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Y }; ^, U( r4 K# q2 Z% H. {- Y7 L2 z) H8 D$ P( E( t: R
; W8 E2 [% D4 v
张安世家族墓发掘现场。《西安晚报》供图 4 `& y# z: X% R3 r U
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M1号墓发掘8日有了惊人发现。考古专家通过“内窥镜”探头发现M1墓内有精美漆器。专家初步确定,M1墓室和耳室均未被盗。' V/ q3 A* s7 _5 z F @7 X
位于西安的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卫将军家族墓自2008年被发现以来,出土文物众多,
2 s$ t" D: \) K' b; x% e震惊全国。在目前探明的14座墓葬中,M1墓是惟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墓葬,为更好保护发掘文物,考古专家利用高科技先给古墓做“胃镜”,一探究竟。
/ f1 ^/ e" H. F; N. F! v# ? ■预告耳室内宝贝有望今揭晓4 _5 F' w+ n/ n1 q, o" C5 i2 B F
耳室内的漆器花纹精美绝伦,它到底是什么?丁岩说,今天考古人员将打开耳室封门,这个谜底将有望揭晓。科技保护人员希望漆皮上能有木胎,保存好的话还可能在实验室内复原其大致形状。耳室是墓主人的储藏室,在漆器里可能会装有墓主人的生活用品。4 @* |' }( {+ R
张安世家族墓此前发掘的13座墓虽均遭盗掘,仍发现了丰富的珍贵文物。M1号墓未被盗,墓内极可能随葬大量珍贵文物。7 w/ M# U0 w- y* G7 L
因为探头探视范围有限,耳室内还有哪些器物,今天考古人员将一一揭晓。明天,考古人员将打开墓室,全面了解墓内情况。. v- V- _7 x* z/ E: j" l7 m
■内窥镜
" @& P" W- H- `0 Y+ U) b: ? 360°旋转窥视古墓
8 r& f, |5 F- @. N) I; {( E2 u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推测说,在14座大墓中,除张安世的“甲”字形大墓外,M2是略小的“甲”字形大墓,初步推断该墓为张安世儿子之墓,M1和M2是同茔异穴,初步断定M1墓主为张安世儿媳。: ~- ? t9 t/ i# U( g$ {& H+ D
M1墓道长29米,由墓室和一个耳室组成。该墓不算太大,墓室只有3米长、2米宽,耳室只有1平方米左右。
1 `2 q5 h/ z( y0 C9 [; ~) M9 d/ ] 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工地现场负责人丁岩说,因为墓内极有可能随葬大量珍贵文物,考古人员首次在发掘前借用“内窥镜”给古墓做“胃镜”,侦查墓内状况。内窥镜以前一般在工业上运用。/ }( m1 d$ Z! `7 T
考古人员先找到古墓封门的一个缝隙,挪动旁边的砖,留出小孔,将装有探头的塑料管伸进去,由探头窥视墓内一切。探头直径8毫米,在古墓内可以360°旋转,伸入古墓内1米多,可看范围在40厘米到1米之间,“内窥镜”与电脑连接就可看到探头所探之物。
% W3 h" b2 j' S& j% x M1号墓确定未被盗4 r+ L: T+ g) Y
考古专家推测,从目前探头发现的状况,墓室和耳室内的一切都可能是最初的模样,都没有遭到扰动,基本可以断定没有被盗。据了解,张安世家族墓此前发掘的13座墓葬均遭盗掘。2 d( m2 J% v% D) h# x/ R! [
至于未被盗的原因,考古专家推测,因为M1旁边有个规格高,规模大的M2号墓,M1比较小,盗墓贼都冲着大墓盗掘,使得M2惨遭盗掘。另一个原因是,M1埋葬很深,墓道狭长。考古人员深挖7米仍未到找到封门的位置,可见这样谨慎深埋的人,身份不凡。: u" }" Z; g. L, b% z3 Y1 E6 V
■探耳室
! G8 i _% j7 H' t' @/ ] 精美漆器花纹灵动( O7 p( J+ t4 o3 w$ @
昨天下午2时多,考古人员将探头伸进古墓耳室,伴随着内窥镜的“眼睛”,考古人员兴奋地介绍,“这是漆器。”“这是漆器的铺手。”
4 w% y% \- j% j- x# G3 M% r 在汉代,拥有漆器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身份高贵。“内窥镜”在墓内探出大片漆器,上面绘有朱红色云气纹,十分精美。张仲立说,云气纹是汉代流行的图案,代表人们的美好祝愿。“花纹流畅,线条还带着诡秘,充满着美感和神秘感。”感觉花纹有一种“灵动感”。考古人员还在漆器上发现了环形的铺手。" y- _9 x2 x* R3 ^0 P% d
在北方,漆器发现得很少,保存完整的更少。张仲立说,此次发现的精美漆器,可能因为木胎已经腐朽,只剩下漆皮,但依然十分罕见,价值极高。
2 P( n _* F' e6 Z N8 i- b2 n ■探墓室) w, V! c' r) e2 [/ m
墓主人尸骸完好! |$ ]0 C+ B! e+ v8 @7 U
下午4时多,当内窥镜探头伸入主墓室后,首先看到的依然是大片的漆器,但比耳室的漆器杂乱,颜色略显粉红色,随后还发现了金属环。
/ G* V8 [4 [$ V5 O& s5 B: j 考古专家推测,直观上看金属环可能为铜环或银制。在汉代,一般老百姓家里很少会有这样的金属环,贵族家中比较多。对于金属环是什么器物上的,目前还是一个谜。漆器则可能是墓主人木制棺材上的花纹。
$ ]9 X5 [( [7 V7 w+ a 内窥镜的探头还拍摄到了尸骸的下半身,画面显示,墓主人平躺在墓室内。考古专家断定,探头所发现的尸骸应该是墓主人的。
3 ~4 ~# K; K+ N' h& Z3 u8 {# Q ■揭秘
7 A6 q1 L5 {4 I8 I& b8 F v: U) A8 b 开启封门分8步走: t1 t- G0 H7 a7 M1 n4 J
今明两天,是M1号墓发掘的关键时刻。专家说,开启耳室封门分8步走。
7 _( v% o! Q0 z: m 打开封门2 i, ]! d# E7 \2 T8 P, Z' y# u; \$ Z
耳室封门的开启清理需要8个步骤。首先要对封门砖进行编号并取走;然后打开封门;对原貌进行拍照;文物保护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实施相应保护方案;对文物原貌进行摄像;查看实施保护方案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提取文物;最后对遗址、遗物进行清理。2 v7 ~6 l9 N+ Y2 v5 d
文物保护% z# t* A; x2 O8 c9 z' @/ {" o
文物损毁是必然现象,但损毁多少要看个体保存程度和提取时的保湿程度。据了解,导致有机物文物损失最大的是水分流失,漆器就属于这种文物。因此,耳室封门打开后,首要进行的是尽可能保存文物原有湿度。
( Y. ?' E% x: l 提取气体: ~& ]. @& W: H- f- _, s
7日,科研人员从M1号墓中抽取了墓室内的气体,装入特制塑料袋送回实验室,气体略带臭气。“这是2000多年前的空气,太珍贵了。”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曹军骥说,这是我国第一次抽取古墓中的气体,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8 T0 v- L: P5 M* T
样本初步分析显示,气体成分较复杂,有100多种成分。其中氧气含量较正常空气含量低,湿度极高。专家说,现场测出了湿度和温度,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含量等要过后才能测出。测气体的目的是了解文物的最佳“生存环境”。/ o W8 a/ n2 }. H) a
■链接·9 C+ f$ C% K0 a" {/ j' h( H8 x
张安世
" b7 e R( K) s- E' B; a 张安世是张汤之子,为人谨慎小心,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拜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二。: }2 H" C! [" t/ s1 s
张安世家族中八代封侯,整个家族兴盛了近200年,在中国历史上属罕见。5 T8 h% c6 S$ w$ z9 p- @
据《华商报》《西安晚报》* k8 ~8 E E! V
- @& p7 s F! X9 ~
, A5 q% C/ T4 e+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