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r, d8 a, ~' Y% r, I
/ x, i. X' l: }, D 政府借“网”问政,问什么,如何问?官员“织围脖”,说些啥,怎么说?7 p& R. T( \9 c+ b3 T! N
3月26日,“首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100多位来自中央和地方宣传部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官员、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围绕“微博时代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主题,交流探讨,激荡碰撞。
+ p9 ?( U8 H, o 网络问政日趋常态化机制化* } e7 O! z0 X. z0 h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升,以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微博客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8 {) a* }' a) K3 R7 j* {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表示,当前,我国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在传播形态方面,从传统向现代、从有线向无线传播过渡。这两种转型叠加起来,就决定了未来的互联网,作为舆论源头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改善民生、密切民政关系,离不开新媒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更是离不开新媒体。”. S9 {+ j2 Z- B+ U V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和自治区主席马飚在给论坛发来的贺词中认为,网络问政是党和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民意直通车”,突破了时空限制,建立了便捷渠道,架起了互动桥梁,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表示,广西愿与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一道,继续给力“网络问政”,通过“网络问政”接地气、吸灵气、聚人气,共同开创“网络问政”新局面。
! ^, e* m$ |& d U 在这样的大背景,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开始主动“触网”、“用网”,借“网”问政。5 t4 ]( W$ s6 x% n
“在广东,网络问政已基本形成一套政府主导、主要网站配合,有序高效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广东省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曾胜泉介绍,广东省主要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定期与网友交流互动;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网上开设与民众交流的栏目,每季度都会就网民反映的问题,责令各个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处理。“经过努力,广东省网络问政收到的信息已经由投诉举报为主转为理性谏言为主,比例超过60%。”
3 M! @. `9 k6 F' Z 在欠发达地区贵州,网络问政一样风行。贵州省委宣传部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处处长王芳介绍,省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利用网络与网民沟通交流,如在春节前,通过人民网向网友送出新春祝福。此外,还向网民借智,在“三个建设年”决策中充分吸纳网友智慧。
+ c! Z4 G# z# D+ n1 v6 X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说,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传播平台及政府决策不可或缺的参考。去年,广西专门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暂行规定》,从制度上保障党政领导更好地触网、用网。目前,广西全区14个市均已开通回复人民网留言帐号, 28位党政“一把手”都对网友留言作了回复。
! j# b7 K& l I 在南宁,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借网络问政推动社会创新的经验:注重平台建设,夯实网络问政的基础;吸纳网络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借力网络监督,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强化网络互动,密切党群政群关系。1 Z- I s3 T0 t/ @3 `
党政机构与官员“织围脖”成风尚$ @4 Z" d O* W5 f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客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5 G) t$ e5 G( R& ?+ H& H' d- Z
通过微博粉丝数、微博条数、被转载量以及在网民中的美誉度等综合评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论坛上,推出了“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十大官员微博”。粉丝超过300万的广东省公安厅微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微博等榜上有名。
4 D% G, @- T: @* h4 s" v. M# w1 w 论坛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还发布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党政机构和官员丝毫不显落伍,许多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尝鲜与民众网络互动的新模式。
4 K2 ~1 a! w7 }3 s' q8 v& E2 ?9 U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完全统计,仅新浪微博等3家微博平台就有比较活跃的党政机关微博400多个。其中,公安微博最为活跃。“2011年1月30日,公安部官方网站发布统计数字,我国公安微博有800多家,居各部门前列。”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介绍说,“不少官员通过微博成为网络红人,拥有数十万级别的粉丝。”- S& f* _ F2 K" D8 S5 O" E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认为,官员开微博,这是一个十分值得鼓励的新现象,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微博问政既能有效拉近官员与群众的距离,又能深入了解民情,有利于工作开展。
9 t; q* {0 f& @1 q( j# g! h “微博问政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平等、感性、可亲近等元素,在官民互动沟通方面有很大优越性,有助于消解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说,“但是,网络舆论与现实社会的舆情不完全对应,这也值得我们注意。还需要补足一些微博之外的舆论渠道。”' y" G- Q0 K! M: q4 B; Y9 Z
有了微博,还要好好说话
0 ~% o, I5 M0 g0 K4 z 官员的微博,说什么,怎么说?并非所有党政机构与官员微博都能获热捧。《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分析,如何拿捏好网友身份、公职身份的不同角色成为官员办好微博的一大难题。$ }( }3 s4 s h6 ]* j, @2 N7 D5 |% X
“微博中的官员往往要面临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转换的纠结,以及官员与普通民众话语表达空间、自由度的差异,一时间很难收放自如。”单学刚说。/ Z" B4 {. J% [8 D8 q
《报告》认为,官员在微博上有较强象征性意义,渗透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和政策走向。即使是官员个人微博,网民也会很容易地把其言论与公职身份联系在一起,任何不当言论影响的都不止是个人,而是其所在机构,甚至整个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官员使用微博需要比普通网民更加谨慎。
9 C) [/ k' o- ^ x8 v+ A- `! Z 那么,官员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好网友个人身份和自己所代表的公职身份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更好地办好微博?《报告》认为,最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这同样会让网民感觉缺乏真诚。因此,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在牢牢把握公职身份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
' l3 S( J9 c4 y5 `( |6 { 人民网常务副总裁官建文在作论坛总结时说,可以预见,中国互联网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官民互动,汇集民智,听取民意,排解民怨,也将越来越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常态。 D# h7 _# v4 K3 E% p1 j! s* P
(编辑:SN047), a8 R9 L& s! _: k
- s! n3 [2 t6 {% f& Y+ q$ [* v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