+ ~8 U9 @# Z. k! T 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葛来仪,在美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也被认为是华盛顿少有的几个真正了解中国的人。
& k: q9 |4 e5 A 从1982年开始,葛来仪教授担任了美国国防部亚洲事务的顾问,为美国国防部就中美军事关系提供决策参考。+ t( G0 v8 w$ x+ Y) k
葛来仪目前任职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是一家非赢利、非党派、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思想库,1962年由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及保守派学者共同创建,长期为华盛顿的对外决策提供支持,在美国颇具影响力。# m6 z( u' U) t* A" p; T f5 L
“我不认为美国在亚洲的行动主要是针对中国。奥巴马上台后就希望将美中关系提升至全球水平。他希望在气候变化、全球经济以及核扩散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奥巴马坚信,这些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都不可能得到解决。”: l0 M1 ~/ V" I
手段
& f8 o4 E/ M6 ~( M4 h# j! I' d1 ~( _: Q “重返亚洲”美国有四大支柱5 b4 u5 E+ K/ x0 S. w0 m
2010年,世界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美国“重返亚洲”的步伐。, K2 O% b7 K% e
对此,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葛来仪提到了几个例证。她提到,这一年,美国**屏蔽**宣布加入东亚峰会。而在此前,布什**屏蔽**对于东亚峰会之类的东亚多边机制甚少关注。与之相反,奥巴马**屏蔽**决定,美国需要加入并塑造东亚新出现的多边国际机制。
# R- p% q& ^2 q6 S9 O7 i- V y9 ~) @ 葛来仪提到的第二个例证是美国与越南关系的加强,她特别提到了美越军事关系的提升,具体表现就是包括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在内的战舰接连访问越南。
, W- r+ ~. L( U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则认为,在2010年,奥巴马**屏蔽**“重返亚洲”的政策升级为全面行动。“在朝鲜半岛,美国加强了与韩国安保合作,特别是在延坪岛炮击后,美韩频频在朝鲜半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在日本,美国重申了美日安保条约,明确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范围;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一改往日中立的态度,高调介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争端;此外,美国还先后加强了与印度和蒙古等国的关系。”
! m8 T2 S- e2 v 在葛来仪看来,奥巴马**屏蔽**的亚洲政策有四大关键支柱,首先就是加强与其传统盟友如日本、韩国等国的关系;其次,是寻求与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这样的地区重要国家建立新伙伴关系;第三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第四则是进一步加入地区性多边机构。这四大支柱有明确的轻重次序。3 G5 S$ h \4 s/ n1 A
& _! j! M0 N% Z2 D* C
原因
5 w- I* Y) s, u “重返亚洲”
8 g! q x }9 W3 a 美国的老决心新行动9 |' X, Y) K7 E% O3 i/ _
面对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一系列举动,我们不能不问: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一直都在,为何要大举“重返亚洲”?" G. V. j8 P: C
在金灿荣看来,美国“重返亚洲”首先表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冷战后,美国就曾表示将欧亚并重,但一直未做到这种平衡。可以说,“重返亚太”其实是美国人的老决心、新行动。
! j$ k( ?/ u" m1 F& S! P9 J$ v 金灿荣指出,美国这一被耽误了20年的老决心,能在2010年得到落实,还有现实的必要性。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贸易重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已经是与欧洲贸易额的两倍,对美国这样一个贸易立国的国家来说,“重返亚洲”是很自然的选择。3 K9 U3 S" p) M6 B% g# }& F8 z
金灿荣表示,奥巴马**屏蔽**认定,美国这些年的战略重点放在了反恐问题上,给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如今,奥巴马改变了布什**屏蔽**的政策,反恐不再是其首要目标,而中国则被视为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
; _. G0 l L8 P; c/ W" M% A1 V 金灿荣说,中国的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普遍感到不适应,所以非常乐于欢迎美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以制衡中国。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指望美国的骑墙政策,也给美国重返亚太提供了便利。
; A& {" `6 m- v0 K( _9 z2 F 葛来仪在采访中也提到了部分亚洲国家的因素。她表示,包括新加坡、日本等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希望美国在该地区发挥更积极的领导作用。
& l q7 @+ E; N. B9 E 金灿荣还提到,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的背后还有奥巴马的个人因素。奥巴马少年时期曾长期在亚太地区生活,他本人也有亚太情结。
( Q* G V1 _% @9 A- C; P& n
. C2 F) o: i3 K 对话
8 B6 j7 G( D, G% y% @, d4 p) k 广州日报:美国“重返亚洲”的连串举动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各种解读。在一些人看来,美国的诸多行动都针对中国,美国正在构筑对中国的C形“包围圈”。您如何看待?
+ [$ N6 ^$ o' E6 R- O, n, n! l/ L: P, {, m8 c- \* W' f
美国无力“包围”中国. U7 c. ^. b9 }/ {5 V0 Y' C
葛来仪:认为奥巴马**屏蔽**“重返亚洲”的战略旨在遏制中国或者从战略上包围中国是不正确的。奥巴马**屏蔽**寻求与中国建立积极、合作与全面的关系。
; W* ?( J* m3 ]5 g k 奥巴马上台后就希望将美中关系提升至全球水平。他希望在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再平衡以及遏制核扩散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奥巴马坚信,这些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都不可能得到解决。此外,在东亚峰会这样的东亚多边机制中,美国也希望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密切合作。
- n8 [" I- q c% o( I8 q- b2 E 我不认为美国在亚洲的行动主要是针对中国。例如说,美国的军事活动与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美韩军演在韩国“天安”号去年3月被击沉后增加密度和强度,在11月延平岛炮战后再次加强,这些演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对朝鲜的遏制,并展示美韩稳固的盟友关系,改善韩国的防御能力。即使美军“华盛顿”号航母进入黄海地区也不是针对中国,五角大楼发言人曾经明确表示这一点。
& j# Q' F3 ~# b& D 金灿荣:美国的举动更像是一种战略上的被动选择,是战略防御的表现。金融危机让美国的实力受到了影响,目前还处在颓势中,其基本思路是守住自己的地盘。想包围中国?它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
0 r, f7 S9 ?: z 广州日报:中美之间经济、贸易等领域关系密切,同时围绕贸易、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时有摩擦,您如何看中美经济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6 r$ A1 K/ g. e! G A& J% Z
经贸摩擦仍处于可控范围6 C3 N. q4 H. s2 m7 l
葛来仪:中美经济关系非常复杂,两国的相互依赖性很强。中美之间,假设一方的经济出现问题,另一方也将受损害。所以,美国与中国都希望彼此的经济能持续发展与繁荣。在奥巴马执政早期,奥巴马**屏蔽**与中国**屏蔽**达成共识,分别在本国实施经济刺激措施,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这就是双方经济合作的例子。
# t7 M5 O* w* e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又有很多差异。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美国**屏蔽**公开批评中国的货币政策。作为回应,中国**屏蔽**宣布允许人民币渐进升值。但在美国看来,人民币的升值过于缓慢,美国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而在中国看来,美国没有给予中国市场经济体的应有待遇,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军事产品上继续对中国设置贸易限制。8 \/ U) f7 W# ?: _
但总体来说,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处于可控的范围。因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性,双方**屏蔽**都会尽最大努力协商解决问题。假设某些矛盾不能在两国框架内解决,该问题就会被提交到世贸组织。近年来,中美双方都越来越多地把问题提交到世贸,双方互有输赢。2010年12月,世贸就推翻了奥巴马**屏蔽**自 2009年起实施的对中国轮胎课税35%的规定。% F/ z# d: M1 H; X! f4 c+ \
广州日报:与中美紧密的经济关系相比,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显然不在同一层次,您如何看待中美军事关系的现状及未来?3 d- j6 b( {7 a( q
7 y5 R3 u. o4 h- i3 i( n
中美军事亟须建立战略互信6 v+ G, ^7 Z/ c4 A
葛来仪:美中军事关系近年来一直起起落落,几度停职: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美中军事交流暂停一段时期;2001年美中撞机之后再度暂停;布什**屏蔽**2008年10月宣布向台湾出售武器后,以及奥巴马**屏蔽**2010年宣布向台湾出售武器后,中美军事关系又两度冻结。
V/ z$ F4 b$ [/ e2 q3 n) U% U 美中需要建立更进一步的战略互信,不过,在美中军方缺乏更透明、更深入关系的情况下,这种战略互信不可能建立。过去几个月中,美中军方再次开始恢复关系。2010年12月10日,中美军方官员在华盛顿举行了防务磋商,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将访问中国,2011年初,中美双边军事交流新计划也将成型。
2 [$ u; `, K8 ? R 中美之间亟须建立一种新型对话机制,在此机制下,双方的**屏蔽**官员和军事官员可以一起就影响彼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话题进行讨论,类似话题可以包括核政策与核武器、太空计划、导弹防御、网络安全等。通过上述对话,中美可消除彼此的战略疑虑,建立战略互信。 x- @& m" ?$ [5 I3 q# G
4 z& y% h2 i3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