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e3 P5 p6 c: n) x8 k1 R7 _: j- x. G- q$ E5 D
/ I: R4 }# s9 Z& z6 \
故宫博物院赠警方锦旗。新华社图
9 d5 R" H1 P3 z0 s. S# Z: U
' i ~( S9 Q) \: J 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向快速侦破故宫失窃案的市局有关部门赠送锦旗。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 F1 m2 U" c8 x 本报讯(记者 安然) 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相关负责人来到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对市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然而,一面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却招来了不亚于针对故宫安保水平的质疑:堂堂故宫,难道也写错别字,而且还是意思截然相反的错别字?有网友揶揄,仅仅10个字就有10%的差错率,故宫安保的差错率会有多大? 粗粗一看,锦旗上两句话的字头合拼成“撼卫”,但稍一细想,“捍卫”之捍并非撼动之“撼”。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捍”的解释是保卫、防御;而“撼”则是摇,摇动。用在“祖国强盛”之前,一个的意思是保卫祖国的强盛局面;另一个则是让祖国强盛的局面“摇晃”起来。7 @9 g6 ?4 B- ~% j) b+ i! B" U( {
难道是通假字?记者上午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风之女、作家张晓风。听完记者的叙述,张晓风脱口而出:“意思满拧啊!”
' a3 \. h3 ?5 C& h& K “从来没见过有这么通假的。”张晓风说,古代汉语中虽然常有“通假”的用法,但在这儿却不是这么用的。古代汉字里某些字的意思区分不像现在这么清楚,现在认为的某个字是另一个字的“通假字”,但在古代其实就是一个字,后来随着汉字发展才区分开的。也有的通假字干脆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后来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读书多见识广,故意跟着写错,于是“积非成是”,成了公认的写法。“但是这两个字之间怎么说也不会通,它们的意思截然相反啊。如果是在‘撼祖国强盛’之后加上一个‘难’字,意思倒还基本通顺。”
! u7 y1 i, V. `" N5 F! s. g8 c 据报道,故宫相关负责人昨晚表示,“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张晓风说,在语言文字的问题上,很难说谁是真正的权威,只有字典才是权威。“无论是公众还是故宫方面,如果要对此作出解释,只能以字典为准,其他的解释都是无力的。”/ _7 C4 c* C% q/ K- E: J0 ]+ D
“通假?这两个字在中古时代,连音都不一样,怎么会通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主编、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体老先生得知故宫锦旗事件后,同样颇为诧异。他说,“撼”与“捍”实际上是两个“写对了容易,写错了难”的字,这样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连小学生都不应该犯错。* d# S7 Z# ^% B+ g6 p
他告诉记者,即使在现在,广东话中,两个“HAN”字的读音都不相同,在中古时代,它们无论音和义的区别都非常大,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北方音中,二者才合二为一。“一个是摇动,一个是保卫,怎么能一样呢?” n/ j! X- @8 s- a0 |
韩老先生说:“出这种问题,这只能说故宫博物院平时太不认真了,太不重视文字工作。可是,故宫本来就是个研究古代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他认为,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无论硬件有多强,思想方面不注意,出事故真是难免的。 S T2 d/ |, u6 V2 p. o
微博热议
5 e; v- l6 J" m8 K8 W4 |3 n* ?) ~ 郑渊洁:我只读过小学四年,认识的字不多。北京故宫博物院失窃案告破后,故宫送给公安局一锦旗。请教各位汉语学者专家,“撼”在古代是否和“捍”通用?如果不通用,将“撼”和“祖国强盛”连排且置于前列,涉嫌用文字颠覆国家?还是恩将仇报讥讽公安“撼祖国强盛”?我还是觉得在中文使用上故宫不会出错。0 e* p8 K! w/ W# y, r. L i
李开复:解释康熙字典被盗了更好。如此强撼(悍)的撼(汉)语,撼(汗)!& g u1 Q0 C# a, w: ?8 l, h
赵所生(著名文史专家、学者,前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错别字没水平,死不认错的解释更没水平!7 M2 Z; R) N1 M/ }, W
榕树下的故乡:故宫,你悍然用此锦旗送平安北京的捍卫者,令人汗颜,真是撼故宫易,撼没文化难,撼知错就改更难!!!
& [( O/ v7 J: j( r+ g8 ~5 k4 o. w / R1 q/ ]" _9 `
) ^0 o: I& Z$ O9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