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k* j: |0 }4 w$ E4 z0 o' G5 p( E' m
8 y' ^" S, u6 D- ^ 怕伤感情婚前财产公证不足5%" \% Z/ L1 }- x E3 s; Y& A
刘德华和舒淇主演的电影《游龙戏凤》中有一个情节:已经离过三次婚的男主角想娶女主角,但男主角的妈妈要求他做婚前财产公证。理由是“前几任离婚,几乎分掉了大半财产”。女主角陷入了嫁还是不嫁的两难境地……1 R) u9 G2 @ J) W& [2 [1 T* ^
如今,像电影中这种“有钱人的烦恼”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开始出现:房产、汽车、黄金等各种资产都掺杂在谈婚论嫁之中,结婚之前要不要给这些婚前财产做公证都成为眼下热门的话题。$ M, _* a" p# w. Z! H/ e
然而,实际生活中,结婚的夫妻双方在面对婚前财产时没有几对做公证。) s% d% i0 d* s8 q# q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今天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10城市居民已婚人士中做婚前财产公证比例仅为4.8%,未婚人群中也只有11.5%的人打算今后结婚前做财产公证。“谈钱伤感情”,还是现实的传统观念。
- Y A% |5 {( q. ^ 调查一& J' ], f; m9 z
已婚者婚前财产公证不足5%
* Y: T, y* W( H" k+ L& | 零点集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已婚人士中,做过婚前财产公证的比例仅为4.8%,未婚人群中也只有11.5%的人打算今后结婚前做财产公证。
5 m/ w; a+ r2 S, V2 w' X0 W$ _& a 这两个比例都是极低的,可见,不做婚前财产公证是大多数。
) V# T- s$ ? u7 c+ {5 z) m 记者了解到,此前零点曾对上海做过婚前财产公证的调查,那时是在2002年,当时未婚人群中有39.6%的人打算做婚前财产公证。
( \2 r& j; g" w. A ?: u) l3 |2 ^( U6 [ 对比这两个数据,虽然可能存在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价值取向的不同,但私权意识比较强的现代人,对婚前财产公证的采纳度降低了确是事实。; }4 x0 u# _4 M9 N$ E0 E
●专家观点
$ n5 N/ D5 F% f; A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婚前财产公证的实行,但到2001年婚前财产公证才正式被列入婚姻法条例。
, v3 b. P* v4 y" j9 }) J. z 在2002年,这种以法律手段来保障个人私权的新兴事物,会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会有较多人愿意去尝试。! F+ a) V% y0 h
但是随着尝试后一些弊端的产生,如有人认为财产公证是对真爱的亵渎,影响夫妻间的融洽度和亲密度,甚至让人对“白头偕老”的婚姻产生怀疑。因此,近几年做婚前财产公证甚至有意向的人在减少。5 C, t6 V6 H& o1 f: e1 T
调查二0 R2 i/ e4 W3 u4 c; S* T3 L
近半数人认为婚前公证伤感情
6 x- ~! B; Q! K6 d% ?/ X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研究员向记者介绍,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大致可以把受访者划分成感情派和理性派两类。
! b) ~% q6 z& I3 m9 W! V- S 在“感情派”看来,如果需要做婚前财产公证,表明两人之间没有感情,或者是感情没有深厚到可以彼此完全信任的地步,它是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的砝码,其中有25.4%的人这么认为。另外,还有22%的人认为,即便两人有感情,若婚前过分理清财产问题,会有损两人之间的感情。两者相加,达到了47.4%,几乎占受访者的一半。 q. ]5 T# U4 J/ a# s3 l
而在“理性派”看来,这种行为有利于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不因婚姻变故而受损,但支持这个观点的仅占受访者的6%。 `1 e( e) T: K7 W" g1 ~
●专家观点- L) w# o! J+ i7 w% k- h
选择做婚前财产公证的比例非常低主要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深。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做了婚前财产公证可能不利于夫妻情感,夫妻双方可能也会认为互相留了个心眼。另外,财产多的一方又会处于上方优势地位。* V$ j) C/ F+ b- i) I1 P/ ]
有的因为做婚前财产公证甚至闹得夫妻不和,感情破裂。
! i' f% ~+ {% g9 M8 { 专家表示,最常用、最普通的一句话足以证明人们为何不做公证,“谈钱伤感情”。为了维系两个人的婚姻和家庭,综合考虑,不做婚前财产公证占了大多数。" H; w, D* |# s% x
调查三* \2 Q8 X: p# j7 ?. ~- L; c0 X/ u
年纪越小新观念接受程度越强) Q/ F, X# d# h" [, x3 B
人们常说,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了。包括言谈、穿着、观念等各方面。
: k/ f! f0 W0 V0 B' ` 零点根据调查得出结论:年轻人选择婚前财产公证的比例要高于年长者。
8 s* I* f2 N, c) z* | 调查结果显示,年纪越小,对这一观念的接受程度越高,其中,以18-2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50岁以上人群比例最小(如图表)。. [9 y$ G; [/ t6 k. ~0 A
专家观点8 i, T# L: _5 v& o( }, {- P& P4 t
专家指出,年轻人做过或者打算做婚前财产公证的比例高于年长者主要也是观念上的问题。
6 x- g% U* F% x* j 如今的年轻人受传统观念束缚越来越少,本身年轻人的思想也比较前卫,如果是夫妻双方都愿意,他们会觉得做婚前财产公证也无大碍,不会影响夫妻双方的感情。: J3 j: n5 M0 ~( W T
而年长者从上世纪50年代走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本身他们的思想也比较保守。
- E5 h; v. q" f Q3 k1 K; w) T 另外的原因在于,年长者在结婚时差不多是白手起家,大的财产相对较少。
( W- J k+ j8 f6 A9 a8 u/ r) k- ^/ f" r; } 而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条件好了,涉及的财产多了,比较典型的就是房产,大城市几百万的房产不免会让人产生做婚前财产公证的想法。7 }3 C- i5 b$ m3 S7 E3 n
提个醒儿" h1 b4 y6 a7 p( I& |( ?+ t
婚前公证不是必须的
1 C/ e/ N E. l 婚前财产公证不是必须的。只要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是属于婚前财产就可以。& V6 g5 e' p, z. k, p \2 x+ y4 q' V
按照新修订的婚姻法的规定,判断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就是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时间标准,即婚前取得的财产为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另有约定除外。4 n( z" _* d8 n8 j
如果甲方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之前购房并获得产权,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房产归甲方所有。, u) I5 n! ~5 ?: o$ k- _1 \' ]3 x
如果是在结婚之后买房,登记在一方或者双方名下,则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除非有相反证据,购买房产属于私有财产,才能说明归一方所有。
0 D2 [, }& b' d0 e* m3 W0 O" u6 _ 如果付款比例并没有在相关证明中明确,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双方签署婚前协议,或者去公证机关进行财产公证。
1 ]" S7 d5 ]# u$ C9 H* k6 t 如果是由父母出资买房,一方最好保留父母出资的证明,如转账记录等,或者跟父母签署协议,以明确出资比例。
+ P' ~5 U; b$ L 调查说明
/ `0 E+ O9 X. m: m s 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广州、武汉、大连、厦门和济南10个城市的3089名18岁—60岁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 i& v: e' _1 B# G" L2 }, l
多知道点儿% m# y9 @# ^$ D# P) z, i* g
婚前财产公证,是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简称,指公证机关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9 ~2 W5 n3 G5 r( J" l4 m 本版专家支持
0 ^5 r0 \5 ?0 V6 E 中国律师精英网顾问律师、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 尹富强+ F2 n& z4 _ u* X+ Z7 V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研究员史曜& ]6 r4 _, Y& _
本版文/记者王永生实习生宋丹 V- [- O. ]/ i, O( }' _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O/ [5 j' s, U; r( m$ T/ [
^0 ^- |: r7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