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d6 Y# s. v% A2 _& u, G
( h% G* }6 E6 f8 T% \/ v
" [- d8 X* v/ {; K
近3年外国记者主要提问内容/ |# `, q2 K" b$ ^8 h8 h
本报统计总理8年记者招待会外媒获得半数提问机会
: _- a5 p" \: B/ c$ ~( z 金融危机后外媒记者从“刺头”变“学生”
+ ^: J. G* }8 M 明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第九次举行记者招待会。5 }: L4 G1 a8 Z# a! B" A. Y4 g
本报记者统计了温家宝出任总理以来8年的记者招待会发现,每年平均有7个外国媒体获得提问机会,德国和法国的媒体比较关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话题,俄罗斯和日本的提问多数涉及"双边关系",美国则相对全面,经济、政治、外交等话题都有涉及。
, N' ]7 H* G- Q3 v1 d$ w: c 记者还发现,在金融危机之前,外国媒体主要集中给中国的内政"挑刺",而金融危机之后,他们突然改变语调,更多关心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和观点,透露出"学习"的味道。
5 v6 X3 {) V; m; b; G- R 提问·数目% u2 b+ i& M7 t4 r" _% v
外国媒体8年获54次提问机会
- b" \. y8 U9 J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温家宝总理执政以来8年间的人大记者招待会,外国媒体共获得54次提问机会,数量占了总提问数量的一半。
$ U, s# q$ s. }/ r 此外,记者还发现,温家宝的例行记者招待会美国媒体从未"缺席"过,另外,德国、法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英国6个国家的媒体也经常"光顾"。8 y0 T9 j7 _% O4 S% U
在问题的内容方面,大都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经济"、"双边关系"、"多边关系"等方面,其中,"中国政治"和"双边关系"的问题最多,这两项占据绝大多数。' y: Y: J* Q x/ x
提问·趋势5 z- t$ Y* _8 V% U
金融危机前外媒爱"挑刺"* E% r6 d$ C9 [
统计显示,外国记者每年的提问内容大都和刚刚过去一年的大事件有关。3 _: z) M- I1 F1 a; s% \1 W' ?
比如2003年,温家宝上任后第一次的记者招待会,媒体集中询问温家宝的个人问题,比如德新社记者的问题是:"你觉得你的工作风格是怎样的?"日本媒体则提问:"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您是不是打算年内访问日本?"9 ]% Z9 i J* M* ]
从2004年到2008年5年间,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媒体记者的提问逐步开始给中国的内政、外交"挑刺"。台湾问题、"民主"、"自由"都成为外媒记者常提的问题。/ t& H6 V; }7 s& W3 Y4 d
如2005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提问:"根据这部法律(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有权采取非和平的方式,您能不能向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方式就算是非和平的方式呢?"
" N* }2 \ V H2 e 随后,该记者还"挑衅":"如果中国遇到了一个范围更为广阔的冲突,美国也参入进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要建设一支能够打得赢的军队?"5 Z" u2 ?# ?( i) q
最近两年中国"怎么看、怎么办"受关注
, {& D* y" y4 x& D8 F# E4 |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的强大,一些西方记者开始从"挑刺"变得老实,问的问题更多的是"中国怎么看、中国怎么办",就像爱学习的"小学生"。9 D- n4 j2 p# Q9 l q# g
如2009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日报》提问温总理:"您怎么评价美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v8 y& m+ `" j+ l" `0 [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体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媒更是把"中国崛起"挂在嘴边,如德新社记者表示:"中国现在正在崛起,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以及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的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4 y7 p7 r/ s: d$ S0 g1 m$ A
外媒提问映衬中国崛起
' Y3 `8 S2 G' _5 v6 [; Q" E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说,从时间跨度上,境外媒体从一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到后来更多地关注到中国经济、双边关系以及话语权上,说明了中国正在逐渐崛起。
. A# J5 D0 G7 W* ?- J5 w& p 喻国明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和周边地区不可忽视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变化影响到了西方社会和周边国家,"因此,境外的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也是符合逻辑的。"3 v z V$ g4 f( J7 @8 S4 A8 M
喻国明表示,其实中国的崛起壮大,会与其他国家产生利益冲突或者利益相关,导致一些国家更加全面地关注中国未来的走势。# x$ F2 B) Q2 w0 v
"从中国经济到中国政治,再到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他们想弄清楚中国的未来方向,以便及时应对。"喻国明说。
# E7 T7 V5 r9 E7 M4 X$ ]4 ?, M 2003-2007年记者会问题盘点
. ?3 p+ I* u# \9 C 2003年有8家外国媒体提问,美、英等国五家,日本、俄罗斯、中东各一家。
) s# @& z" E6 s 媒体普遍关心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外媒还关注了当时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战争和人民币汇率等经济方面的问题。
9 z4 ?" T# {, G1 D 2004年有7家外国媒体提问。美、德等国三家,日、印、俄和新加坡各一家。日俄印新等国媒体各自关注本国或者本地区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欧美记者则继续就人权、民主等问题做文章。& F4 H5 X2 I# w0 y" }
2005年有6家外国媒体提问。美、英等国四家,日本、印度各一家。俄媒继2004年之后再次提出能源合作的问题,而农业问题成为少有的中外媒体共同聚焦的话题。
' _+ F3 D) R) D( r9 f8 M 2006年有7家外国媒体提问。美、英等国四家,日本、俄罗斯、印度各一家。
% d! J" q6 \: [0 P+ p% H% z 英国《金融时报》和法新社都提出了和农业相关的问题,印度媒体仍在关心中印关系,尤其是边界问题。
7 [! i8 @, Y. E+ O) D3 ? 2007年共有6家外国媒体提问。欧美五家,日本一家。欧美媒体依然纠缠西藏和"民主"问题。. E1 \' p* G h! I1 V* H7 Z
提问·国家
& v7 G0 r5 ~' F# N" z3 N; ]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媒体提问最全面; ^8 d3 J' v- A' a9 } R+ K; ?) ^
据本报记者统计,8年来获得提问的外国媒体一共分属10个国家,他们是美国、英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法国、德国、南非、埃及、新加坡。其中,埃及、南非和新加坡分别在2003、2009和2010年出现过。! R! i `# T2 y
统计各国提出的问题发现,美国提出的问题最多也最全面,其中包括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对某个事件的看法。
% b r: L- z- u" O, E u4 i 喻国明表示,美国之所以提出的问题比较全面,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与中国利益关系的接触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壮大,他们也需要"听听中国的态度",因此他们需要各方面包括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以及双边关系等更多手段来接触中国、了解中国,以便更好地交往。. ?' c/ K6 |7 O% y) {
此外,美国媒体深知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随着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希望了解中国,美国媒体的报道便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充满兴趣。% B/ p" n2 D3 i7 y, D, m$ ~
德、法记者最"尖锐"4 C( w: a s V$ r: d- U
德国和法国媒体的提问内容较为"狠"和"尖锐"。比如2005年德国商报记者问:"据说在贵政府内对这个问题(取消死刑)的争论也是很激烈的,大家在问死刑是不是还有用?请问您的政府是不是有计划取消死刑?如果是的话,打算在什么时候取消?会是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吗?") ?6 g: Z% _7 L1 w7 P" ^! e+ I
对于德国和法国喜欢提出"尖锐问题",喻国明表示,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姿态来看待这种现象,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境外媒体有自己的行为逻辑和报道角度,在提出问题时表现出"尖锐"或者"狠"也不为怪。
. ^$ q- o3 o& ?9 \' Z; W. G) s$ q 日俄印更关心双边
4 r4 W9 F O+ m o( [5 B 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更感兴趣,日本和俄罗斯的媒体更关心和中国的双边关系、经贸合作。: ^+ p# C3 [* q9 t0 ^
对于日本、俄罗斯和印度为何更加关注双边关系,喻国明表示,中国全球化的成功为其邻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包括中国经济优势,尤其在双边的贸易往来方面,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这些邻国的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他们更加关注双边关系。"例如印度在中国身上学到了一个经济更加开放国家所具有的优势。"
9 ?& k6 J( ~) {! ?9 H(编辑:SN005)7 V4 l) d' j6 j' ?- U
- a: R* M8 x+ C- r: r#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