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d. S/ u; r+ z/ r U9 F
0 F& l7 s! [1 t; Z6 [( P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盛卉)“瘦肉精”、“染色馒头”、“一滴香”等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人们在愤慨于不法奸商的无良之外,时常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困惑。
0 T, e0 K7 M+ V2 K" |# A8 C U9 J9 X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担心毫无必要。不仅如此,我国逐年提高的食品抽查合格率和人均寿命告诉我们——“其实咱们吃得还不错。”
! C0 }, u# Z' w2 [& N “消费者因为信息严重不对称而造成缺乏科学根据的担心和恐慌,是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陈君石建议从政府到民间都应该建立起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机构和平台,加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认识。陈君石分析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误区。1 V2 J2 Z" S% {* U
误区一:食品安全“零风险”
$ P6 U y. E6 a5 t5 b0 a, _ “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是“零风险”,其实我们生活当中风险是无所不在的,不存在“零风险”。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就是要讲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 C! G4 h/ S, l! k+ G 食品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和“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情况两者同时存在,我们才认为构成了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进步,现在只要有一丁点儿东西都能检测出来,所以食品当中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是非常常见的,但消费者不必恐慌。”陈君石举例说,北京烤鸭的皮里面的致癌物质,它的量很少,我们也不天天吃,所以烤鸭皮里虽然有对人致癌的物质,但是它不足以构成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 ~" K k( R! N, ?3 f& x 误区二: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
& |3 n3 e; G8 ]0 @1 j+ k “我国目前还没有食品安全事件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陈君石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就没有丰富的食品种类,而且品质优良、保存期长、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有了食品添加剂才能满足各种人对食品的不同需求。
3 q0 s8 K3 s& I' u9 t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生产者把使用柠檬黄染色后假冒成用玉米面制作的馒头,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说,柠檬黄是经过国家批准的食品色素,对人体无害。
9 z( b! y3 i9 K1 N3 s+ x “苏丹红、孔雀石、三聚氰胺作为工业原料,原本就不应该运用到食品中,更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陈君石谈到当年轰动一时的“苏丹红鸭蛋”事件时说,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有毒性而且致癌,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4 r8 a0 R$ O+ m 给消费者的三点自我保护建议
) x3 J, [4 O! p; } 一是食物多样化。这本身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一条,也就是保证居民有均衡营养,用在食品安全上同样适用。因为食品安全不是“零风险”,食物多样化可以把风险化解。
, ?& q1 f+ l5 ^/ ?' }- h0 S# u 二是尽量到大超市购买正规食品。大超市的货源、供源比一般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更加安全可靠,产品相对来说生产条件、标准更加规范可靠。
2 ?$ w" I% W2 `) g1 W' o 三是消费者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比如消费者担心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买回去后要在水里泡泡,也有的说用高锰酸钾和洗涤灵泡。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水龙头下用水冲洗。这样的机械办法比用化学办法要好,经过这样的处理以后,残留农药再剩下的就非常少了。再比如剩菜剩饭一定要降到室温后再放进冰箱,更重要的是从冰箱里拿出来后一定要充分加热。/ j. {: w' n. ?$ w0 E1 T) K7 g) P. s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O" S' s( l3 Y! q
! ?" z, \) T( ` }* ?-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