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66|回复: 0

北京将向社会公布实施治堵政策效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4 月 1 日 14: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 p+ w* ~/ K$ y8 k

" g+ l- t2 {- T7 U5 ^! i7 t" w" T! j' I  本月中上旬,本市计划向社会公布五环内自实施治堵政策以来的效果。市交通委之前曾表示,交通拥堵指数同比改善了8%至10%,但市民对于拥堵状况改善却体会不一。; y' ?- w' A. ?* u$ p# e
  针对市民持续关注的购车摇号中签难问题,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40万摇号基数在其预测范围内,现在的摇号是在200万人申请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意味着中签将越来越难。* c( r, v$ m# A2 w9 ^( M" K3 f. r
  目前,治堵“28条”措施才“上线”一部分,还有收取拥堵费等备用措施尚未启动。何时启动这些备用措施,还需要看现在政策的实施效果。4 O2 `8 ?2 _) j- M7 D" i
  ■关于治堵效果
; C1 ]0 ]8 k( W/ ?5 i  本月中上旬拟公布治堵效果
. @2 J# I; y$ y) y  据介绍,由于拥堵路段多集中在城区,本市交通部门主要选择五环内的道路通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4月10日左右,本市计划向社会公布这些地区实施治堵政策以来的效果。
; `- c2 k# P8 M  根据道路通行情况,本市设置了交通拥堵指数,目前主要通过其来反映、评价整体缓堵效果。3月28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表示,去年年底“28条”治堵措施出台后,本市交通拥堵状况有所改善,跟去年同期相比,本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8%至10%。但是,一些市民也提出,并未切身感受到拥堵缓解。
5 B: N. _% p, O- s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从整体交通运行情况来看,目前交通拥堵状况有所改善,交通拥堵指数在下降,车辆运行速度在提高。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撑和说明的。4月10日左右,本市计划向社会公布五环内的治堵效果。
) F( q! f4 }! s6 D- I+ b% r2 N$ y  >>治堵专家说
7 D; h& |( A3 R7 Q% m5 |) `$ U/ w  王江燕9 O+ w: X$ i+ H4 a! a6 Z  m6 h
  措施未用尽 效果需持续关注
. w2 ^$ W0 H" H3 Y1 _  本市治堵方案核心专家、柏诚公司城市与交通规划部总监王江燕表示,治堵方案分为建、管、限三大方面,目前“28条”措施才刚刚开始实行,尚未全部用尽,因此要持续关注政策效果。
6 L: Y- ?. ^  m  T$ a1 k7 T* p6 ?  从限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真正限制购车,但也只是控制汽车的增速,并没有减少本市机动车总量。在管的方面,整体来看,治堵效果最明显的应该是停车费涨价,这项措施今天开始正式实施,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示效果。至于建的方面,去年5条地铁新线开通后,为沿线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更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仍需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 ]" \1 z) s/ e! H: f3 h2 q
  王江燕表示,从评价缓堵效果角度来看,交通拥堵指数应该是较为科学、全面的,通过对全市分区域、分通道的监测,从而测算出总体的交通拥堵指数。而老百姓对于交通拥堵的切身感受,与其个人所处的区域、选择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都有关系。从全市范围来看,总体交通拥堵指数可能只下降了一小部分,但局部地区的改善可能非常明显。6 s! n! ^: r+ s. I& _/ h
  李少华( `$ U5 V' s6 y' I9 e8 Q" x8 k
  半年内 拥堵状况将大幅好转
4 f& q5 B" Y0 s6 k/ D  本市治堵方案核心专家、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少华表示,根据已实行的治堵措施,再加上4月1日开始实施的停车费调价新规,预计半年内本市拥堵状况将有大幅度好转。8 _- I1 b# ^+ }0 L
  李少华认为,“28条”措施可以划分为出行和停车两大部分。停车费调高后,老百姓除了考虑找停车位难的问题外,还会重新衡量自驾车出行的成本问题,“毕竟停车费直接从老百姓兜里掏钱,对于人的行为是有指引作用的”。在出行方面,交通部门提供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出行选择,也有利于吸引车主放弃私家车出行,例如最近开通的社区通勤快车,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直达服务,下一步,更多的通勤快车将在全市开通。  O1 k1 I7 R; p3 g0 P) E+ c; x3 l9 l
  李少华自己也切身感觉到本市交通拥堵状况在改善,他说,以前从东二环光明桥附近的办公区到建国门附近,路上得堵半小时,上周这段路只开了10多分钟,“第一次感觉特别痛快、顺畅”。尽管目前三环、四环路仍有不少堵点,但多是由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引起的拥堵,“总体来说,拥堵现象已大有缓解”。
% E# X3 m- E& I% z- A6 V  ■关于摇号中签难% A3 n/ S, v1 ~* v8 X/ K
  40万基数在交通部门预测范围内" a) d# |. m" G. o) H
  200万人有资格进入摇号池: N3 d" x/ u0 r+ x6 h% j! p
  目前参加个人小汽车购车摇号的有40万申请人。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摇号基数是在交通部门的预测范围内的。根据前期统计、分析,满足申请购车摇号条件的,大概有200多万人,摇号方案也是在这些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 C( _  X2 ^! p8 F2 p8 s  _
  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多,摇号中签率持续降低,在3月26日举行的第三轮摇号工作中,中签率已接近23比1。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基数多大,每个申请人的中签率都是一样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现在有部分人认为中签难度越来越大,但从长期来说,由于每个月都举行摇号,申请者进入摇号池的时间越久,参与摇号的次数就越多,摇中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从政策制定角度来说,不可能所有人都一次摇中,那样就没有摇号的必要了。" z/ x$ b' k# @8 Q3 ?% y/ ~# `7 U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的摇号政策才运行3个月,处于试行阶段。对于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待政策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比如半年或者一年,交通部门会归纳、分析、掌握摇号指标管理工作的进展,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相应措施。例如之前公布的“废号”自动滚入摇号池政策,就是对摇号政策的一次微调。
8 P0 v4 Q" X8 s7 H6 d- T7 w* |5 m  对于屡摇不中、一定年限后直接给予指标的建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给予指标的话就有悖摇号初衷,摇号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 ]! R, b2 m" Q5 ?, a  >>治堵专家说0 j  g4 c9 G- J0 t4 y8 v
  王江燕
! L! ~0 H, x+ H% W: ~, A  不可能每个人都开上车
! k0 v7 \, n7 r  本市治堵方案核心专家王江燕表示,为了控制机动车增速,需要坚持购车摇号政策。中签难是正常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觉得中签特别难,那么机动车总量也就能控制了。
& H& N- Z0 X% M$ G  新加坡不仅控制机动车数量,而且收取车辆牌照费用,车主对机动车的持有成本、使用成本都很高。上海也对牌照收取较高费用。通过牌照限制、收费政策,老百姓会有衡量标准,认同不是每个人都要驾车出行的观点,况且城市的道路条件也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开上小汽车。
9 Z0 i& _4 v) S' W, W  李少华
# P' T6 n0 Y2 ~" H  基数大与盲目摇号有关
6 ?1 f0 ~; P: m$ ~8 S3 E" p  李少华认为,一些人对摇号政策并未全面理解,认为摇中的指标可以转让并从中牟利,因此来“占坑”,有些人知道指标不能转让的情况,但仍抱着侥幸心理来测试政策的执行力。随着市民对摇号政策的逐步了解,以及交通部门对摇号指标禁止转让的严格执行,相信更多人会认识到购车指标不能转让的“硬”规定,逐步理性地参与购车摇号申请。
' ]* L1 G2 R  M4 p  李少华认为,今后中签率不会下降,但是摇号政策会打击更多人的购车积极性,包括中签者和未中签者。一方面,未中签者对摇中指标信心不足,认为中签难。另一方面,随着停车费上涨、油价上涨,养车成本逐年攀升,中签者未必会积极购车。
7 M' l3 H9 x3 l+ z, @. g  ■释疑
  ]* f# h4 c0 A0 v  二环隧道搁浅?: J" u! J" J) H  ^
  方案在讨论中% o! O) g+ s) z; \5 a
  治堵政策提出今年将开建东西二环地下隧道,但官方至今未发布东二环地下隧道的起终点。一些市民猜测,这个项目迟迟没有动静,可能已经被搁浅。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前期方案正在研究、论证,出入口等尚未最后确定,但都在充分讨论中。
6 N, h& i" {; e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关于东西二环地下隧道的工作,仍停留在政府层面,政府部门正在讨论,并未进入施工阶段。等各方面工作确定后,再向社会公布。
6 @7 ~- J, E' h$ P+ D& m$ x1 V" r  王江燕曾参与该项目的前期论证,她表示,东西二环地下隧道的工程量非常大,也非常复杂,因此要谨慎对待。由于地下隧道很长,要设计多个出入口,不仅要研究出入口的接入道路,还要研究接入方式。总体来看,要在实地勘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开工修建。, _4 T* q( T% ]2 A# L: @
  >>背景新闻
% z, @0 A/ k2 J/ W% }3 D  争议多年后 地下路重启) ~5 ]3 o" ]. {8 k  B/ b
  早在200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就建议,北京应大力挖掘地下空间的潜力,发展地下道路系统,包括建设东西二环地下快速路。% d" v$ b+ U& z, ]  t( F
  2005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中心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年-2020年)》,东西二环地下快速路的建设首次提上官方议程。但随后多年,建设工程一直未有进展。专家中反对的声音很多,提出了关于文物保护、水源保护、工程成本等方面的意见。. N' n/ \) E$ k& e: F
  时隔5年,2010年末治堵新政发布,再次将东西二环等地下快速路系统纳入官方视野。市规委副主任周楠森此前表示,东西二环地下隧道工程是世界上最难的一条地下线,目前有众多难题待解决。
: h" g1 {+ c) P5 h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邓杭0 T* |  y& U% |4 Z* r
 
$ L0 Y% t2 d  ~- C2 h) k/ Q9 @+ R( i+ B7 C2 A  }- w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7 日 01:10 , Processed in 0.0258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