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黎明:谁要只喊“平安无事”的专家
5 V' B5 D8 C$ { k7 u+ q2011年05月13日 08:034 Z" T$ e) p0 @5 \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黎明7 `1 u3 l/ r4 B2 o- ^; p
■虚拟@现实之黎明专栏
$ }1 \2 i5 P5 p# ]% E) W5月12日,人民网记者发出一番感慨,提出“我们还能吃什么”问题之后,引出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他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担心毫无必要。不仅如此,我国逐年提高的食品抽查合格率和人均寿命告诉我们———“其实咱们吃得还不错。”
3 L9 n: E, h; B从陈君石极力为三鹿奶粉开脱的那时候开始,我一直关注、研究这位专家。几乎每次出现较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他都会出来安抚公众。他这次出面,和以往发言的主题一样,具体台词也大同小异:人还活着,毕竟不是灭顶之灾,慌什么!. ?, K& }& t; y+ _4 ?& @
三鹿奶粉事发后,陈院士有过一次发言。他在论证液态奶安全时说:“液态奶里面假如是同样的原料含有了三聚氰胺,做成奶粉以后水分就没有了,它变成一种干粉,所以三聚氰胺就浓缩了。假如你喝的是液态奶,它90%以上都是水,所以它的三聚氰胺并没有被浓缩,所以你喝一杯奶实际上变成奶粉只有很少一点点”。陈君石院士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宣传,也曾招致网络拍砖,如“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只死了三四个小孩,不能称为公共卫生事件”;“这毕竟不是灭顶之灾”等等。
) E: u* e2 F) h/ O: x他支持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没有食品安全事件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就没有丰富的食品种类”;“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从健康角度来说,柠檬黄是经过国家批准的食品色素,对人体无害”。陈院士还有个头衔是“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这些话似乎符合本行业利益,但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职责是否相抵触,就值得怀疑了。; y c0 H, M0 d0 ^$ G( x
当年引进面粉增白剂的前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王瑞元先生良心发现,疾呼:“在我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我死不瞑目!”而陈院士力挺增白剂,“没有安全风险,反对要拿出数据!”
. t- a E+ _. G8 Z( S陈院士有些理论非常通俗易懂。他认为毒食、毒物不可多用,和喝水的道理一样,水喝多了也会死人。3 }6 T9 B( [0 O2 [0 p5 E
陈院士的逻辑有时让人费解。他指出“在我国比三聚氰胺更毒的东西比比皆是”,但结论却是情况正常、不必恐慌。他认为GOV没能力保证国民食品安全,但同时“相信……食品安全种种问题,不管是法律法规上的问题,监管力度的问题,以及专家评估不到位的问题,GOV无疑都了解”,因而他作为政协委员无需提醒GOV。
( d# s8 P& ]7 h' d消费者要求食品安全,陈院士批评这是追求“理想状态”。现阶段出事是正常的,不出事反而不正常——— 这是陈院士固有的观点;出了事就叫人不必恐慌,宣扬毒食无害——— 这是陈院士的惯常作为;永远和相关工商企业站在一起,从经济、政治角度立论并愚弄大众——— 这是陈院士表现出的立场。' y' W" T, B& `* s; X: Q
有关涉事方面或许需要这样的“食品安全宣传员”,有的专家也的确在担当此角色时表现出了忠诚,但公众却不需要这种报喜鸟式的专家。, K# z' a N. a- F$ W0 x
让公众放心,对公众有公信力、影响力的专家,不是只喊“平安无事”的角色,而是发现毒食、揭穿毒食制造黑幕、追查食品问题根源的那种专家。公众有权要求在位的专家和一般人一样,将食品安全状态视为生活中的“底线状态”。
% A) B1 j2 r+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