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 V- E* [3 e- ?3 |0 {; A: c& V2 _8 A& M* a
( c1 C3 o6 d! z5 c4 I' Y《义海豪情》大结局时,无线宣称收视百分比达99%,而亚视同时段的收视为零
8 c) c# J. J9 E3 \
/ m4 @- J) O3 h3 k0 Y& z3 v- a9 O, O今年金像奖,无线宣称只有45万人次收看,而亚视则表示有230万人次观看,是无线数据的5倍! ]$ w/ q" h# G9 b# M5 \+ o# ^" M
5 R+ q. g' |6 |" L B/ [$ w. X
无线与亚视为收视率争吵不休。 漫画:任山崴: Z7 K/ U! ~; b9 a
●双方各有一套统计方法,数字差别很大。2 S* S+ Q0 ^! u" u, u
●本报鉴定:收视之争,虽然没有定论,但可以看出,亚视已不愿继续担任打酱油的角色。0 |: R+ f9 c8 T5 I. }% a
南都讯 记者蔡丽怡 亚视与无线收视率的争拗再度开火!自从亚视今年起退出CSM的收视调查,改为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进行“电视观众研究”之后,两间电视台用不同调查方法所得出的数据,差距甚远,双方为此不断打口水仗。上月的金像奖收视之争仍言犹在耳,5月9日亚视再度抛出一份新闻公告,指“亚视四月份的收视人口已逾454万,而无线的收视人口不过589万,双方的差距越来越短,已达至4.4比5.6”,此言一出令无线自尊心大伤,双方高层再度隔空开火!这场数字的游戏,观众到底应该信哪一方?南都记者日前回访双方高层,请他们各自解释其收视统计方法的科学依据,让观众来自行判断吧。4 Q6 g( i) l6 A9 k2 t) Y
风波回放3 K( j6 W4 x/ ? `; b
亚视零收视之争6 T; @! i; | C6 V( b7 b# k% F- _" F
无线去年台庆剧《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播映大结局,平均收视44点,最高47点,约299.6万香港观众收看,其中刘醒倚着九姑娘安详离世一幕,收视百分比高达99%,令亚视同时段播出的宗教节目《恩雨之声》罕有地录得“零收视”。当无线高调公布这一数据时,亚视不愿置评。! l' O5 S. S/ \ k' l
金像奖收视之争
0 H/ F7 q$ O2 H; q+ k5 o8 [% q 今年4月金像奖颁奖礼第二天,无线公布了亚视直播的金像奖颁奖礼收视,指仅录得平均收视为7点,比去年下降2点,仅有45万人次收看。亚视当即表明“有人以虚假的收视结果攻击亚视”。结果,无线联同C SM媒介研究发律师信给亚视,要求亚视收回“虚假”字眼。亚视一方未有因此却步,一众高层以“打假勇士”姿态列席记者会作出反击,会上发声明指C SM过往的收视调查存有不正当手段记录,估计令亚视造成以10亿元计的损失,并在现场公布了由香港大学生民意研究计划“电视观众研究”发出的初步数据,指金像奖当晚的观看人数达230万人次。" I5 l# i. g% L6 N. r4 m9 C# d
4.4:5.6 整体收视人口之争+ b8 }' _; I5 u: x5 K
5月9日,亚视发出新闻公告,指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之“电视观众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布今年第二阶段(四月)亚视本港台的收视人口已逾454万,较之无线589万的收视人口,两者差距已更接近,已从第一阶段的4比6,达至4.4比5.6之势。无线外事部即时作出强烈反击:“无线去年最高收视点的剧集《义海豪情》,最高一刻47点,都只有300多万观众在看,亚视说有400多万观众看亚视,那它岂不是轰动大中华了?”
/ i0 Z ?9 G( j0 _ 双方理据7 M/ y1 X3 N& H
无线:我们是国际惟一认可的标准, \7 _; M' h8 `
用CSM索福瑞的收视数据,在香港650个样本家庭中安装机顶盒,每个家庭抽取3个共计2000个样本进行调查。5 v4 k: H# _6 o F% E+ U/ }
无线外事部副总监曾醒明向南都记者强调:“现在电视界、广告界惟一承认的是由个人收视纪录仪调查所得的收视数据,它是在香港650个样本家庭中安装机顶盒,每个家庭抽取3个共计2000个样本进行调查,数据可以看到节目的每一Part、每分钟收视率是多少,24小时运作,比较电话调查,数据上会更科学化。这是国际认可的标准,TV B与有线电视都在用CSM索福瑞的这套收视数据。”/ |% x3 P! ^+ D; j1 `# E. ^. z* z
对亚视公布的收视数据,曾生表示:“他们那一套统计方法是20年前用的,用Reach(到达率)当成是收视纪录,只是一个电话打去问问你有没看过亚视、有没看过某节目,只讲观众人次,看不到每分钟的收视人数。比如他们说有230万人次看过金像奖,那这230万人次看了多久呢?是否只看了开头就跳走了呢?用电话调查,结果也是滞后的。就算他们打6500个电话,也不代表他们的数据更有代表性。”
9 E; z$ [0 g! q0 p5 l( o+ A, H9 Y0 _9 n9 {3 n
亚视:我们的统计方法也有科学依据 e2 ^9 z% P% U" N& S
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每周打给650个观众作电话调查,每8个星期做一次总体性的收视研究。
) g7 M- \) S0 ~, Y 亚视公关外事部负责人区展程对南都记者有另一番说法:“亚视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每周打给650个观众做电话调查,每8个星期做一次总体性的收视研究。我们在电话中只问观众一个问题:‘过去7天,你有没有收看A TV本港台或者TV B翡翠台,连续看5分钟以上?’或者专门针对亚视某一节目如‘你是否有看亚视直播的金像奖,连续5分钟以上?’我们调查的人群,不只包括在电视机前的,也包括通过互联网、视频网站、手机电视看过亚视的人。然后再根据这650位成功被访者,去推算香港看过亚视与无线的人口比例。”$ o d5 p1 \8 c1 c6 F
亚视认为这套统计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区先生表示:“香港大学钟耀庭博士做这个民意研究计划很多年了,他们不是纯商业的行为,是一种学术研究,而且电话调查近年在香港很普遍,很多高官的民望也是透过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我们相信他们的职业操守。”- U n1 n: V: g. v: y" d* o
针对无线所说,电话调查收视的方式已经过时,亚视则表示:“不能说谁好谁不好,谁可信谁不可信的。CSM的方式是比较容易接受,但我们放弃它,是因为它透明度不高,我们从来不知道这650户家庭是怎样分布,是哪些人,他们是否有改变过,这些家庭是否永远都是TV B的忠实粉丝,观众收看电视的习惯一直在变化,调查方式不变,会对双方电视台不公。”
$ P( I& u. L* s, L2 V4 j 记者观察" q, p- X" w1 `( ~3 T! k
香港电视需要更多的权威挑战者
! X1 o/ i# |6 \6 M 亚视直播金像奖,一方说有45万人收看,一方说有230万人次收看,相差5倍,这个数字的游戏,看得观众好糊涂!* M6 W9 f* x7 D8 U1 R! _
自从亚视退出CSM的收视调查,改为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进行“电视观众研究”之后,亚视官方所公布的观众人数明显有所上升,甚至经常说有过半香港人口曾收看亚视,表面上看似有很多观众支持,但观众、传媒并不相信。% ]0 K1 i3 y- W g) H& W7 _
现在,双方摆出各自理据,简而言之,他们各自的调查机制完全不同:一个是调查电视机前正在收看的人数,一个调查的是透过各种媒介观看电视的人数;一个是针对定时定点的节目,一个针对的是整个台的收看人数。不在同一个计算标准下抛出的数字,双方偷换概念互相攻击,吵到脸红又要闹上公堂,连观众也被糊弄得不知所以然,真是大可不必!
! O6 O H% O+ ~2 H' J 无线运用的那套统计方法,是国际通行方式,无可争议。但是否很令人信服呢?金像奖当晚,无线并无杀手锏节目对撼,只有收视中规中矩的《华丽明星赛》与不少观众投诉“难看得不行”的《女拳》两小时大结局篇,但收视全然未受金像奖影响,反而有升无跌。无线总有神奇天助令它长霸收视惯性,每当对手有王牌节目推出,总是说对手录得低点收视,外人真是看不过眼,但又无可奈何。" x3 p) `+ p/ M* q* o
本报曾做过内地收视率造假的调查报道,香港收视率是否有作假?这趟浑水我们不知深浅。亚视曾投诉,CSM安装收视纪录仪的650户香港家庭,长年都是无线的死忠粉丝,且这些家庭样本长年不作改变,长此以往,即便亚视多番变革节目,对方的粉丝也不会动一动遥控键,收视率永远向无线倾斜,亚视只能承受这忍辱负重的命运了。
( Q0 U9 E5 h: ]1 I1 C7 q' ? 无线与亚视的收视率之争,估计清官也难断这笔糊涂账。但这场骂战还是有“姿态意义”的,起码香港电视不是只有一个台在发声,亚视不当小绵羊,继续力邀金像奖、四大歌手、一批无线的逆子弃臣频频亮相,不屈不挠打这场硬仗,好过软绵绵,被对方动辄拿出个“零收视”来冷嘲热讽吧。香港电视需要竞争,需要多些挑战权威者。
7 H6 t2 Y+ g4 W/ F% e3 t4 L. I& \3 |# O* u, h$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