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O) S2 b! o- c) L
. ~" X2 i/ q* z7 G 南京地铁建设迁树再引风波
! e& P0 u' W0 k/ l6 Z% j 王培霖
; y, f5 w; N# V: e% s9 K9 R( C4 a; H* ~ “是关于梧桐树的事吧?今天接的电话都是问这个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刚表明身份,电话那头的南京市城管局宣传处处长徐少林便如此笑道。8 H2 S" w$ l" [9 p& h* O% n9 A
近日,黄健翔等多位社会名流通过微博发动的“拯救南京梧桐树”活动,将南京因修建地铁将大梧桐树“砍头”移植事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S& s7 J1 t* a( @
微博救树行动
8 H3 P" @' W' {( f! v# s 因为地铁3号线、10号线的建设,南京将迁移1000余棵行道树,其中地铁3号线沿线约有200棵为法国梧桐(悬铃木),其中部分梧桐的树龄达到了60年。
7 @9 S; _# E0 Z. e3 h2 Y; a 作为南京的城市形象符号之一,高大的梧桐树承载着诸多历史、人文乃至感情内涵。
6 U4 X4 m3 V0 R) F4 }4 l$ J 3月9日,南京市太平北路沿线的40多棵法国梧桐开始迁移。有网友将南京太平北路此前绿树成荫的图片配以梧桐被“砍头”后等待装车的图片,在微博上转发给了著名主持人、“老南京”黄健翔。此后,黄健翔在微博上发帖呼吁拯救,并专门组建了一个拯救梧桐树的微博活动。
6 `9 M. T- e: k1 N( v8 F* y 黄健翔此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主持人孟非、导演陆川、媒体人李承鹏等众多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跟进呼吁,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回帖支持。要知道,仅黄健翔一个人的微博粉丝数量就超过了400万,影响力可想而知。. W1 U; d- Z1 y \8 H+ _
对此,负责公共绿化的南京城管局回应称,南京市绿化部门一直在与地铁方交涉和协调,努力把地铁出站口建设项目移树数量降到最低。南京市政府方面则称,将“采取一切措施做好行道树的保护和施工后的绿化恢复工作”。4 }/ f' s+ |: J! |4 W2 W- @9 w
“去年8月,我们接到地铁部门的工作函,要求为地铁3号线、10号线迁移2600多棵行道树。”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处长李铭在微博上表示,经各方协调,通过改变、优化施工方案,将这一数量减少到了1100棵。) o7 i4 U' p# \1 ^
不过有当地媒体记者调查后指出,2006年建设地铁面上号线时迁移的190棵梧桐树,其中一半种植在南京白下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里,83棵树中有68棵死亡。最大的一棵死亡梧桐树,粗280厘米,80年树龄。而当年移树的时候,南京市园林局的承诺是80%存活,实际情况则是80%死亡。
3 F& V0 K8 [9 k2 |! m 城市建设呼唤新思维& ]! B# D( F& _
“为什么挪梧桐树会形成这么大影响?因为南京是个有特色、有价值的地方,这件事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系教授顾晓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 |* p! \- d, {/ K) {% v4 f# X2 r 多年来,南京在城市建设与人文遗迹的关系处理上饱受诟病。数年前的地铁2号线建设迁移老梧桐树,亚洲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慰安所”——南京利济巷2号拆迁,以及满载六朝、宋代遗迹的南京老城南拆迁等诸多事件,都曾经引发巨大的争议。
- e& ^8 t' y# u- M4 l9 G 作为世博会中国馆、上海中心等诸多重大建筑的设计方案评委,顾晓鸣对城市化、建筑与历史文化遗存的关系有着独到见解。他指出,应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城市建设形成新的方法系统,例如引入历史人文的估值、加上建筑伦理学维度等。
0 b1 M6 |8 T% [9 M4 {& Z9 ~5 V “地铁是科学理性和经济理性的产物,象征人类的经济能力,经济价值可以计算得出来。人文历史遗迹、自然风光景色到底值多少钱?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顾晓鸣说,思路要拓宽,要用经济加文化的统一视角,把两本大账一起算,“不能只算新建筑带来的经济价值,还要扣除历史遗迹消失所带来的损失。挖掉的树木、失去的美丽景色,价值要算进去,就像绿色GDP一样。”
- U8 c2 W. ]3 R+ |# x1 J3 @9 N' T: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