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e, g& N D6 |: O) |
5 w4 C3 c3 ^* V) d; H" d ■ “群发短信首次被公诉”追踪6 W5 a5 k- _$ k9 H
本报讯 (记者朱燕)没有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4名男子使用短信群发器群发上千万条商业短信,昨日,4人因非法经营罪被西城法院分别判处1年1个月至1年6个月不等的刑期。这也是全国首例对群发短信追究刑责的案件。. O% ]# f2 C, E, G8 Z" b- H
4人未取得经营许可5 l7 g: T& ~; N1 E
据检方起诉,自2008年11月开始,向某等人在明知自己没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用软件生成北京地区的手机号段,通过短信群发器发送售楼广告、家具广告、彩铃、手机游戏等各类信息,平均每周发出30万条左右,共发出短信达千万余条。
2 a$ y; Z( S, J0 `! a( \ 检方表示,以短信群发方式经营广告发布等业务属于增值电信业务。未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4人在没有取得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构成非法经营罪。+ ]! T; z6 z, P* |8 j
被告人称获利两三万
" D, t6 p& G0 c7 }/ f. z5 d 此案开庭审理时,4人均承认群发短信的事实。& H. Y4 X9 n& k3 p/ Z, |
向某说,他在马甸邮币卡市场经营手机卡、充值卡批发和零售业务,后有客户要求,他便开始群发各种广告短信。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购买了28台群发器,获利在两三万元左右。“都是正常信息,我没发过色情信息。”
- V! \# F& v0 K" T2 ]6 r 4人的律师则提出,群发短信是一种行政违法举动,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Y# }1 z* C4 q' P. Y
法院审理后认为,向某等人在没有取得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经营群发短信的增值电信业务,已构成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四人从一年一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刑期,对其中两人实施了缓刑。
* O0 y7 O& \+ E" w" q9 N3 ^+ f0 ^ ■ 释法3 R* m) l; t* b: L8 X1 s8 R9 {# h
个人涉案5万可追刑责. e1 e* Y8 y2 L8 g3 w
法官宣判后表示,此案在定罪上非常谨慎。
7 @2 a4 X9 h4 b6 _2 s# q' p 由于群发短信属于增值电信业务,应取得经营许可,未获许可经营的,是违法行为。非法经营罪中有一项“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条款,认定比较宽泛,4人非法经营数额都已达到二三十万元,已经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追诉立案标准。
% g; C; O. x% d) |, n7 q4 u" B 法官表示,非法经营罪对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数额标准是5万元。数额达不到刑事追诉标准的,也应受到行政处罚。
8 U u7 I3 N1 S7 d' X: v# t ■ 追访; I6 G+ g$ `/ M0 d8 H8 P' C0 ?* f( d
群发短信广告网上泛滥5 \5 Z: Q, `) c- P" k7 c
昨日记者在网上仍能搜索到很多代理群发短信的广告,称价格2-5分一条不等。不少商家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推荐群发短信业务,号称可以进行手机空号过滤,到达率98%以上。; ]7 |5 ?5 s9 _6 g
此外,短信群发器销售商也大做广告,称群发器有多种规格,价格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次能群发上万条短信。+ t( D z! m; i: f; t; z! ~$ B1 Q
而这些代理商是否拥有资质,其网站页面并无任何相关信息显示。
' ~! _5 M( J7 n3 v3 K9 Y! ? * \7 k. Z$ I: B: [. Y- n4 X2 K, [
6 m3 Z6 }& k" z, m) `!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