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宇宙中有各种尺寸的结构,从行星、恆星、星系、星系团到超星系团(supercluster),各个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结构之上,其实还有丝状构造(filament)和空洞(void)等更大的结构,这些丝状结构中最大的就是所谓的「史隆长城」,这是由一连串星系所串连的巨大构造,长达14亿光年左右,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在爱沙尼亚塔尔图天文台天文学家M. Einasto等人发表研究结果之前,从未有人做过长城整体的仔细研究,令人相当讶异
: h7 N7 f' `# s r, m& g史隆长城(Sloan Great Wall)是在2003年,天文学家将史隆数位巡天(SDSS)观测资料中数亿个星系的位置绘製成3D图像时,才首度发现这个大尺度结构。在史隆长城中有数个有趣的超星系团,其中最大的SC1 126在先前的研究中被拿来与其他大尺度结构中的超星系团相比,结果发现不太一样:SC1 126的核心拥有非常密集而丰富的星系,而在超星系团边缘则拖着数条星系构成的「捲鬚」,整体看起来很像一隻巨大的蜘蛛。
0 c8 ?9 D; A- b0 f- d% A) {' q9 e: b; w; U
典型的超星系团由较小的星系团组成,这些星系团彼此间就是以这类丝状结构串连,如史隆长城中的另一个大型超星系团S1 111就是如此。如果只检测长城中最密集的部分,那么这些远离超星系团核心区域的捲鬚看来就很单纯、无足轻重;但若是像Einasto等人也一併探索密度较低的部分,那么这些次要的丝状结构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r9 ] `$ x8 u3 }9 m6 ]- D& z7 B; }
. ?1 q1 X: j* A. V5 f6 _ Einasto等人检视长城的另一方式是看不同型态星系的分布方式。其中比较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明亮红色星系(Bright Red Galaxies,BRGs),Einasto等人发现这些星系常会群聚在一起,每一群都至少有5个以上的BRGs。BRGs通常是它们所属的星系群中最亮的星系,故整体看来,有BRGs的星系群似乎含有更多的星系而使得星系群显得更为明亮,而星系群中星系的速度差异也很比较大。4 X% f6 _/ ]5 E: Z' f
/ e( ^: _. g2 [3 E
Einasto等人认为速度差异大,是因为它们彼此间的重力交互作用速率也比较高所致,这点在SC1 126中显而易见,因为有许多星系都因交互作用而正在合併中。在SC1 126超星系团中,BRG群平均的分佈在超星系团核心到边缘之间;但在SC1 111超星系团中,BRG群却集中在星系密度比较高的区域。这两个超星系团中的BRGs,都约有1/3是螺旋星系。5 K$ x9 p" e6 h8 \7 f
. ?, _7 M( i v7 `- Y1 j3 F 这个研究可帮助天文学家测试预测星系结构形成的宇宙论模型。一般来说,这类宇宙论模型对类似SC1 111这种超星系团的结构的的预测结果相当不错,但对付类似SC1 126这种大小、形状或分布型态的超星系团就不管用了。7 Q6 @8 {' N7 B2 q" j U
M q: ~1 ~4 O. J+ N* q
由于这些超星系团特性的差异来自大霹雳最初造成的密度扰动,如果能瞭解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必定对大霹雳之初的密度扰动有更深的瞭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Einasto等人打算继续针对史隆长城的型态以及其他超星系团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更多需要的讯息
1 n7 F- N; e5 m: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