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F, n$ s* Y2 }2 c( v4 _4 ?. Z' A6 x1 V# v/ t8 L7 U% E
细菌总数放宽了3倍,蛋白质含量标准降低——近期,中国奶业标准“世界最低”引发公众质疑。为何在食品安全之弦越绷越紧的今天,乳品质量标准却不升反降?这样的标准究竟维护了谁的利益?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围绕热点问题,记者作了追踪调查。# W% ~+ P8 N* i' |" K
低标准留食品安全隐患
+ d% q1 H" E: ? 围绕有关部门新修订的生乳“新国标”,部分公众质疑“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2.95克。新修订的标准变为: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每百克2.8克。
' X% D# L; d/ @0 \/ g! P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新国标”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则是美国、欧盟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
/ [+ K. R( [6 q- n: ]- u 四次参与乳品“国标”制定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研究乳品加工学已长达50年。他说,从25年前的每毫升50万个的菌落总数标准,到现在定为200万个,确实令人匪夷所思。“200万个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魏荣禄说,原奶细菌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霉菌以及致病菌,如此低的标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P( [- Y& X, b$ X& J7 D+ i
安徽益益乳业公司董事长吴明楼坦言,菌落过多不会致命,但“好比原来喝纯净水,现在喝自来水,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2 M% |% x/ {& M# J/ t+ w; R/ M 一些养殖户透露,“新国标”过低的蛋白质标准,给“注水奶”提供了空间。一些乳品企业收购原奶时,要求蛋白质含量标准达到3以上,但加工时却加水稀释奶源,按2.8的“新国标”执行,从中谋利。* V# f5 N, Z( {6 p& D- {" ?
降低标准是“最省事”做法2 F# ?8 G8 k7 t2 P0 x
对于降低乳业标准,一种理直气壮的解释是“国情决定论”。
' w. i, r0 Z# y& ^8 c8 ]# M 有关部门曾在去年7月称,“新国标”设置主要考虑我国奶牛养殖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一标准也符合我国奶牛泌乳规律及国内的养殖现实。
* w3 ~" f- S4 s. L% [- Q 近期,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更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现在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殖户中,绝大部分要倒奶、卖牛或杀牛。
# L, s9 |" o% p7 ^; ^4 n1 ~ 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养殖户、奶业专家,甚至包括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1 q2 N6 q$ A1 l. x9 P0 V2 ~ 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实质问题是“对奶源的管理问题”。
: P" d# r8 u( g# A* S 这位负责人说,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中才呈几何数增长。如果采取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等方法,加上后续的冷链运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0 w- b* l, A& s, ~' J6 R8 E
一些养殖户表示,他们曾向加工企业提出建集中挤奶站,但企业不愿意干,一是不愿增加奶站投资成本,二是怕管理出了问题承担责任。
# Y: ?) p" K: Z# D' ?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
$ s t5 l0 i1 s$ Z b7 g8 j* O 实事求是地说,降低标准成为“最省事”的做法。既可以名正言顺说保护奶农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关部门也容易管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1 B6 a; U2 ~8 Z- h9 M7 E 低标准让国产奶业后患无穷4 G& {6 M' z1 [9 O4 B3 u7 _; _
业内人士担心,“低标准”会助长奶源争夺战,带来行业竞争混乱局面。据介绍,奶源收购半径正常应是250公里范围内,但现在很多企业为抢奶源,收购半径达到四五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这导致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要翻好几倍。更令人担忧的是,“低标准”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国产奶品质的信心下降,转而青睐洋奶粉,从而导致国产奶市场萎缩。( V+ w- F- f; w: R) l% _# \+ ]
另据记者调查,除了牛奶质量标准低,我国奶业标准还存在其他问题。
0 c% S7 S; k2 b: A! D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奶业产品定名不科学也是突出问题。“现在有些企业把奶粉还原为液态奶,还称为纯牛奶,这是糊弄消费者。”魏荣禄说,无论是还原奶,还是高温杀菌液态奶,都必须加香精、稳定剂,否则牛奶口味会大大改变,这怎么能称为纯牛奶呢?4 `8 v( ^3 _1 u
我国奶业中的不规范问题正引起国家相关方面的重视,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表示,部分企业重市场开拓轻奶源基地建设,争抢奶源、压级压价现象交替发生,影响了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在监管方面,奶业生产环节多、链条长,基层监管单位人员不足、经费短缺、手段缺乏,与监管任务的要求不适应。解决乳品质量安全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9 C9 e0 k) Y1 M 据新华社电2 {. v& ?9 k- {3 z- J" H7 h
.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 .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v# p0 ~9 j4 [9 K! X# J
\( ~) ~5 I$ g2 F/ I7 v, _3 f6 \
|
|