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 q, Y% f' W, P5 Q) M m3 j5 @ 熊育群 . J7 E7 k& x3 c. O- D
这是旅途上的一天,是一年最后的一个夜晚。下午四点多钟哈尔滨天就开始黑了。诗人李琦在我们吃过晚饭后,执意要带我到这家露西亚咖啡屋来。这是家老店,经它流逝的时间要以几代人的生命来计算,岁月深处的痕迹照见了时间的面影。 + `7 A. y3 q, g: r
咖啡屋突然让人找到一种缓慢。这个屋子实在是一个怀旧的地方,甚至这座城市也是一个怀旧的城市。一百年前,中东铁路修建,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一座西洋式的城市。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带着钢琴、小提琴、财产和被革命打倒的惶恐、重新生活的愿望,跟随铁路逃难来到了这片荒凉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前,新中国建立,他们回不了自己的祖国,又不得不漂洋过海,去了更遥远的地方,许多人去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哈尔滨,转眼之间找不到这群人的踪影了。许多年后,这些老去的俄罗斯人来到这里,他们怀念过去,故地重游,老泪纵横。 * D" V7 J4 g' U) c( a0 Z
另一群人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 X+ K+ }- l( I( Q1 C8 n4 i# Y8 R. v
房子是老的,这条中央大街也是旧的,石头的欧式建筑由当年的俄罗斯人修建。他们都走进了2008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在天寒地冻里被都市的彩灯照亮。两个中年人陪着的也是一个中年人,我们不谈新年,不谈历史,谈的是情调,还有哈尔滨的香肠,薄薄的一片,带着独特的欧式熏香。房间中央墙壁砖砌的拱门,也许是东正教的神龛,上面挂着一幅油画,是一个正在读书的俄罗斯女人,周围墙壁挂满了老照片。 6 w. y% b% v% h& P' }
店员给我们拿来一份咖啡店办的小报,上面有俄罗斯人写的怀念哈尔滨的诗歌,都是故土一般的乡愁。当年一位少女悄悄爱上一个圣徒,他唱诗像春天冰上滴下的水珠,如一道明亮的光线,深深撼动她的芳心。在圣·索菲亚教堂外的冰天雪地里期待他的出现,一个多月,他只出现过一次,第二次,这个以生命来歌唱的人死了,她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阿辽莎。一则则日记带着那颗如火如冰的心出现。 9 j8 \1 k! g; Y1 N# d: ]
还有一个叫尼娜的女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给她远在澳大利亚的妹妹丽吉娅的信,信中怀念的是遥远的三十年代他们一家在哈尔滨的往事。她不愿离开埋葬了她父亲的土地。她的父亲曾经叮嘱她们,要爱这座楼,就像爱你们的爸爸一样。这座楼是她父亲艰难创业建起来的。那些磨得光亮的铜把手、木扶梯、木窗,都是她父亲亲手做的。但在八十年代,这栋楼房很快就要拆迁了……旧楼承载了他们全家人的回忆,尼娜非常害怕离开房子就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记忆中了。七十多岁了,她什么也不需要了,只需要回忆。在这个写信的夜晚,尼娜的泪水把信笺都打湿了。最后一行她写下:“直到死,我不能离开这个房子……” * u9 V0 z& k t0 P; `% a2 m# E
不知道尼娜信中写的房子是否就是露西亚?要与老房子一起毁灭的她会有怎样的命运?
6 ?, r! _0 f2 c- @ 店主叫胡泓,是中俄混血儿,旅日华人、建筑师,热爱房屋的木雕设计与建造,除了这间老咖啡店,他自己又建了一个新店,同样取名露西亚。他在延续一种古老优雅的生活,一切似乎都没有被时间所打扰。 1 W! q+ r# Y E
第二天,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北方大地开阔无垠,低低的丘陵起伏,蓝天下的雪分外耀眼,只有一条高速公路是黑色的,那些早已落光了叶子的树木,安静地站在一面面坡地上,像进入生命的梦境,深褐的枝干透出隐隐的红,如隐匿的历史,如血脉里的基因。苍茫雄劲的山河,平静中蕴藏着力量,大地巨大尺度的崛起与俯冲,孕成北方民族的天地浩气,他们一次又一次问鼎中原,建立北魏、辽、金、元、清王朝,英雄与史诗,像天上的云团一样游走。
- n+ p: C* H1 |- A* C" I8 ^ 昨晚已成旧岁。旧岁的最后一晚,李琦把她女儿小时候写的文章送给我,一个叫马小淘的女孩写的她在九十年代哈尔滨的生活。一座不断在流逝中的城市,一座不断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城市,却只能在文字里呈现,它们离不了文字这个神奇的东西。当一切都已流逝,当时间把昨天的聚首变成了虚幻的回忆,惟有文字是可信的。
$ t- d! `5 |6 t. o+ r 熊育群 ) r( a; z& W: E6 {
4 L6 O1 g+ `0 j6 Q A b1 ?
# f& O; d0 J: h$ t1 B'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