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m: ?, l9 o7 T! a9 E
: G4 O8 x' Q7 Q 王尔德* x# X! [5 G( R9 d2 T$ N8 `
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张国宝:中编办已经批准国家核安全局从300人增加到1200人0 W. a: d2 T0 V7 }2 j' ?
日本核电站事故风波未平,中国的核电发展计划正在被重新检视。这会导致某种改变吗?3 m/ R* f( Z4 k5 l# T
“这次核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据我判断,不会影响到中国发展核电的整体战略。”在3月24日举行的“2011年低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上,刚刚卸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作此表示。
. Q- ]2 x a, V' L% h" W: y 作为国家能源局第一任局长、曾经的全国能源工作“掌门人”,张国宝的表态显然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在福岛事故发生后的3月14日,张国宝还在浙江三门核电站考察,并与掌握有福岛核电站全套图纸的三门核电副总经理缪亚平等人一道,对福岛事故成因、堆型、处置及我国核电装置安全性进行了分析。4 J6 L, }" g& y
那么,张国宝认为中国核电发展整体战略将保持稳定的底气和依据何在?日本核事故又将给中国的核电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围绕这些问题,3月24日,本报记者与张国宝有一次交谈。# c2 Q$ H, m2 D7 K! k* }; h9 \ D( @
因为空难+ j, {7 |+ V( Z. } x
就不要发展航空了吗?
7 N, v* `$ ^& e. f 《21世纪》:这次日本核事故,关于要不要发展核电的争论再次掀起高潮,在争论中,你个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 c1 H7 ?& I9 y- S1 m. ~ 张国宝:日本核事故是对人类核电事业的一个沉重打击。但是我们同时看到,空难事故那么多,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要发展航空了?人类在探索海洋过程中,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历史上的沉船事故不胜枚举,但仍有探索者勇敢前行,是他们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化石能源引起了无数的煤矿事故,至今每年死于矿难的人数仍然有2000多人,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停止煤矿开采,而是吸取教训,改进生产技术,减少牺牲;人类发明了汽车,但是仅仅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就达到80000人,远远多于人类发展核能以来因核事故而死亡的人数。
4 {& W) f# f; X, { 《21世纪》:那么你认为,日本核事故对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会产生影响吗?
6 {% `# D- |+ y2 x0 V1 ^ 张国宝:从历史经验来看,自美国三厘岛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不少国家发展核电的步伐停滞了,但这些国家的核电研究并没有停下来。日本的核事故再次告诉我们,发展核电安全第一,但我认为,它不会影响到中国发展核电的整体战略,至于定量的具体影响要等到日本核事故结束后才能确定。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知提出的四点要求,那里面的意思很清楚,我本人还在进一步学习和领会。
# N& B g2 n6 }. L1 U 对未来核电成本影响不会很大8 N- s2 f7 n% }5 P- I# @1 Z3 U% P2 x
《21世纪》:中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有观点认为,过去的几年核电发展突飞猛进,速度有点过快,对此你怎么看?
1 Q, V9 z, e1 Z1 q 张国宝:我们已经批准建设的有32个机组,已经开工在建的是28个机组,占到全世界在建核电的40%,但是在上世纪美国核电建设的高峰期,同时建设的反应堆曾经达到61个。
! D" y1 y7 U5 w N 《21世纪》: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二代和三代机型的技术路线之争,你怎么看待这种争论?如果采用三代机型技术的话,对核电的成本影响有多大?
1 z7 N- ]7 }- X- t6 ] 张国宝:不要过多地去争论二代和三代机型技术,二代也好,三代也好,都是人为划分的。整体来看,人类会逐步使用更安全的技术,现在我们该采用哪种技术,我也不便表态。" }3 m1 u3 U, Q3 H* S* y
至于说对成本的影响,在提高安全的前提下,影响估计不会很大。
8 q% Q, c, }( Q/ w/ m 国家核安全局将扩编4倍3 h8 k$ h3 ?7 P% C; u! b6 `
《21世纪》:有研究表明,国外平均每台核电机组的监管需约40人,而我国目前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在编人员只有300人,按目前运行和在建机组算,平均每台仅11人。你认为我国在发展核电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监管力量跟不上的问题?
5 W# l! p. b+ h- F/ t* J! W 张国宝:这个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如果说缺人,哪个部门不缺人?国家能源局也嫌人不够,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国家核安全的监管水平。具体多少人是合适的标准,不能过于拘泥人们常说的国外一个机组的监管一定要多少人,最关键的问题是监管水平,每个国家的监管水平不同。中编办已经批准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到2012年其人数从300人增加到1200人。我认为,我们的监管水平与现在的核电发展是相适应的。# n: {: h% V. q" j' c0 F6 C
《21世纪》:在核电发展中,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那么中国的核废料现在有多少?是怎么处理的?
$ K$ z! a; }0 q" B& g) |/ \$ }/ o/ W1 x 张国宝:中国的核废料数量不大,具体有多少,这个数据我不能透露,但我可以说的是,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严重。从处理手段来看,不少国家都是采取储存的手段,我们国家自己建立了一座小规模的核废料处理厂,并投入运营。* ~8 T7 d3 O8 [: ]4 x
能源总量控制
. V J* M0 F' Q 为何未写入“十二五”规划? F$ o! M8 U! @; ^9 m+ x
《21世纪》: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里面,并没有出现能源总量控制的内容,你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i! {! K$ Z' H2 g. b" ?
张国宝:对能源总量控制,我们曾经积极推动过,但最终“十二五”规划没有采纳。其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在三产比例中,二产比例比较高,高耗能产业还在持续增长,这就带动了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在过年的五年,每年能源消费增长为1.65亿多吨标煤,如果在“十二五”期间延续这个增速的话,那么五年下来就是8亿多吨标煤,很容易突破我们之前预定的到2015年40亿吨标煤的天花板。如此看来,能源总量控制的难度很大。
. ~5 A' p% W2 N0 e- t" L; l/ b. u 《21世纪》: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11.4%,那么这一约束性目标会不会像节能减排指标那样分解到各个省市?; m2 d3 s7 }& z8 I$ e1 U# P
张国宝:可再生能源比例的目标不会分解到各个省,因为每个省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和潜力不同,像内蒙和山西这样的化石能源大省,难道你非要它发展非化石能源并达到一定比例吗?像有些新能源大省,比如江苏,它自然会多发展非化石能源。这个目标的完成主要依靠在国家层面的能源布局,而不会像节能、减排、减碳这三个约束性指标那样从中央分解到地方。2 m4 p% N+ ~6 x& l/ m
(编辑:SN005)" c, d7 _ R% H- L
+ ^4 {" M& V9 a3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