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298|回复: 0

中国抗日远征军200多位在世者多数生活困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6 月 6 日 00: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H) |- ^$ X6 X& c; _; f" a  x0 C3 q# }7 j* L# R. ^

3 O$ a6 |: O3 [* P. n" ['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Z" w2 |0 z6 M8 U  X4 b) [
老兵永不凋零
8 ~4 L( n' n  r2 q) `9 U3 ^7 ?9 N

5 u1 U$ Q; z-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o  C) S8 _$ u: N& Q* @- T中国士兵涉过溪流,前往滇西怒江前线 资料图片
4 R. `8 u, c5 ]) p7 k
# e0 @/ D7 ]6 E$ |.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l1 V8 B( m+ R3 w4 I1943年6月22日,在滇西战场,中国士兵向日军所在山头阵地发起冲锋 资料图片+ n/ b0 i0 f" L, u" P
  “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 D3 V$ b* y; g8 V- B9 v
  “每一幅照片和影像都曾是鲜活的生命。当苦难生长着坚忍,悲怆养育着无畏,英雄和无名英雄如潮涌动。人类公义,国家文明,在长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上漂浮而不沉没,是一个个微弱的个体生命的负重泅渡。当我们沿江回溯着历史,历史也浸润了我们。”
9 Y$ B5 ~4 D) v% U  “一位12岁的远征军士兵李乐贝端着枪和盟军战友闯进我们的海报。他若活着已是八旬老人,他依然年少在后世眼中、国家记忆里,这是那个年代的悲伤与传奇,也是我们此时此地铺开来的万众一心与瞬间永恒。”, m1 @0 B# E( c( I7 I! R/ k3 q; d
  “一同走过从前,从前索引以后。”
( {4 g+ ~# I7 a9 ]; k  “惟有致敬,惟有前行。”
+ G. a* w: B: [2 b" N" }  《国家记忆》展 全体筹办者8 o& l3 M" x; H6 m! ?5 N. f7 S
  中缅印战场,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显得陌生的词汇,承载着一段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六十多年前,无数中华儿女千里奔袭,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如今,他们中的多数已经离开人世,存世的也已是耄耋老人。那段热血之歌在他们脑海中埋藏多年,如今日渐模糊。
6 f) l4 w; r. j) ^% F) E: Q; q  所幸,人们没有忘记,人们一直追寻。近日,广东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览,静默而有力,名为“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中缅印战场影像展”。在开幕式上,五位抗战老兵的出现,让我们再次沿着他们的足迹,追寻他们最后的荣耀。+ B2 e; B' r' E) J' F! p
  每一幅照片和影像都曾是鲜活的生命3 i' w3 Q/ @( y" f/ r
  2010年,多位中国与美国民间学者自筹经费,赴美国国家档案馆,历时两个多月,整理了数万张图片及超过200多个小时的原始影像记录。“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中缅印战场影像展”展出的所有资料全部来源于此。这批照片大多是美国通信兵团164照相兵连拍摄的,作为记录资料的专设部队,他们在中缅印战区拍摄了海量中国远征军及盟军照片。这批影像,尘封在大洋彼岸六十多年。
+ b  O! `8 X; a5 w. b' {  每一幅照片和影像都曾是鲜活的生命。当年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侥幸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如今也已垂垂老矣,他们中有人亲赴展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大家重拾这些不该忘记的记忆。远征军中的老兵梁振奋、黎模慎、王忠诗、宁大年、李丙棠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专程来到开幕式。
; r1 Z. m* @, W! L! o9 z% Z6 P* ]  6月2日,展览现场迎来深圳福田中学的一群历史老师。郭老师说,作为历史老师,虽然知道中国远征军,但对于具体情形,大家所知甚少。这段历史,不应该被淡忘。老师们一起来看,是想对老兵致上一份敬意,“这些老兵曾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 q2 |. J3 i' Y6 i
  老兵们更需要的,是认可与尊重
  @9 y1 W6 |. r1 }% K  多年来,中缅印战场的抗战老兵一直隐约闪现在人们的视野外。但有一群志愿者,一直在各地寻找着他们。
: S* u: Q5 V+ q) n0 a  人称“胖哥”的深圳志愿者李明晖与抗战老兵结缘,是在2005年7月。那天,一位在天桥下乞讨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叫廖云端,85岁,四川大竹人,曾是远征军的一员,如今因身患恶疾来深治病,却没有能力支付医药费。李明晖很同情老人的遭遇,给了老人20元钱。半个小时后,他办完事再次路过天桥,询问了老人的具体住址和电话,并专程前去探访。老人讲述了自己的作战经历,那些细节和地名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无法杜撰的。于是“胖哥”又和朋友凑了2000元钱,资助老人看病。廖云端让“胖哥”意识到,还有这么一群抗战老兵,亟须各界的帮助。于是“胖哥”与云南省保山市统战部取得了联系。2006年春节,“胖哥”和15名网友一起前往保山,开始在全国各地追寻健在老兵。
3 m  K6 A2 r: `  “胖哥”介绍,全国做这件事的志同道合者,大概有数百人。大部分在四十岁左右,也有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 H* j5 Y' u% b) q" q" G- X1 S0 _  多年来,志愿者们寻访到的抗战老兵有300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兵们日渐凋零。六年过去了,如今还在人世的老兵只有200多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也日渐模糊。  O! @3 _. Y" b& `
  多数老兵生活困难,志愿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资助需要经济帮助的老兵,“钱虽不多,但有了这些钱,老人们就有了生活的补贴,精神的安慰”。
3 `$ O4 o8 b( g1 y  老兵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认可与尊重。2 M/ w* H* J: J3 e! ~" W
  志愿者周坚始终记得那一幕:在腾冲团田乡,陈学良老人,92岁,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说话也很困难。开始的交流几乎无法进行。当周坚询问老人当年的部队番号时,老人坐在门槛上,突然挺起腰,大声报出番号,那是埋藏在心中数十年的光荣喷薄而出。周坚说,那一刻,老人看不见的双眼中,似乎都射出了光芒。
) Q% ]3 S4 ^( D# v  让老人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尊严和光荣,是志愿者们最大的愿望。在“国家记忆”的展览现场,志愿者们设立了一个义卖摊位,除了书、碟等物,还有一套明信片。对于每个购买明信片的人,志愿者会鼓励他们将明信片寄给老兵们。志愿者庞先生说,老兵们收到明信片,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他们,还有人知道他们是“民族英雄”,会开心的。, K  d5 |7 K" C
  老兵们都已经时日无多,志愿者们还努力帮助他们,实现最后的愿望,比如回家乡看看,回当年的战场看看,找找旧时同袍……$ a, @; y% h3 k# g8 l
  老兵讲述
4 |6 j/ `7 x4 M1 ~4 h  宁大年   年龄:91岁
# r0 B+ c# [$ ?  籍贯:广西玉林 ; N" s7 r7 D4 P9 q7 v
  原属部队:驻印军新38师骡马辎重营$ k2 Z' E! c3 T
  在深圳园岭小区附近,宁大年(上图,金璐、周敏摄)每天去附近的荔枝公园遛弯、吸氧、理疗,日子过得“挺忙”。老人说:“这辈子什么运动都没落下,但是现在挺好的。”" ]$ z6 {3 a: K; U; p! S
  要放在和平年代,宁大年1944年才能从西南联大毕业。可在1943年,他参军入伍了。当时因为要和美国人合作打日军,需征招大量翻译人才。时任国民党新38师师长的孙立人和西南联大工程院院长施家扬曾是清华校友,于是写信找到后者,要学生去印度战场做英语翻译。
- y8 N% a8 K# Y  c6 A  消息发出后,同学们群情激昂全都报了名。想上战场的人太多怎么办?学校决定抽签。宁大年幸运地参军入伍,随着战事推进,他后来发现,同学几乎全部上了战场。
0 I& C$ ]9 \2 @/ w- f6 m' S. u; `. ?1 F  入伍后,宁大年和同学们从昆明坐上运输机,沿着著名的“驼峰航线”去了印度。落地后,宁大年则进入了辎重营负责汽车运输。在滇缅反攻的过程中,作为辎重营的翻译,宁大年也举着卡宾枪参加了对日军的追击战。后来,部队从伊洛瓦底江一直打到了密支那,新38师和美军部队会师后改制为新1军38师。宁大年依然在汽车修理厂负责维修和培训。密支那会师后,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先到了八莫,随后又打到曼德勒。滇缅公路已经被打通。
- I, J) Y/ ~' H; P! z- G  之后,部队通过滇缅公路撤回昆明,在路上就传来了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宁大年跟着部队,先到昆明然后又到长春。在长春期间,宁大年通过同学的关系,开始为共产党做地下工作。$ ^0 G8 p7 u: Y3 D2 U# f& l
  解放后,机械工业部接管了宁大年所在的汽车修理厂。宁大年长期以来一直承担我国汽车工业的项目设计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9 p. s" l# @* m$ g3 J( w  解放前的经历,让宁大年在历次运动中都躲不开。宁大年的夫人说,还好丈夫一直都是搞技术的,跟同事的关系也比较好,所以没有受什么苦。
1 c5 c3 c$ J' H4 p  p8 r  1980年,宁大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t# n+ E2 \8 Q; q6 J! ^  李丙棠
) V) \7 k# O+ S: Z1 c: n  年龄:87岁 & F$ i" p" P; ]/ f" X7 r! K
  籍贯:广东台山 1 [6 a0 Y; k0 B+ w+ v6 V  V7 ]. U( a  y
  原属部队:新6军22师66团3营7连" z; S+ z& S+ ~6 v0 h
  李丙棠老人(上图,金璐、周敏摄)居住在深圳梅林,他总是笑,还有浓重的家乡口音。在81岁老伴的帮助下,他回忆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 v' S, E$ g3 G3 ?& ?  没当兵前的李丙棠,可以说是个公子哥。他的老家在广东台山,爷爷在英国,外婆在澳门,后来和舅舅的儿子一起去考律师落榜,于是只好回到台山。# [5 o6 s; B) [/ h
  李丙棠记得很清楚,当时是1943年,自己18岁。回到台山后,正赶上招兵。作为家中老大,他带着大红花被乡亲们送出村去保家卫国。在台山集合后,李丙棠被分到了新6军22师66团3营7连,是驻印度的主力部队,他成为了一名炮兵。& r4 {# b5 L% W# f1 m
  李丙棠跟随部队徒步两三个月,从台山走到了昆明,随后很快被飞机运往印度蓝姆迦。到了印度,旧衣服和用具被扔到一个大坑里烧掉,大家洗澡理发后领到新装备。衣服都很漂亮,吃的也全是肉罐头,以至于大家后来的奢望就是“吃口青菜”。. E9 z! r& R: c1 Y8 t. B( i! M
  这样的好日子只持续了不到两周,李丙棠和战友们就被送上了前线。新兵蛋子上去就打,“因为来的时候,大家就没想着活着回去,死了活了都无所谓”。
7 d/ L' {; U7 w% T  最让李丙棠无法忍受的,是艰苦的环境。战场全部在茂密的树林里,相隔四五米就很难看到敌人的踪影,只能靠脚印辨别是否有日本人走过。一路上都能看到到处是血,尸横遍野。" c1 q! f  b- v& R7 q/ w' j
  树林里地上有蛇,树上有蚂蟥,战士们一人发把大砍刀,走哪儿就把路开到哪儿。树林太茂密,敌人太狡猾,部队有规定,行进过程中禁止说话,遇事需要沟通就学猴子叫。讲到这里,耄耋老人张大嘴“嗷嗷嗷”地叫了几声,惟妙惟肖。
1 ]$ ]! d3 [9 I, O$ c' G  跟随部队,李丙棠从密支那打到八莫,直到打到野人山,才回到祖国。从缅甸回来后,日本人投降了,李丙棠的部队前往南京驻防,参加了受降仪式。随后跟着部队去了东北。在辽阳,李丙棠结了婚,娶了一个比自己小6岁的妻子。后来,脱离了部队。
* W5 G+ W* u% s9 E" `4 K  由于擅长画画,李丙棠开了间画室。他是广东人,那时候辽阳很少外地人,大家一听他的广东口音就问他是不是国民党。于是李丙棠很少开口说话,屋里屋外都是妻子去张罗,除了画画,几乎不跟外人打交道。那时候画一套马、恩、列、斯、毛就能赚500块钱,李丙棠一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历次运动,李丙棠都躲不过去。) _( w( R# I9 z  |5 }" _) \0 u
  一家人的转折点就在1980年,小女儿毕业被分配到了深圳设计院,但她选择去了日本,还找了个日本夫婿。后来,大女儿去新加坡当了教师,儿子则成了深圳艺术中心的教授。$ Z" ^& V1 \3 E2 _
  现在老两口每个月退休工资3000多元,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养猫画画颐养天年。* D, E/ T0 Q4 {1 u2 ]. H+ G
  链接 中缅印战区
$ P  i7 j0 `- e/ x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切断了中国和国外的一切联系。刚刚修筑的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唯一接受外援的通道。% u& y3 a# t: \8 Z: v- Z  g
  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日军很快入侵缅甸。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组成盟军入缅作战但是失利,日军占领缅甸和滇西,切断了滇缅公路。从缅甸撤退到印度和中国云南的盟军,成立了中缅印战区。中美紧急开辟“驼峰航线”,代替滇缅公路,继续向中国提供作战物资。但是空运物资有限且代价太大,中美决定重新开辟一条陆地通道取代航线。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在美英军的配合下击败了驻扎在滇西和缅北的日军,修通了公路。英军也在英帕尔成功抗击日军的进攻,并举行反攻。1945年6月,仰光收复,中缅印战区战斗胜利结束。: Z6 n( J3 y* f% B2 o
  中缅印战区是继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之后的亚洲第三大战场,也是中美英三国盟军唯一相互连接的重要战场,中缅印战区一共消灭日军18万人。/ k  T4 ^# j& q
  记者 金璐 周敏(羊城晚报)7 F7 J; o3 o& C: h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3 S6 }2 P0 i" D$ ?) b7 R/ q1 b4 ?+ Q2 K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2 月 3 日 18:43 , Processed in 0.0276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